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位叫“张嵩平”的画家

2015-6-5 13:34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在画坛,因画家画某物栩栩如生,而被人称为“鱼王”、“猫王”、“虎王”;在上海,有位专攻“水姿”的画家张嵩平,虽不能称“水王”,却在上海滩名声日显。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天下最完善的莫过于水,它滋润万物,却不索回报。山因水生辉,物因水而美。水的形态可分江、海、河、湖、瀑、溪、涧、潭等。水因风吹而动,呈现出不同的波纹,如鱼鳞纹、网巾纹等。历代画水,或以留白法显示,或以线钩划,出了不少名家,如晚唐的孙位,五代的董羽,北宋的曹仁熙、戚文秀,南宋的马远,清初的石涛,现代的陆俨少等。但画水贵在有形,观之若有声。张嵩平画水,独辟蹊径,他采用丙稀颜料,以色彩点染,挥洒出水的千奇百态。看他的“水系列画”,热烈豪放中见雄浑壮美,亮丽明快却又朴实无华。或长河落日,波澜不兴;或惊涛拍岸,气势磅礴;或飞流直下,鹤掠江面;或一泓碧波,鱼翔浅底……,将水的平静,水的汹涌,水的柔美,水质壮阔,用画笔一一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或仿佛置身于静寂幽深的史前世界,有一种美仑美奂的梦幻之感;或恍如面对呼啸而来的咆哮大海,不由得使人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可谓:写尽水姿百态,总得自然神韵。
  
  张嵩平信奉的格言是“天道酬勤”。他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他近半个世纪辛勤耕耘的结果。他出身小康家庭,有兄弟三人,他排行最小。一天,父亲为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分发给三个孩子各一样东西:大哥是一根笛子,二哥是一把胡琴,而张嵩平拿到是一块小黑板和一盒粉笔。二个哥哥,日后成了单位的文娱骨干,而张嵩平就此迷上了画画,随着粉笔的磨损,黑板上的山川人物逐渐显明起来。进了单位,领导因此也让他干宣传工作。以后,他又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了中国包装协会举办的赴日“印刷研修生”,进一步提高了美术制版水平。不久,他又调入上海鲁迅纪念馆,每天工作之余,他都不忘临池泼墨,挥毫丹青。新世纪初,他在一画家处,看其“水拓画”,突发灵感,想起“上善若水”,认识到水是世界上最美的生灵,于是专攻“水系列画”。为此,他走出书斋,实地去海边观潮,河畔赏景,瀑前写生,湖里泛舟,经过多年寒暑,终于结出了硕果。
  
  他创作的“水”系列作品以独特的画技、特殊的材料展现了水的千姿百态,受到了圈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现在的他,同时也是中国画院和香港画院画家。2002年,他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2003年,作品入选《祖国颂国际书画摄影展》并获得特别金奖;2005年,作品入选《世界遗产杯国际书画展》并获得金奖,同年还入编《中国记录年鉴》并获得金奖;2007年,作品参加日本AJC艺术品拍卖,同年入编《当代中国美术》并获得“当代中国美术创新作品奖”、“当代中国美术优秀艺术家”等;2009年,作品入编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资料库;2010年,《上海世博会综合信息手册(艺术家专辑)》以“水系列画家张嵩平艺术世界”为题介绍了他的生平与作品;2011年,他在日本高知新闻社“高新画廊”举办个人画展;2012年,在上海举办“张嵩平彩绘作品展”,并在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张嵩平美术作品精选》。
  
  在张嵩平作品中,既有国画、油画,又有水彩、书法、摄影等,涉猎颇多。
  
  张嵩平画的水水流湍急汹涌澎湃;画的山耸入云霄,气势恢宏,甚至还出现云石的天然肌理,令观赏者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其凝练的线条、厚重的画面和有意的留白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呼应,极具立体感和自然神韵。在他的作品中,油画的强烈暗色和国画的含蓄典雅十分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给观赏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画水,贵在描绘千奇百怪的形态,但更要有“观之若有声、如身临其境”的神似。欣赏张嵩平画的“水姿”,让人在惊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同时,向往“无我”的境界,而这,正是“水姿彩画”所显露出的一种哲学思想;也正是张嵩平的“独门绝技”。
  
  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创新探索,张嵩平对色彩与材料的应用有了独到之处。他除了相当注重丙烯、水墨等综合颜料的融合效果外,还成功突破了材质的限制,能够在油画布、铜板纸、宣纸等多种材质上尽情挥洒和细细描绘。
  
  从传统角度来说,光滑的铜板纸不利于颜料吸收,难以达到渲染的效果;而在宣纸上作画,又不易描绘出澎湃的浪花、湍急的溪流以及山崖的质感与明暗层次。对此,张嵩平偏偏“突发奇想”,将丙烯、水墨等颜料融合使用,逐渐演变成一种创新;这创新,不仅仅是检验画者对色彩的把握和对墨色变化掌握的功底,更显露出作者对艺术的独特感悟。
  
  俗话说,风格是性格的体现。与画水相类似,张嵩平的书法也自成一体,它汇集了钟绍京楷书的秀丽之美、张黑女和郑文公碑体的苍劲之功、米芾行书的灵动之气;偶尔,还会出现类似于水墨写意中的枯笔飞白墨法。其书法作品受追捧程度并不亚于“水姿彩画”。近年来,他所书写的经书,被藏家誉为“笔笔精到,颇有魏晋风格”,已被多家寺庙所收藏。
  
  艺术创作是一门呕心沥血的学问,只有那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张嵩平,就是这样一位“十年磨一剑”的画家,经过数十年殚精竭虑的勤奋研习与创新探索,练就出“张嵩平”画风,带着明晰logo标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张嵩平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中外藏家看好。尤其在日本,自从作品被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池田大作先生收藏和2011年在日本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后,其作品更是被许多日本藏家所青睐。
  
  在中国画创变与发展的征途中,张嵩平无疑开辟出了一条独具面目的新路。作为一个成功的范式,他的创作,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有益的启迪,也让我们看到了投射在中国画通向未来之路上的一道曙光。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