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牵系着周游世界的梦想,退休之后,去了很多国家。在异国几千公里的路途中,满目是绿油油的青草地,黄灿灿的油菜花,老牛在花丛中漫步,湛蓝的天室飘著朵朵白云,衬着远处尖顶的教堂,四处充满着从容与舒心,精致与自然……每一座建筑、每一群雕塑甚至每一块砖石,仿佛都在诉说着一段古老的历史,都在闪耀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光辉和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
——孙心华
密林深处,孙心华,2014
和其他许多热爱写生的画家不同,孙心华所作并不是现实的客观,而是心中的风景,他用画笔描绘了他眼中的世界,表达了他对艺术表现新的理解和思考。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的“寂静中对感情的回忆”可以说是孙心华艺术创作的最佳注脚。
2006年起,孙心华便展开了一系列的旅行创作计划。他先后游走了东、西欧及北欧、澳洲诸多国家,异地风情风景激起了无限的创作欲望,心中涌起的强烈情感和鲜明的视觉记忆融合为一体。待到他绘画时,极富感情色彩的视觉记忆经过创造力的演绎,在脑海里浮现出来落于画中。孙心华的旅行系列风景油画就像一套文艺范的环球风光摄影大片,每一幅画里都有音乐与诗。
京都六甲山,孙心华
此次宛院展出的正是期间创作的“旅行的诗系列”。构图极富镜头感,而又饱含浓烈的情感,仿佛他的心灵丝毫没有被时光湮没,始终保持着旺盛而活泼的年轻的生命力。与宛院背后澎湃的海派精神与雅致格调完美契合,于院中赏画,于画中抒情。
孙心华的油画作品是写实的,但它们远超于现实,不是一时喷涌的激情,而是被回忆恰到好处地冲淡了的情感。回忆抹去了情感中过分浓烈的东西,使它更好地与画面融合,这样的情感朦胧幽美、含蓄内敛,正是东方文化独特的审美理念之所在。
旅行日记之十三 莫斯科郊外,孙心华,2013
综观孙心华这些风景作品,异常优美,而这正是他审美取向与自然中内在美的一致,也是他独特的审美感受与自然内在的一种契合。他在其作品中努力表现他对于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因此具有强烈个性和情感色彩。
巴黎圣母院,孙心华
他在观察与表现自然风景时,按自己的审美取向对自然风景中的各种元素进行纯化,使自己所提炼的部分达到一种总体的和谐。所以他的风景画中优美的本质在于他的情感与自然风景的共存与互融,是他对自然内在美的情感认同,是生活与心灵碰撞之后激发出来的情感流露。正如他自已所说:这些作品既有我对美的向望,又有对人生的思索及对大自然的敬仰,寄托着我的梦想和希望。
旅行日记之十五 布拉格瓦斯拉天广场,孙心华,2013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与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进程中,学院派的写实题材面临着文化语境的转化而赋於写实图像新的创作理念。孙心华认为:作品要靠其本身说话,即在我们自己的文化语境中体现为人知晓的意义。所以,孙心华毫不掩饰自已对手艺的热爱,没有刻意追求对观念的表达,而是努力追求油画语言的转换——对形式美的追求与表现。
慕尼黑啤酒屋,孙心华
其油画是纯粹的,靠语言的表现力和个人感情的流露来打动观众。这种单纯性,使他的作品不再追求历史的责任感与立意的深刻性,而是以一种真诚的态度感悟人生。其作品既有西方的形式结构,又有东方化的意象表达,既突出所描绘对象的特征,又强调油画材料的质感。正是对技法的正视和尊重,通过形象和技法手段传达他的感情思想以及审美理想,使他的作品焕发出才情和力量。
有红叶的风景,孙心华,2014
今天下午,优画君探访了在上海老弄堂里幽深静雅的宛院,和参与策展的三木以及画家孙心华老师赏画、聊天。
我们在想,一幅画应该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是在博物馆中供游客一瞥,还是拍卖场上用一串数字、一声落槌见证?是被束之高阁,还是包裹着商业噱头成为网红打卡的背景?每一幅画的命运都各有前世今生,但我们不要忘了,一幅画最初的样子,应该在有人居住的日常环境里,融入生活,朝朝暮暮相看两不厌。
这便是此展最大的特点,将灵感源自全球各地的风景画,纳入上海老派风格的建筑里,与环境相呼应,有花有草有音乐,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画中意境深远,无尽延伸,久久凝视,将随之进入另一个世界。
来自现场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