“七做一回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 ......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北京时间7月23日4时07分将迎来大暑节气,此时节,热浪滚滚,万物如同被蒸煮,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公历每年7月22日至24日,当 ......
今年35岁的武杨是一名中式油酥点心师傅,从业十年来致力于将面塑手艺融入传统中式酥点,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制作出形色味兼备的新式酥点。武杨的不少作品都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不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制作 ......
同为军人,知道我们之最间大的区别在哪里吗,你们按照可能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动;而我们,不管结果如何,必须尽责任,这是唯一的机会,所以我就做了。------刘慈欣《三体》 今天这个节日的荣耀,属 ......
2007年7月12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虹口时指出,虹口是“海派文化的发祥地、近代文化名人的集聚地和进步文化的策源地”。 上海市虹口区十三届政协以来,开展了以“弘扬海派文化、留住城市记 ......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是“中国梅花拳文化之乡”。暑假期间,当地许多青少年坚持习练梅花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非遗文化。梅花拳亦称梅拳,是中华武术中优秀拳种之一,因其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 ......
“节到小暑进伏天,天变无常雨连绵”。自7月16日起,“三伏”大幕正式开启,进入“烧烤+桑拿”模式。民俗专家表示,进伏这天的饮食一般有讲究,南北稍有差异,比如北方人会吃饺子,南方人习惯吃馄饨。 ......
7月10日,“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四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工作回顾展”在国家图书馆落幕。为期一个月的展览通过“认识非遗”“为什么记录”“工作回顾”“优秀成果展示”和 ......
小暑、大暑,谁的“火力”更胜一筹? 来源: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9日 05:46:10 原标题:小暑、大暑,谁的“火力”更胜一筹? 小暑至,盛夏始。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从夏至的第三个庚日开始 ......
生活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碗窑村的徐荣洪是当地徐家窑的第五代制陶艺人,也是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传承人。泥料制备、拉坯造型、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无釉磨光……要想做出精良的紫陶工艺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北京时间7月7日10时38分将迎来小暑节气,此时节,温风已至,暑气正浓,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公历每年7月6日、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05 ......
小暑节气快到了,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不远了,天气是越来越炎热,身体水分流失非常快,我们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的措施,多吃点时令水果也是很有必要的,鲜嫩有营养,能补充流失的水分,更加有利于消暑。那么小暑 ......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移至嘉兴南湖)召开,出席大会的13名代表,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 ......
日子过得飞快,距离夏至就剩没几天。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因为从夏至开始天气会进入最热的阶段。 所以在夏至前后,我们就要比之前更加注重夏季暑气、火气的防护,在饮食方面呢,也应该不忘老传统,应 ......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是的,美食就是我找的乐子,想的办法!小谈食刻和你一起认真对待吃下的食物! 导读: 芒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今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