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奉浦大桥的市民或许会注意到,有四个水中墩均匀排布在桥的一侧。
从空中俯瞰,这四个已建成但从未使用过的桥墩尤为明显。为什么已经建造完成的奉浦大桥桥边会有这样的桥墩呢?
S4奉浦东桥
原来,在今年四季度,一座新的跨黄浦江大桥将以此为基础开工建设,它便是奉浦东桥。从桥型来看,奉浦东桥采用了梁式桥结构,虽不如斜拉桥来得时尚,但若细细了解背后的故事,便不难感受其承载的份量。
为何采用梁式桥?
相较于黄浦江上较为常见的斜拉桥,梁式桥看起来有些“相貌平平”,并不是如今设计者们的优先选择。那么,为何奉浦东桥要采用这样的桥型?这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建造的奉浦大桥说起。
曾经的奉贤与闵行间交通需依靠西渡的车辆轮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渡口日渐拥堵。在高峰时刻,南北两边的候渡队伍长达数里,甚至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才能过江。
建造过江通道已不容等待,然而,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钱从哪里来?集资!这一创新举措,使奉浦大桥成为上海市第一座采用国内集资形式筹措资金建设的黄浦江大桥。
奉浦大桥主桥
“建造跨径大于500米的大桥,采用斜拉桥或者悬索桥的方案最佳。但投资却要高出一倍,今后的养护费也高。我们希望用最少的钱造最好的桥,所以决定采用梁式桥桥型。”总设计师李坚说。
从正式施工到正式通车,奉浦大桥历时一年零七个月,犹如巨龙横架在滔滔黄浦江上。这是在黄浦江上建造的第四座大桥,也是建桥时间最短的浦江大桥。它的施工质量获得国家最高奖——鲁班奖,是黄浦江上第一座获此殊荣的大桥。
时间拨到2001年,当时莘奉公路改建为S4高速公路,奉浦大桥被纳入高速公路越江设施,同时预留了奉浦东桥建设条件,如今的水中墩便是于2004年施工完成。为了与既有奉浦大桥整体风格协调一致,同时直接利用已实施的水中墩基础,奉浦东桥采用了与奉浦大桥一致的桥跨布置以及梁式结构形式,这便是其桥型的由来。
与奉浦大桥“成双对”
作为S4高速公路跨黄浦江的重要节点,奉浦东桥工程范围北起S4公路颛桥主线收费站南侧,南至西闸公路以南,全长8.7公里,是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的一项工程。
S4公路奉浦东桥及接线工程路线走向图
“奉浦大桥为双向4车道,该节点目前是S4高速公路的一处交通瓶颈,高峰交通拥堵状况极其严重,已难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通行需求。”项目投资建设方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总工程师刘经熠介绍,新建奉浦东桥及两侧接线道路并同步改建奉浦大桥后,S4高速公路在该重要节点路段的车道规模将变为双向6车道+两侧紧急停车带,将极大缓解该节点交通拥堵,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在设计上,奉浦东桥既尽量贴合奉浦大桥,也因时制宜。“首先,需要确认2004年建成的水中墩的安全可靠性。我们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无损检测,确认可以加以利用。”
如果按照以往的纯混凝土梁式桥来建造,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恒载更重。既有桩基需承载更重的荷载,势必要对桥梁基础进行补强加固,施工难度就会更大。
工程范围图
为了尽量减少风险,同时降低建设的成本,奉浦东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自重较轻、性能良好、景观较佳、经济性较优、施工快速和便于维养的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下部结构采用与奉浦大桥一致的空心薄壁墩。这是黄浦江上第一座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
奉浦东桥的“身高”较奉浦大桥略高,最高处相差约1米。“因为黄浦江的通航标准提高了,所以桥高需相应提升。”
与很多新建的桥梁相比,奉浦东桥工程最大的难点在于,既要降低桥梁施工对航道船舶通行的影响,又因紧临S4高速公路,还要兼顾道路交通状况。
“建设期间,交通组织需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制定施工方案。大桥主桥及引桥均采用预制拼装技术施工,实现桥梁的快速、绿色和低影响建造。”刘经熠表示,奉浦东桥建成后,将打通现状S4公路跨黄浦江通行瓶颈,有效改善车辆通行条件、弥补道路服务水平的不足以及交通安全方面的短板,促进上海市中心城与奉贤新城、金山、上海化工区以及长三角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