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聚光灯下,上海的新姿态

2019-11-14 15:38  |  作者:朱珉迕  |  来源:上观新闻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落幕。11月11日清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全体上海市民发出一封感谢信。
  
  同去年一样,这封信向所有为进博会付出心血的工作者表示敬意,亦向鼎力支持配合进博会举办的普通市民表达感激。
  
  800多字的信中特地写道,全市上下全力以赴、齐心协力,“再次在全球聚光灯下展现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上海赢得了赞誉,为城市增添了光彩”。
  
  进博会令上海置身全球聚光灯下,也为上海提供了面向世界展现形象的机会。上周初,习近平总书记在连续第二年出席进博会并考察上海时,就一再推介这座自己曾工作过,并给予特殊期许的城市。
  
  去年,习近平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首次为上海概括“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当时的阐释,基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背景。一年后,推介上海的历史背景,被进一步拉长至整个近现代。
  
  今年11月4日的进博会欢迎宴会上,习近平就表示,“近代以来,上海就有‘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美誉,引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近几十年来更成长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一天后,他对首次来沪的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来上海是对的,因为“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进步的缩影,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同世界关系的演变”。
  
  马克龙对此给予了颇为积极的回应。他告诉习近平,“上海令我惊叹,我在这里看到了中国的开放与未来”。同期在上海访问的各国政要,亦有类似的赞誉。
  
  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就对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充满发展活力”。
  
  但透过这些,人们需要听到的,是认可,更是一种期许。
  


  置身“全球聚光灯下”,于上海不是第一次。但每一次,全球的“灯光”都要照亮一些新的地方,并为这座城市提供一些新的机遇,带来发展上的新促进、新刺激。
  
  举办进博会,就被视作一次特殊的机会。一方面,上海需要高品质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确保展会里里外外的圆满成功;一方面,上海亦需要借东道主之机“近水楼台先得月”,把握并放大“溢出效应”。
  
  11月8日,李强在进博会现场实地察看多个展区,并慰问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还向媒体记者送上记者节祝福。他一再表示,上海要着眼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持续放大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全力以赴打造新时代国际合作重要平台”。
  
  “我们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欢迎更多跨国企业将最具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优质产品和优良服务在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充分展示,共享发展机遇,扩大互利共赢。”在韩国三星、日本松下、德国英飞凌、美国通用电气等展台前,李强对前来参展的外商说。
  
  他亦向参展商们表示,上海这座城市,是“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选择、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最好跳板”,“欢迎国内外企业持续关注上海、投资上海、融入上海”。
  


  这里已经能读到“溢出”的多重维度。在习近平总书记刚刚对上海进行考察,明确上海需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的背景下,透过进博会的“溢出”,带动提升整座城市格局、能级和发展动力的需求,显得愈加迫切。
  
  一方面,进博会作为中国首创的新型开放平台,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应当是无形但深入人心的开放观念,是向全球市场敞开、并主动融入全球的站位与胸怀。这种观念,也应成为上海各项工作的一条基本遵循。
  
  另一方面,进博会的“溢出”,也需要落在实处,通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的关注、投资与融入,提升整座城市的全球资源集聚度、配置力,进而实现更高、更强的城市功能。
  
  全球的聚光灯,为这些方面带来了特别的机会。而灯开了,上海亦需要主动站到台前,展现一种面向全球的积极姿态,包括在适当时机,为自己打打“广告”。
  
  上周,借进博会之机,上海特别召开了一次“2019上海城市推介大会”。这是为展现自身形象,亦是试图为未来捕捉更多机会。而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改变了一种不少人曾有的心态。
  
  过去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亦相信在好环境、好条件面前,企业、人才会“不请自来”。如今的推介,不是自夸,更不是自吹,而是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敞开和沟通,将自己已有的、未来能做的、值得期许的东西,清晰而充分地告知市场、告知公众,填补可能存在的信息鸿沟,架设更多通畅的合作桥梁。
  


  市委书记本人也在为这座城市做推介。李强在大会上致辞表示,上海迫切期待以更开放的市场、更活跃的创新、更包容的生态,“与全球企业和人才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演绎新的动人故事,共同书写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很多朋友喜欢把上海称为‘魔都’,是因为它的不可抗拒的魅力。”他说,“在大家的心目中,上海是年轻的,正可谓风华正茂、活力绽放,前景广阔、机遇无限。”
  
  在中外客商面前,李强从历史、现实、未来等多个维度以及发展战略、政策导向、软硬件条件、社会土壤、文化风尚等多个方面,论证选择这座城市的正确性。“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选择、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最好跳板”的提法,即首次出现于此。
  
  在他看来,上海的开放基因和经济基础,以及人才储备丰富、数据场景丰富、创新协同环境优越等,均是选择这里投资兴业的充分理由。而同时,上海更将以更为深入的改革开放举措和政策措施,构筑一个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发展环境。
  
  “事实将证明,选择上海,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李强说。两天后,他在会见来沪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美国杜邦公司首席执行官杜孟轲一行时再度表示,“投资上海就是投资未来,布局上海就是布局未来”。
  
  打出这样的“广告”,需要信心,亦需要底气。而对上海来说,说出去的话更是要兑现的——在这个意义上,第二届进博会划上的句点,本身亦是一个新的起点。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