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上海文旅市场展现出强大吸引力,各项数据增长显著。
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数据显示,4月30日—5月4日,上海线上线下共计消费594.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线下消费331.5亿元,同比增长13.2%;线上消费263.1亿元,同比增长12.9%。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五一”假期本市共接待游客1650.06万人次,同比增长1.61%。
线上线下融合构建消费新场景
假日期间,上海各重点商圈、购物中心、商场超市每日推出活动近200场,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高品质消费体验。
各大家电、家居以及消费电子领域的品牌厂商结合以旧换新政策,纷纷推出具有吸引力的创新产品。“上海家电家居焕新嘉年华”大型展会,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数字营销手段,搭建“线上云展+线下体验”的双线融合模式,构建消费新场景。“五一”假日期间,上海线下1000家企业有约6000家门店以及13家电商平台的家电家居、3C补贴产品,累计实现销售额11.5亿元,环比节前5天增长32.4%。为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普陀区、浦东新区、松江区和嘉定区等区,在国家汽车报废更新和上海市促进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基础上,每辆叠加1000元—10000元购车补贴,助力市民汽车换新。
消费券带来实打实优惠的同时,也提升了假日热度。“五一”期间,“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带动餐饮消费7990.3万元。“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开启第三轮核销,据统计,“乐游上海”旅游消费券5月1日当天核销金额150万元,为活动开始以来的最高。静安区上线“静安商圈精品消费券”,汇集700余个品牌参与,黄金珠宝销售翻倍增长。浦东新区发放“乐购浦东”消费券,陆家嘴、前滩世博和度假区等商圈的1300余家商户参与,活动商圈客流同比增长15.2%,销售额同比增长11.8%。杨浦区发放“玩转杨数浦”消费券,节日期间五角场商圈消费额同比增长34.4%。
上海多元体验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核心动力。“免签国游客来沪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采购”等话题引爆社交圈,免签政策、离境退税政策等激发了外国游客的中国“旅游+购物”模式。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4月27日《关于进一步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的通知》正式发布后,上海第一时间部署相关工作,4月28日下午,大丸百货的离境退税开单自助终端成功开具出上海第一张自助办理退税申请单。目前,上海办理离境退税备案企业1013家,覆盖品牌商户超3300户。“五一”期间,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退税额同比增长1.3倍。
文旅商体展联动带来流量增量
假日期间,跨界融合的文旅商体展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踏访,“票根联动”成为各类活动的标配,带来了更丰富便捷的消费体验。
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与世博文化公园展开合作,联合推出“马术+温室花园”免预约双人套票、假日限定打卡套章、赛事官方纪念品快闪店等主题活动,成功吸引大量亲子家庭与年轻客群参与,进一步释放赛事的文化与旅游辐射力。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码头《大闹天宫》主题烟花和无人机秀、海昌海洋公园烟花盛典、金山城市沙滩国际音乐烟花秀、上海国际赛车场音乐艺术嘉年华等一批“点亮夜空”的项目集中推出,直接带动了周边的住宿业态。其中,金山沙滩烟花秀登上抖音同城热点事件TOP5,金山滨海地区5月2日当天酒店客房入住率87%,金山嘴渔村乡村民宿入住率达92%。
“五一”文旅消费周、“五五购物节”两大节事共创形成的叠加效应,也为假日带来一波消费热潮。2025邮轮文化旅游节推出28项沉浸式融合活动,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融合演艺、体育、非遗、潮流文创、露天电影、特色美食等元素,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咖啡+万物”的缤纷盛宴。上海文化遗产季推出首批40余场精品展览及40场特色文博活动精品活动,让市民游客在休闲之余亦拥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选择。
演艺经济为上海文旅市场带来显著的经济增量。假日期间,本市共举办660场营业性演出,服务观众约74万人次,同比增长25.91%,票房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59.41%。米哈游在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举办“星铁LIVE”2025星穹铁道演唱会,三天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万名同款游戏玩家来沪“打卡”,人均在沪消费3000元以上。热门演出前后的“粉丝踩点”和“余兴社交”等新消费现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