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小航诗集《一米之外》的语言之魅

2019-6-17 14:21  |  作者:玄鱼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一米之外》作者:曹小航


诗集《一米之外》


  首先从小航诗集名称《一米之外》来看,可以初步领略这位女检察官身份的诗意涵蕴和纵横意象。确实,这“一米之外”四个字的能指向度比较广阔,能够引起读者无限的联动遐思。

  在我读到小航这本诗集之前,也零散阅读过她的一些诗作,感觉这是一位语言功底比较深厚的诗人。却不料想,小航原来是一位小说家,写过一些中篇小说。然而小航的诗歌语言又如此熨合中国诗人,展读诗集《一米之外》,我才发觉给小航的诗集写诗评,无疑属于一种“吃力生活”。因为她的诗歌多姿多彩,引起我共鸣的篇章太多了,毫无疑问我必须把比较多的欣喜诉诸笔端。

  开篇第一首诗《中国古巷》语言首先吸引了我,尤其第一小节的两个动词用的真是好:“眼光向虚空一掷/夜的阴影嵌进浮雕”,乍一看那个“掷”,显得无所谓,很随意,可是又是如此“孤注一掷”般地专心致志!一个字即张力毕现。而“嵌”的运用真是符合了后面浮雕这个意象。这种把原本立体的景象变成近乎平面的浮雕之后,雕刻用“嵌”的描述,所以黑白分明效果展露无遗……最后一段也奇妙——“一方阅历的砚台/用焦墨吆喝”令人拍手叫绝。中国画似的留白,中国最文化的符号,中国古典语言的独特写作,突出了中国古巷的神韵和情韵,是多么难得的诗情画意!

  紧接着第二首诗就有这样的好喻象:棕榈如一个个难民,“宿命的石块/都是王朝奠基的人头”!直截了当,一位女诗人的语言力度真不可小觑!而在备受文朋诗友关注的《蒙古之远》这首代表诗中,读者不单能欣赏到凝炼铿锵的语言之美,更能感受到诗人博大宽广的历史情怀。相对来说,由于题材和内容需要,这首诗没有太多的意象,语言基本属于直抒胸臆的明朗,但是塑造了一位民族英雄驰骋沙场征服世界的雄姿。仍然有如“蒙文/是世界上唯一有牙齿的文字”等形象的文笔,让人过目不忘。并且从“草原深处/从马头琴苍茫的诉说”延伸了对一个曾经征服欧亚大陆的古老民族的深深期望……

  就连在《致杜拉斯》这样有关异国情调的诗中,诗人的语言还是蛮中国味的,哦,原来是“我迷路了/找不到你东方的情人”,立足点并没有离开东方。而在《印象成都》这首诗所体现出来的,则是语言与诗意尤为吻贴——一句“丝竹箫管/一声比一声更慢”完全抖落出成都这座古城慢悠悠的生活特点。不过,像《中山之行》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那种有朦胧意味的风格,这首诗有点设置了陌生化,什么是通向“三国的天眼”,“我赌一次百年的相逢”又作何解释呢?有时候读者没有全部明白诗人的意图,这无大碍。诗中可以有部分让人不得甚解的内容,但是不宜多,可以吊起一些读者的猜想兴趣。诗歌中可以有的某些异质感的魅力也即在此,运用好了能意味深长。

  《睡莲之别》我需要特别评论一下。因为这是一种运用截句形式的“橄榄诗”,值得回味也。诗中的诗意也像睡莲在飘逸,似实非实的睡莲意象很美,但是让人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因为诗短,我就整首诗写上来——“去蓬莱仙岛/舍不得她这几日的丰盛/如何带她去放生/做大海里的睡美人”。首先,去蓬莱仙岛就不普通了,丰盛是盛开极致的意思吗,睡莲作为植物又如何在大海里放生?是不是因为诗人要离别,无法带上心爱之物在感怀呢?总之,这是一个美丽的谜语诗,不求甚解。我始终感觉那是美好的情怀,一个旁观者进行了阅读并且参与其中想象的过程,就是一种乐趣。

  我一直提倡诗人尤其中国诗人,多写这类以少胜多的“橄榄诗”,没有“微言大义”又何妨。近来我时常会想到一个话题,就是当下古典格律诗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和普及,许多新诗作者也热情地创作格律诗,这肯定是个事情。因为新旧两种诗体相互滋养从而达到提升。而从新诗截句这类诗中,我们能够发现短诗更需要经营内在的丰富性,包括语言的浓缩度和张力。似乎这也显示着,写格律诗不能桀爵鳌牙以显高雅,繁文缛节“掉书袋”,致力以求诗意顺畅语言通达自然。而至于截句短诗,却可以浓墨重彩一下,追求“橄榄诗”之韵味。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小航的诗歌品读,她的用字都是虚实相间。《大雪》是一首回忆童年的好诗,好在对父亲的感受没有过多的笔墨描写,不似有的诗人写到亲情就滥情,没有节制。父亲的脸色失血——小航只用简洁的几个字,就说明了某种让人难以接受的困境。诗中少男少女包括童年的戛然而止,最让人迷离其中的,就是洛可可宫殿,很有神秘感。对一种失去时光的回忆,总会给人以凄美氛围……而《寒露之夜》应该是一首情爱方面的诗,一开头就不同寻常——“桃花没有见过桂花/桂树在天上等她”,有点悲伤的开场白,似真似假,也清新动人。“日子越过越薄/影子越来越厚”,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洞见。而我“摘几把寒星钉在路上/坐在月光宝盒里/等你”,依然说的仿佛是天穹里的情韵幻景。

  小航第一次公开发表的诗是《雏菊》,依然体现了她的开场风格:“你等谁来开呢/你开了在等谁呢”,这是以一种特殊的视角切入,用一种自问自答的设问方式,引起读者对那么不起眼的一支或者是几支雏菊的关注和兴趣。而诗人确实要表达的,正是雏菊虽然卑微,却同样拥有春晖夏雨,并且感恩奉献的风骨。可以说诗人的悲悯情怀,也是一种重要的诗意涵蕴资源。《雏菊》这首诗质朴真挚,属于诗人初期的作品,手法比较简单。而下面这首《在八大处等雪》,可就不同一般了。八大处是京郊的一处名胜古迹,由西山余脉翠微山、虎头山、卢师山所环抱,三山形似座椅,八座古刹星罗棋布分布在三山之中,自然天成的“十二景观”更是闻名遐尔。小航这首诗应该不是一首写景诗。我觉得这首诗颇得李商隐的朦胧缱惓色彩,令人隐隐感受到“梵音三千尺/韵茫茫”的缭绕氛围。然而“注定寒冷的冬,相思沉沦于海,许你千古情,我卧一床、山卧一处……”无不给人以到底是等雪还是等人的情意绵绵。尤其是“红颜白头”四个字,似乎也掀开了有关于清廷宫帷中,后宫粉黛凄凉情爱的冰山一角……总之这首诗写的比较精致。

  作为女检察官的曹小航,不但有千回百转的柔情与幽思,也有匹配于职业身份的睿智和豪情,前面在写成吉思汗的诗里,我们略有见识。下面看几首她纵横“法与思”之疆域的诗歌:在《奶奶的乡村》中,诗人以简略笔墨揭示了农村现实的世界一角——“金钱不因血亲而柔软”,人们脑子里的谋算同样刀光剑影。而在《双面》这首诗中,诗人深刻看到,许多人的灵魂大多数已经离开一张纸的面具了。一幕幕有着对比性的意象排列,表露出诗人的忧患与思索;但是诗人并没有对世界和人生绝望颓丧,而是由衷地在坦言——欲望“你藏在我的背后吧/我是飞翔的天使”,让我们看到人们执着希望,也在平衡灵与肉的矛盾……而作为诗集名称的《一米之外》这首诗,原以为可能与作者的职业沾边,哪知道其实是一首充满辩证哲思的“玄言诗”,读了十分地过瘾。以“写意山水/隔一层秋雨”切入,很别致。一朵荷花洁白而立,击败花城所有花朵……远近疏密也就那么一米。“一个站立的姿势/就是拯救”是如此斩钉截铁地干脆爽快,令人不由得咀嚼再三。而《致北方的白杨》是为数不多的散文诗作品中的一首。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她写朗诵类型的属于慷慨高歌,更能在散文诗中细腻委婉、才情超群:诗人在北京与友人相聚,在天坛和北海之间的黄土地上,她发现了白杨树旁边挺立着一丛南方的修竹,于是诗人感谢北方的白杨树对南方客人的关护,歌颂了大自然生命之间的相互帮衬,表达了依依不舍的友情的可贵,拟人手法生动感人。

  下面来品读小航两首描写亲情的诗,《奶奶》写得独特而感人,我们虽然看到诗人在《奶奶的乡村》里写到奶奶,但那不是专门写奶奶的。“今夜想您/想念/一笔一划地痛”情感很有穿透力。“河灯/一眨一眨地远……捻个字/点燃故乡”,诗人仿佛看见了雪染奶奶的盘发,风皱奶奶的笑脸……而在《孩子》这首诗中,诗人将一种深沉的母爱和盘托出:“我不知道还能够承受多少黑/只想关闭所有的星星/唤一轮太阳/照亮你的夜”!诗虽然不长,却深情绵长。诗人巧妙运用了黑、星星、太阳、夜等等意象。因为诗短,诗意精炼,这些意象也无需如何诠释,读者稍一凝思就能知道分晓,充分感受到一种母爱如山高,似水柔的情境……你看,母亲自己会遭遇的黑(磨难)全然不顾,还要关闭所有“星星”(某种部分的解脱),只是为了让太阳更多照亮孩子的人生路……

  我觉得可以将她的这首《救月》诗,作为本篇诗歌评论的结尾,原因就是这首诗体现出诗人的另外一种语言风格了(当然类似这样语言风格的诗还有若干首比如《早晨》<之一>)等。前面我们一直都沉浸在诗人很浓郁的中国特色的诗歌语言中,从而在小航诗中既能欣赏到时代的诗意气息,更感受到她的语言来源于中国诗词色彩的亲切韵味。我这里用了“亲切”一词想必大多数诗友们也会默认哦。然而等我读完了《救月》一诗,我佩服小航的语言功底真是可圈可点——“那轮月亮,在李白的诗里归乡/我说是非虚构,你说是虚构”、“蝶恋花送来辞赋/让我具象一座北方的空城//如果山上无月,我不信/你说月亮出城了,我信”……这些语言和前面那种辞令长短句的风格迥然有别,然而同样干净利落,只是捎带了一点欧化语序和句法,所以突显了一些现代派形式氛围,却更能造成两种语言形式的阅读审美效果。这是读者阅读的福份啦!但是诗人在《救月》的结尾这样写到——“何时抵达唐朝的存在/如影随形”,可见诗人的诗脉根系还是深深扎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之中,不会骛逸脱缰……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