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中,月饼在长平——金秋长平里采风之旅

2019-9-11 09:42  |  作者:冯庆怀 李绍萍  |  来源:上海文艺网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7日,应上栗县长平乡政府的盛情邀请,萍乡市辞赋学会采风团一行如约而至,开展了百年月饼之乡——长平里的采风观摩活动。
  
  长平乡历来山多地少,人口稠密。但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县、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村经济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亮点纷呈,譬如百年老店手工月饼、黑山羊、手工挂面、板栗、番薯粉等农副产品已经走出家乡,走向全国。有的产品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我们从老百姓渐渐鼓起的腰包,脸上洋溢的笑容里可以感知到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看到乡村经济的振兴。
  
  采风第一站。初来乍到佛子岭长平乡公路驿站,就受到长平乡政府人大周建平主席的热情欢迎并全程陪同采风活动。大家在长平公路驿站小憩,拜读了碑石上镌刻的萍乡市辞赋学会巫志刚的《上栗公路赋》,
  


  发自肺腑的钦佩满腹经纶,很有才情的巫会长。衷心感谢他不畏艰辛,矢志不渝的创建市辞赋学会这个文学平台。从学会成立至今才一年的时间,就把学会办得风生水起成为萍乡弘扬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
  


  采风第二站。参观山水长平生态园。漫步其中,亭台馆榭,曲径通幽。放眼望去,满目田畴,一派田园风光。溪水潺潺,鱼虾嬉戏,溪畔垂柳依依,香樟翠柏……如此旖旎的风光令人置身其间,流连忘返,心情格外舒畅。一副秀美乡村、幸福家园、宜居宜游的山水画卷正在长平徐徐展开。
  


  采风第三站。
  


  参观长平里百年老街中的刘学宏先生、江波先生的手工月饼厂。以近距离观摩其制作工艺流程。刚踏入长平里这条长约五百米,宽约三、四米的百年老街,一股月饼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条街道两边居然有四十余家月饼厂。长平老月饼是具有二百年历史的地方手工传统食品。因其传统风味和优良品质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特别是近年来在长平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长平老月饼,如今“俏”姑娘。知名度与日俱增,市场份额越来越大,销路越来越宽。
  


  上栗县长平乡为我市手工月饼之乡。历经200多年的传承和创新,长平老月饼以一流的品质和独到口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上栗县还成立了老月饼生产经营协会,引导家庭式小作坊推进规范化管理,所有从业人员持证上岗,以确保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因此每家月饼厂都拥有生产资质,营业执照、生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一应俱全。
  




  厂里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简要向我们介绍整个生产过程,精选高档面粉,原材料(花生,芝麻,核桃,蛋黄,瘦肉,食盐,食油等),按照传统工艺制作,做到原汁原味,香气扑鼻。大家边参观边拍照,边学习边品尝,有的朋友在现场亲手做了一个月饼,感觉跟做肉包子的方法有点相似。发自内心的感谢长平里的百年老字号月饼给大家带来的美食,真的让我们大快朵颐,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格外甜蜜。期待百年老字号长平手工月饼成为维系亲情的纽带,勾起乡愁的桥梁,圆老百姓脱贫致富梦的重要依托。
  
  采风第四站。参观长平里万寿宫。据悉,该寺庙因非常的灵验在赣西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说有求必应从而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善男信女。
  



  采风最后一站。拜谒唐廪墓。
  
  唐廪(875-936),今江西上栗县长平乡人。唐乾宁元年(894)进士,入翰林院,官至秘书正字,掌管国史、著作两局。《唐书·艺文志》载有其名。《萍乡县志》载其:“淹通有学识,集贞观以前文章,凡三十卷,名曰贞观新书”。当时人称“新书声价满皇都”。[1]
  
  唐廪与同时代的著名诗僧齐已,情感甚笃,诗文酬和。齐已《寄唐廪正字》诗曰:“新书声价满皇都,高卧林中更起无。春兴酒香薰肺腑,夜吟云气湿髭须。同登水阁僧皆列,共上鱼船鹤亦孤。长亿前来送行处,洞门残日照菖蒲。”诗中称赞的“新书”,指唐廪所作的《贞观新书》,可见当时即已声价鹊起,誉满京城。
  
  萍乡市辞赋学会长平采风作品辑
  


  一剪梅。 长平月饼赞
  
  文\尹兆书
  
  人道长平月饼香。应邀采风,细察工场。辛劳无暇诉衷肠,古法传情,浓郁难忘。
  
  临近中秋销售忙。个中滋味,名动城乡。更惊天上广寒宫,寂寞嫦娥,月夜偷尝。
  


  七绝/长平月饼
  
  文/黄剑峰
  
  制作传承民宅影,商家云集客坊间。
  
  且迎八月中秋夜,美饼飘香溢九寰。
  
  长平月饼吟
  
  文/陈布仑
  
  自古长平月饼鲜,秋风香送满人间。
  
  细糁揉面精如雪,月里嫦娥也梦牵。
  
  【古绝】中秋思饼
  
  文\涧泰
  
  天上中秋月,地上长平饼。
  
  满口五仁香,甘泉吾乡井。
  
  虞美人――题长平月饼姑娘
  
  文\巫志刚
  
  长平风物古来妙,月饼姑娘俏。
  
  中秋又到饼香飘,风味依然梦绕桂花谣。
  
  儿时记忆馨长在,天老情难改。
  
  五仁坚果蘸葱油,款款笑容迎客态含羞。
  
  鹧鸪天·咏长平月饼
  
  文/邓清
  
  伴月清辉揉玉团,悠悠乡味舌尖漫。
  
  内藏果馅融香脆,外洒芝麻盈俏妍。
  
  星烁烁,月园园,百年老店喜连连。
  
  秋风一缕风情解,小饼情思奏乐弦。
  
  人月圆·寻味乡愁
  
  文/吴丛军
  
  长平月饼金如玉,酥软喷香留。佳期如梦,年年今夜,寻味乡愁。
  
  华灯依旧,秋风几度,圆夜幽幽。百年老店,相思难尽,情韵中秋。
  
  如梦令·饼寄乡愁
  
  文/吴丛军
  
  今又中秋时节。
  
  把酒骚人欣悦。
  
  寻味唤相思,
  
  街里长平香拂。
  
  情切。
  
  情切。
  
  饼寄乡愁飞越。
  
  【五言律诗】长平采风
  
  文/二摆
  
  龙形缠岭峻,涧落入渠塘。
  
  唐廪开宗派,长平布道场。
  
  千年文脉兴,百业技曾藏。
  
  坳背观山水,家家有饼香。
  
  西江月。长平乡月饼街
  
  文\萧起盛
  
  比户矜夸绝技,分窗豪贮琼粮。馅仁透纸漫传香,滑嫩凝脂尊享。
  
  月落长平本邑,饼飞异域他乡。千年美食擅良方,鼎甲名牌榜样。
  
  七律。长平文化赞
  
  文/六然斋
  
  楚萍文化誉江南,僻壤长平势领先。
  
  进士新书三域贵,探花妙对九州闻。
  
  民集银两扶学子,官筑校园励少贤。
  
  重教尊师风气好,唐公文脉续新篇。
  
  注1.唐廪为萍乡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位进士。他编著的《贞观新书》当时洛阳纸贵。现长平有其墓葬。
  
  注2.乾隆探花刘凤诰外婆家在长平,其在斯地有不少活动。
  
  长平里采风联
  
  马二
  
  声价满皇都,千年文脉,自古长平多俊彦;
  
  手工传后辈,几代衣钵,历来月饼寄深情。
  
  题长平里采风联
  
  张干元
  
  中秋宫阙霓裳舞;
  
  文脉长平月饼香。
  
  前次寻幽觅春声,折柳踏莎行。今逢秋节,飒风吹拂,再向长平……
  
  七绝。长平月饼溢清香
  
  文/闵维珍
  
  乐趣园中秋水静,长平月饼溢清香。
  
  传承百秩精工艺,富裕家山美誉扬。
  
  七绝·中秋游子吟
  
  文/蓝雪
  
  千里奔波昼夜忙,中秋将至泪成行。
  
  婵娟借得长平饼,犹似团圆在故乡。
  
  长相思。中秋
  
  文\刘一手
  
  又中秋,话中秋,古老葱香飘九州,长平月饼牛。
  
  思悠悠,爱悠悠,味道无穷梦里留,童年数次偷。
  
  别了,长平(外一首)
  
  文\邹丽卿
  
  继续练习呼吸,吸入长平老月饼
  
  的香,呼出酥软和咂咂嘴的声音:
  
  “好香,好酥,好软”
  
  甜美隐藏于饼。不惊艳
  
  踏着凌波微步,让吃
  
  伴随着思维的纵深
  
  思索的触角是多功能的媒体
  
  从干净的作坊展示到优质的服务
  
  花生核桃切入我的肌体,蛋黄切入
  
  我的皮肤,然后切入我的记忆
  
  饼的边沿,还有内在的馅
  
  被无数双眼睛叮咬,吞噬
  
  一丝细微的感觉逃不过文人墨客的
  
  揣摩。一个月饼的诞生真像一首诗
  
  那力量像不远处
  
  百年老树的枝叶,历久弥新
  
  喷涌而出的灵感在某一日
  
  无法用语言说:会期待你偿还
  
  而长平的风,行走在我的今生
  
  《风从长平的手指走过》
  
  从长平的手指走过的还有我
  
  在苍绿的光阴里行进
  
  想偶遇一个模样如你的月亮
  
  瘦瘦的。细细的。弯弯的
  
  我的脸颊随时对准相机
  
  开出一族梨花,或者桃花
  
  这时,我选择和就要衰败的草讲古
  
  从容地掉一地文脉与龙脉
  
  向两脉拱起的地带赠上一个亿万富翁
  
  表达我的崇拜,夹杂寂寞的忧伤
  
  风直立着行走,有我的七分像
  
  哪儿也不去,不想去
  
  在长平的分分秒秒只愿徜徉
  
  不想离去,抓住饼的甜蜜给你
  
  月饼情思
  
  文 \钟伏萍
  
  多么圆润饱满的你啊
  
  就这样呈现在我的眼前
  
  舌尖连着婵娟的爱
  
  风情正为思念待命
  
  等待爱的人来开苞
  
  亲爱的,我深爱得想下注
  
  你那么的甜蜜
  
  我举头望明月
  
  低头闻饼香
  
  在八月桂花的抒情里
  
  我要吻你,品你,吟你
  
  千载的风情万种
  
  赢取这一天的一夜明
  
  月饼那么多
  
  我只记住长平月饼老家味道
  
  吃了长平月饼
  
  今年十五的月亮格外香圆
  
  采风团一瞥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