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永恒命题

2021-5-25 18:23

  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9周年座谈会在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松江教学基地举行,上海戏剧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编剧学研究中心主任陆军教授主持了本次会议,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师生共同参与了讨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1942年毛泽东针对文艺创作应该如何为群众服务等问题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它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方针,对当今的文艺创作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引领作用。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校园戏剧应用与推广中心主任张生泉首先发言,他表示,中国已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但在国际社会上还没有解决挨骂的问题,西方国家仍在用有色眼镜看待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文艺工作者们必须肩负起责任,关注社会,讴歌时代。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姚扣根老师强调了《讲话》的现实意义,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践行《讲话》所提倡的创作精神。
  


  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青年教师、在读博士生、硕士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要坚持现实主义戏剧创作方法,要培养、引领观众的审美水平,要注重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普及与提高,要强调创作的真实性,要始终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要善于发现时代新音,同时,也表明了不与庸俗、低俗、媚俗相妥协的创作立场。
  
  上海戏剧学院编剧学青年教师李世涛、陈浩波、顾飞、吴韩娴等纷纷结合自身经历畅谈体会,李世涛副教授还以指导本科生进行红色题材独幕剧创作的生动案例对艺术为人民创作的理念展开了深入的解读。上海戏剧学院2020级编剧专业MFA学生王嘉馨结合她新出版的小说《织锦缎》的创作经验,分享了她在小说创作中关注时代、关注百姓的切身感悟,兰潇同学则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归纳出“基于根、灌于识、润于情、凝于神”四点心得体会。


  
  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苏忱作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当下缺少好的文艺作品,好的文艺作品应该通过表现一代人在一个时期下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来传递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核,年轻的文艺从业者们应当厘清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现实、艺术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时代画像,为人民立传,为社会明德。
  


  最后,陆军教授在概括编剧学师生发言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申明了艺术要与时代同步、与人民接轨、与生活共融的必要性。他认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文艺创作的永恒命题,是79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新时代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指示所共通的核心要义,应该被年轻的创作者们深深铭记。陆军还强调,所以将座谈会放到松江来召开,不仅这里是上戏编剧学教学基地,更重要的是,松江人民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为我们的戏剧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G60科创走廊上升为国家战略;科技影都业绩辉煌、影响深远;人文松江建设硕果累累,“戏剧之乡”已成为松江继“书香之域”“书画之城”“文博之府”“影视之都”之后又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松江新城建设又拉开了新的序幕。编剧学师生可以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找到新的创作灵感,谱写新的艺术篇章。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还冒雨参观了上海之根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以及正在筹建中的戏剧教育馆。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