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皓
当前,我国处于从发展中大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阶段,由大向强、将强未强,全面深化改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涉险滩、破坚冰、攻堡垒、拔城池贯穿始终,面临着结构重组磨合期、重大任务攻坚期、能力升级跨越期。观察一下会发现一些现象还有市场:有的认识表态多、深究细研不够,以“新体制还得慢慢磨合”作借口;有的思想上固步自封、行动上停滞不前,以“新担当还得慢慢适应”作搪塞;有的能力跟不上,遇到问题绕道走,以“新作为还得慢慢胜任”当掩护,等等。不难发现,上述种种情况,是不担当不作为的推责敷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既没有现成经验借鉴,也没有固有答案依循,容不得“等等看”“绕道走”,必须在敬业的同时,更要精业。这不仅是改革转型所需,也是职责使命所系,还是自我提升所在。毋庸讳言,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我们息息相关,只有个人的“拔节”,才有有效促进改革的换羽新生。尤其在体制转换、政策过渡、机制对接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错综复杂、层出不穷,要想打开从“优势”到“胜势”的局面,就必须就应拿出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激情干事创业,主动啃“最硬的骨头”、挑最重的担子、接“最烫手的山芋”,按照总书记教导的“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思想上“咬定青山不放松”,行动上“一锤接着一锤敲”,极致求精、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干工作没有休止符,需要日复一日、深入精进。必须强化“干实、干好、干精”事业追求,打磨属于自己的“匠心营造”,在实现本领扩容、能力升级中掌握工作制胜的方法,画好强国建设与个人梦想的最美同心。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