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樱花节落幕了,《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却要用诗词留住它

2019-4-24 11:12  |  作者:周楠  |  来源:上观新闻


  “苏东坡春天游览古寺,曾有诗描写樱花盛开的情景。请问下面哪句诗是正确的?”A.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开。B.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C.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红。你会怎么选?
  
  听着台上台下的问答,仿佛置身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没错,这正是一场关于“樱花”乃至“春花”的诗词大会,只不过舞台放在了宝山区大场镇的“行知读书会”。这是去年10月18日(陶行知先生诞辰日)开始,北上海地区成立的第一个特色读书会。半年来,“行知读书会”的大咖一直很多:总策划和主持人是SMG艺术人文频道主持人阎华,葛剑雄、陈子善、李天纲、汪涌豪等著名学者,以及王汝刚、力量之声、周红、徐惠新等艺术名家都是“座上宾”,不仅辐射周边居民,还吸引越来越多的粉丝远道而来。
  

  今年3月起,“行知读书会”推出特别策划的“赏艺”活动,4月20日进行的就是“行知赏艺会”的第三期:“共舞春花——诗词大会”。这一次,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方笑一教授精心出题,亲自解答,携古诗词中的浪漫春花,带读者走进春天。
  

  古诗词中的樱花是报春的使者
  
  上海樱花节刚落幕不久,很多人依依不舍。“行知读书会”的场地,就位于宝山区沪太路2999弄上海国际研发总部基地内。别看这是个产业园区,里面的环境却清雅幽静。正值4月末,依旧能看到晚樱烂漫。
  
  方笑一就从樱花说起。他先回答了开头出给读者的题,答案是“B”—— 睡馀柳花堕,目眩山樱然。看到一些读者有些困惑的眼神,他解释道:“开”“然”和“红”三个字都是平声字,押在这个地方做韵脚都是可以的。但这个“然”,这里是然而的“然”,其实它是燃烧的“燃”的本字。底下四点,象征火。苏东坡写樱花盛开,非常繁茂,就像火烧一样,烧得他头晕目眩、眼睛也看花了,因此,“目眩山樱然”最能表现樱花怒放的情景、热烈的感觉。
 
  随后,方笑一告诉大家,古诗词中的樱花是报春的使者,早樱是春天开的第一批花,随着樱花的开放,绚烂的春花拉开了帷幕。山樱是很早就在古诗词中出现的花,早在南朝,沈约就有诗云“野棠开未落,山樱发欲然。”
  
  樱花表哀伤,李商隐说:“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樱花寄离别,薛昭蕴说:“出芳草,路东西,摇袖立。春风急,樱花杨柳雨凄凄。”
  
  樱花表慵懒,李后主说:“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
  
  方笑一精选了多首关于樱花的诗,还会信手拈来每首诗背后都有故事、人物、八卦。他说起近代诗人苏曼殊的《樱花落》,“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诗人通过樱花怀念曾经爱过的女子。苏曼殊早年出家又被称为“曼殊和尚”。他也是中日混血儿,在日本念过书,与日本文化亲近,但又与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
  
  樱花从中国传到日本,经过日本园艺师的培育和文化的塑造,这种概念又传回中国,因此看近代诗人对樱花的描写,也能感受到日本文化对樱花在意义上的影响。
  
  在方笑一和主持人阎华的一问一答间,读者随之穿越古今,慢慢体悟着樱花在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改变脉络。
  
  朱元璋也曾温柔地写过樱花
  
  一些常读诗词的读者会发现,很多时候樱花在古诗词中不独自出现,总是伴着几个亲密的小伙伴一起到来,“她们”是谁?为什么要伴着樱花而来呢?
  

  方笑一当天为大家一一揭秘——
  
  杏花是樱花最亲近的闺蜜,一是颜色相近,二是开花时节紧密,因此总是相伴而来,人们也常常把她们认错。有诗为证:“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不知樱树春能早,便把樱花作杏花。”仔细翻阅古诗词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
  
  樱花盛开在早春,正是柳叶萌芽期。淡淡的粉,嫩嫩的绿,红樱绿柳的颜色对比,加上读音的平仄相对,让柳树也常常伴着樱花。这句便是:“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不过,你可曾想到:这么温柔的句子居然是朱元璋写的?
  
  方笑一笑着解释说:这首诗叫《善世禅师游方归朝》,善世禅师是一个得道的高僧,在四处游历之后回到朝廷。当时首都在南京,朱元璋亲自接见了他。面对这样一位高僧,朱元璋不能显示出自己很铁腕的一面,应该是非常温柔的,又是春天好时节,所以就写了一首很长的诗,其中就是这两句,“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此处的“柳眼”,就是指刚刚萌发的柳叶,很细、弯弯的,像眼睛一样。“樱花才脸笑,柳眼正舒眉”,正好比喻美丽的女子,绽放出笑容,非常美。
  
  樱花是春天最早的一批花,所以她还常常与梅花相伴。梅花落樱花开,两花交替意味着时节变迁,冬去春来。“满眼梅花看未饱,朱樱处处又舒红。”“梅花已作鱼鳞白,樱蕊初含豆蔻红。”
  

  讲当下生活,也讲历史传承
  
  在诗词赏花的过程中,职业昆曲推广人赵津羽也带着《牡丹亭》把读者领进了“花园”,看花、闻花、赏花、惜花,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是功夫。
  
  从春花到赏花,从品茗赏花到曲水流觞……一朵朵花,一道道题,一段段故事,读者们跟着嘉宾的妙语连珠,时而拍案叫绝,时而哈哈大笑。短短两小时,很多读者收获了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走进读书会,活动结束她作诗一首:“春花烂漫蝶纷飞,诗书卷卷豆蔻心。呼儿唤女行知会,目濡教化圣贤书。”虽然不够工整,却代表了她激动的心情。她说,以后每一次“行知读书会”都要带着孩子来,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文化盛宴。
  
  做有趣的文化活动,也是行知读书会的初衷所在。读书会上的主题,讲当下生活,也讲历史传承。此前,作家马尚龙来谈过“大上海‘大’在哪里”,教授汪涌豪讲过“中国人为什么崇尚侠义精神”,语言学家钱乃荣说的是“民谣里的上海”。下一期,还将请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王海松教授聊聊“巴黎圣母院的前世今生及未来”。阎华认为,读书会的形式不必拘泥于一板一眼的阅读分享,今后还可以更多元、更丰富,寻找更多与各种艺术的跨界连接。
  
  行知读书会驻地所在的宝山区大场镇,则希望培育一处新的文化角落。大场镇党委书记杨金娣告诉记者,大场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他创办了山海公社、工学团,进行了教学作实践,在大场及宝山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当年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山海工学团就在马路对面。“行知读书会”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文教结合”为核心,定期邀请名师名家走进现场分享观点,通过“赏艺会”、“影评会”等形式进行文化艺术导赏,半年以来,已逐步成为北上海地区市民学习赏艺、修身美育的文化新地标。
  
  与此同时,正在经历产业转型和环境巨变的大场镇,正把越来越多精力放在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上。随着市民的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大场镇力求提供与如今市民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引进文化名人,借助他们的资源开发公共文化服务,正是宝山区和大场镇近年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