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风·腰鼓情·黄土恋》专场献演于上海大世界、中山公园   

2019-10-22 14:22  |  作者:王筱丽  |  来源:文汇报

  上海大世界的主舞台和中山公园大草坪昨天迎来特别的表演——《安塞风·腰鼓情·黄土恋》。作为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板块的演出之一,根植于黄土地上的安塞腰鼓借此机会零距离走近上海观众。
  
  古老的陕北高原孕育出众多璀璨的民间艺术,形成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庆祝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上,安塞腰鼓队就用他们激情澎湃的表演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如今,“艺术天空”的舞台让具有红色文化传统的上海和革命老区延安紧密相连,让陕北黄土高原高亢质朴的声音响彻黄浦江畔。
  
  “第一次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我们想把最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带给观众。”《安塞风·腰鼓情·黄土恋》总导演张亚东对记者说。演出开始前半小时,舞台下已经座无虚席。红绸翻滚的开场节目《陕北大秧歌》瞬时点燃气氛,表演展现了延安人民勤劳奋进的热闹场面。随后的陕北民歌大联唱又将陕北人民的生活场景如同画卷般在观众面前徐徐铺陈开来,《赶牲灵》《兰花花》《洋芋圪蛋》《火辣辣的腰鼓情》等富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唱腔和曲调,让久居都市的观众宛若置身于黄土地之上。
  
  头裹白手巾、身穿羊皮袄、腰系红腰带,50余位演员在欢呼声中带来了压轴演出《安塞腰鼓》。他们一边挥槌击鼓,一边腾空转身,如龙腾虎跃、贯穿长虹。“打腰鼓是喜庆、吉祥的意思,我们一家14口人都会打腰鼓。”今年61岁的孙旺民在台上击鼓依旧刚劲有力,“如今腰鼓已经从安塞打到全国各地,有了很大的发展”。
  
  安塞腰鼓素有“中华鼓王”“东方第一鼓”的美称,自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腰鼓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舞到天安门广场,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表演。此次,这股“陕北民族风”吹进申城,在展现地域风情的同时也丰富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兼容并蓄与海纳百川的文化形态。
  
  多年来,艺术节核心板块之一“艺术天空”坚持以人民大众为中心,秉承“文化惠民”的理念,进一步扩大艺术节优质演艺资源的溢出效应,始终以高品质户外演出,不断满足大众的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据悉,除了安塞腰鼓,今年“艺术天空”还汇集了一批“接地气”的舞台表演。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带来的民族舞剧《骑兵》、宁波市话剧团话剧《大江东去》、内蒙古自治区话剧院话剧《大国工匠》,以及《传承创新——上海经典舞剧集锦展演》等饱含民族地域情韵的优秀剧目,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祖国艺术多姿多彩的魅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