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分”是一种态度

2019-11-16 15:33  |  作者:王新业  |  来源:现代企业杂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是对一个脚踏实地、奋发图强的企业家最正面的评价。因为,是他们带给人们榜样的力量,是他们建构商业道德伦理的基础,激励着后来的创业者,成为社会进步不可忽视的动力。
  
  不过,现实中总有这么一群从不“安分守己”、专门“不务正业”的企业家们,喜欢干出点稀奇古怪的事情,有些看似与主业毫不相关,甚至风马牛不相及,但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阻挡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前赴后继,接踵而至的冲进这个全新的战场。
  
  是闲来无事?是生活所迫?还是另有他图?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第一个跳出来吃螃蟹。不只是一个企业家的活力意志,更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境界,通过这种境界,企业理想与领导者个人理想达到高度融合,组织并不单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而是通过合乎社会伦理的商业逻辑,在保证企业持续成长的同时,满足个人兴趣爱好、从业理想的极大充实。
  
  乔布斯的一生似乎永远处于一种不会“安分守己”的状态,他几乎从未找到一个稳定如一的现实与精神的家园。或许正是这样的一种“不安分”造就了他的与众不同,让他能够游走于体制和世俗的内外,保持天才的创造力和忠于内心感召的专注力,为冰冷的科技赋予人性、艺术甚至宗教的神圣气质。同时,这种不安分,也让他比普通人更渴望找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内心的困惑找到答案,这让他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定与激情。也就是说,一种执着的状态肯定会成就人生的一个兴奋点。
  
  或许,“不安分”是一个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之一,只有这种“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内心满足和自我实现。只有真实的理想与企业的融合,他们才能够心胸坦荡、宽容待人,胸中装得下五颜六色的事,容得下各种各样的人,甚至在必要时能够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因为,他们的价值观直接影响和维系着整个企业精神。
  
  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有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意味着在遵循摩尔定律的信息时代,只有坚持不懈持续不断地创新,以夸父追日般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才可能稳操胜券。正所谓“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中国企业家的“不安分”
  
  对于中国的某些企业家来说,正业干好了,把兴趣爱好作为人生事业的第二春也是不错的。赚钱在其次,关键在“玩”,能“玩”出效益来当然更好。比如丁磊的副业就是这么玩出来的。
  
  当年,丁磊组织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考察了中国数十个农场,并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分析。仿佛是为了“配合”丁磊的行动,那段时间,中国猪肉价格快速上涨,零售价格几个月内就几乎翻了一番。一系列事实表明,丁磊决定养猪是建立在长期考察和分析基础上的慎重投资,或者说,他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概念来重新定位养猪这样一个传统商业领域。
  
  “网易养猪项目可以带来一场猪肉革命。”丁磊说,“我们未来要做的就是养猪业中国式的公开课。我们会把养猪模式、过程放在网上,全免费的。网易想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套安全的、科学的、有资本投入的生产模式,最后还是不赔本的。这个模式是公开的、可以复制的,在中国绝对有推广的可能性。”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国内养猪模式进行调查,网易农业事业部得出了一个结论:现有的模式已经积重难返,问题重重,必须要进行养猪模式革新。网易要为中国实验“第三代养猪模式”,为中国的养猪业寻找一条全新的路子。网易实验的“第三代养猪模式”,实际上就是倡导福利养猪,品质优先,生产安全、健康、美味的猪肉。
  
  而不安分的企业家们大有人在:香港恒基兆业李兆基,在香港拥有700多个大型楼盘,在内地也有20多个开发项目。他的副业却是炒股,他曾把500亿港元炒成了1200亿港元,因此荣膺“亚洲股神”称号、“地球摄影家”罗红的摄影作品享誉海外,但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他的正业是好利来蛋糕的老板、万通冯仑是房地产业的鼻祖级人物,但为人所称道的他是一个很专业的作家,他写过《野蛮生长》《理想丰满》,主编过《中国国情报告》等……
  
  一直以来,在西方人们认为歌德的《浮士德》所塑造的浮士德博士的精神即“浮士德精神”,就是永远进取、永不满足、追求知识、建功立业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是矛盾的产物,它得益于魔鬼梅菲斯特,梅菲斯特是恶的化身,它是上帝特意安排的,上帝知道人的活动太容易弛缓,动辄贪求绝对的晏安;因此我才愿意给人添加这个伙伴,他要作为魔鬼来剌激和推动人努力向前。从这个角度上看,“不务正业”似乎才是他们的正业,企业家反而成了兼职。但是,不论成功或是失败,他们身上的确有着异于常人的卓越素质,从他们在副业上不同寻常的打拼过程中提炼的经验、心得体会,某种程度而言,对于更多企业家在今后的事业征途中能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事实上,希望永远在明天。只要企业家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更懂得脚不能达到的地方,眼睛可以达到;眼睛不能达到的地方,心梦可以达到。也许他们现在只能被称为“创业家”,但那种不安分、冲动、创新、想做属于自己的事业的天性和本色,正是他们精神的基本面之一。
  
  其实,路还是原来的路,只是换了一种风景罢了!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