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上了 632 米的上海之巅

2019-10-9 15:01  |  作者:翁泽良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作者:翁泽良
  
  70 岁的新中国,似一条昂首升腾的巨龙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华夏儿女在上海的浦东创造了旷世高度与魅力的标杆。
  
  令人向往的”上海中心”历时八年建设,竣工落成,于 2017 年分步试运营,成为改革开放上海的新标志。
  


登高的心情
  
  2017 年农历鸡年第三天的傍晚,应朋友的邀请,有兴登高,先睹为快。
  
  赶到浦东新区银城中路 501 号上海之巅时,已是冬日的黄昏。
  
  “上海中心”总高 632 米,是目前中国第一高楼,世界都市超高层建筑协会已认定其为世界第二高楼。
  
  怀着惊喜,让我们一起登梯,鸟瞰!
  
  我们乘载上了 B2 地下层的观光客梯。
  
  “各位来宾晚上好!欢迎光临上海中心!......你目前乘载的电梯是世界上最超高速电梯。18 米每秒,55 秒可抵达 118 层观光楼...... ” 电梯里,彬彬有礼的客服男孩用一口流利的中英语,如是说。是时,我的耳朵嗡嗡作响,为缓解耳压,我咽了口口水,还未来得及缓过神来惊叹,客梯已到达 118 层。
  
  站在 118 层的观光楼,我像站在云里、天上一样,看到那地面上林立的大厦,看到那卧在半空的高架,看到那雄伟的大桥,我激情难抑,兴奋不已,好震撼!
  
俯视的震憾
  
  站立在上海之巅看上海,有云霭在脚下静止着;有群楼在眼下鳞次栉比着;更有大桥宛如彩虹镶嵌在天穹......当铜质的黄昏光泽透过观光窗折射到额头上闪着光亮时,那上海之巅的彩虹愈发引我入迷而沉醉。
  
  观光楼上的游客络绎不绝,你退我进,不时地用摄像机或手机捕捉这从 632 米高处所俯视到的最佳景点。
  
  夜色来临了。从上海之巅俯视夜上海,宛如漂亮的姑娘穿上了七彩斑斓的民族盛装,格外迷幻和炫眼。那无数缤闪的华灯如火树银花在眨着眼,360 度鸟瞰上海城市风貌的震撼景点,一无阻挡!尽收眼底!
  
  我,拿起了双筒望远镜,极目眺望。
  
  鸟瞰大杨浦,成都路高架南北穿越上海市中心;纵横阡陌的高架快速干道蜿蜒穿行;杨浦因高架而显出其钢筋铁骨的身架。
  
  位居世界迭合梁钭拉桥第一和第三的杨浦大桥和南浦大桥,宛如彩虹,托起内环线高架道路的飘带,已成为连接浦西、浦东城市大动脉的“亚洲第一环”。杨浦的滨江大道全长 45 公里,横跨 5 个区,惊艳全世界;18 号地铁和江浦路隧道的开通,使两岸四通八达;渔人码头牵出了上海市民梦中的欢笑。大杨浦在前进,大杨浦在巨变......
  
  鸟瞰外滩两岸,灯火通明,大放异彩。而两岸的灯光,要数浦东的灯火最为亮丽。420 米世界第七高的摩天大楼“金茂大厦”,468 米亚洲第一高塔“东方明珠”, 492米中国第二高的环球金融中心,向世界昂起了高昂的头,而 632 米的上海中心大厦,与这一片金塔玉楼串联成魅力四射的不夜城,彰显新上海泼墨挥彩的新标志,新高度,新成就。
  
  往下看,一艘游江夜艇,在黄浦江上划过;
  
  平视望,一丛丛云浪,在空中游动相撞;
  
  浦江两岸,中间是母亲河黄浦江。曾记否?!昔日,渡江靠舢板,靠轮渡,如今,一条水龙穿越隧道,几分钟到达。曾记否?!位于浦西 24 层楼的国际饭店是旧上海开埠以来最高的建筑,可如今,也早已被浦东林立的摩天大楼所淹没。
  
  继起矗立的高楼,在浦东极为引人注目,其高耸,呈密集状,俯视看,就像老寿星生日蛋糕上插满的蜡烛,让人赏心悦目,大有怡情悦性之感。
鸟瞰外滩两岸和上海夜景的感觉,岂能不令人震撼?!
   
  俯视陆家嘴,这一片群楼成排排行行的不规则视角图。尽管耸立的金融大楼看不到边,却美不胜美。
  
  从观光楼往外看,上海国际大厦、中建大厦、长泰国际金融大厦、陆家嘴软件园、上海招商局、及林立着的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等经营人民币的外资银行似蜂踊驻足在眼前。此刻,每座大厦的灯光早已缀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链,连接成万道金光,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依窗而观。鸟瞰杨浦,鸟瞰外滩,鸟瞰浦江两岸,鸟瞰浦东陆家嘴„„在 118层的观光楼不知不觉竟忘了时间......
  
中国真伟大,上海真漂亮
  
  “中国真伟大!上海真漂亮!”与我同游的足有一米八几的外籍朋友回转身时对我说。
  
  “耶!”我向他频频点了个头。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里还是一片田垄莱畦、农舍鸡塮的田园景象,正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邓小平于 1992 年初,向上海人民提出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从此涌动着开发开放的热流,沧桑巨变!”我感慨道。
  
  ......
  
  “上海是一座给人愉快的城市!是不是‘魔都’是上海的代名词?”他问我。
  
  “没错!20 世纪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风著有小说《魔都》,他大概是第一个把上海称为‘魔都’的人,其作品中特将‘魔都’指代上海。如今 70 岁的新上海英姿招展,才无愧于这座城市誉称的真正内涵。”
  
  ......
  
  上海人,以热情、大方、友好给人印象;上海城,以年轻、美丽、文明、充满活力引人流恋;上海中心,以高度、魅力、风釆让世人看到了中国的今天,和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观台楼的客座席上,我俩合了影,留下了 632 米上海之巅美好之夜的快乐存念。
  
  合完影,我老陈地对他说:“期待你在完成攻读的学位之后,把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先进的科技带回你自己的国家......”
  
  他,会意地点了点头,与我拥抱贴脸,他贴脸充满真诚友好,充满感谢感慨,还能听到他亲吻的声音。这一刻,让我明白:我刚才的寄语,暖了他心窝。
  


(作者与外籍学生在上海中心 118 观光楼合影)
  
登巅的感言
  
  出了上海中心的下行高速电梯后,我在上海国金中心的大桥上,仰望屹立在浦东上空这根穿云破雾的擎天柱,倍感 632 米空中高度的震撼,更感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铮铮骨气之伟大!
  
  登上海之巅的感言,如用一支笔去表白,也许要书写的,会有很多。生于五十年代初,一个甲子的生命历程的我,一路走来,与共和国兴衰、沉浮一起长大;与饥饿、动乱一起患难;又与共和国建设发展同筑辉煌。此刻,登上海之巅给我的感言是:致敬五星红旗!致敬共和国!感恩 70 岁的新中国。
  
  原创于 2019 年 6 月 6 日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