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久天长》首日票房破千万,文艺片能否走进“春天里”?

2019-4-3 17:19  |  来源:搜狐


  柏林擒熊归来的《地久天长》,没能“擒”住国内的票房市场——上映超过10天,《地久天长》的累积票房还未突破4000万元。和许多文艺片一样,即便是有着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女主角两大重量级奖项的“加持”,《地久天长》依然没能躲过文艺片赢了口碑却输了市场的“宿命”。
  
  3月,是万物生长的春天。不止《地久天长》,包括《过春天》《波西米亚狂想曲》等在内的一批中外优质文艺片,在3月上映以来几乎都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内地年度票房体量已经超过600亿元的当下,文艺片的“春天”始终有点尴尬。
  
  赢口碑输市场?
  
  凭借《地久天长》中的表演,49岁的咏梅和46岁的王景春双双斩获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男女主角。同一部电影的男女主演包揽国际大奖殊荣,这是华语片历史上的首例。
  
  《地久天长》讲述患难与共的两个家庭因为一场有隐情的意外被迫疏远,他们在时代洪流下历经伤痛与不安,在人生起伏跌宕后,最终选择面对真相、坦荡向前的故事。影片逼真地还原了80年代的时代质感,唤醒众多观众久远的温馨回忆。导演王小帅也凭借此片获得了金熊奖的提名。在国外有影响力的电影评分平台“烂番茄”上,《地久天长》的开局新鲜度为100%,这个中国平民家庭的故事受到了外国观众的喜爱和一致好评。而在国内知名的豆瓣打分平台上,《地久天长》也拿到了8分左右的成绩,足见国内观众对它的认可度。
  
  上映超过10天,近4000万元的票房成绩,对一部文艺片来说,不算扑街。但是,比起同样在3月上映的好莱坞影片《惊奇队长》、中国台湾影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会发现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市场之间依然存在着鸿沟。两部评分和口碑都远远不如《地久天长》的影片,但在票房体量上把《地久天长》远远甩在了身后。
  
  有观众把原因归咎到了《地久天长》的排片不足上,“这样的一部好电影,上映首日却只给了6.6%的排片,我都想跟着出品方一起来为它‘跪求片’。用一句曾经烂大街的话来推荐这部电影的话,应该叫:不看不是中国人”。但按照影院规则,最初的排片往往可以根据之后的票房表现而调整。显然,《地久天长》的票房失利,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令主流的票仓群体进场,而主流的票仓群体正在从80后更迭为90后。
  
  王小帅用3个小时的时长很认真地讲完了一个生活的故事。故事中,一对“失独”夫妻在逃避的过程中相濡以沫,而另一家人在期待被宽恕。他们没有多少尖锐的对抗,但生活的暗礁尖石,仍把他们、也把观众,刺得遍体鳞伤,直到最后一刻才在恍然明白生活的真理后,感受到治愈和温暖。这不是一个故弄玄虚、晦涩难懂的文艺片“套路”故事,但显然,这并不是对当下票仓主流群体“口味”的电影。正如一位观众坦言:“我知道这是一部好片子,但让我在影院里花3个小时感受生活的‘沉重’,可能不是我想消费的方式。”
  
  文艺片纷纷折戟?
  
  但文艺片票房的差强人意,《地久天长》并非个例。就在3月,包括《地久天长》在内,一批文艺片都遭遇到类似的情况。
  
  和《地久天长》一样在豆瓣上拿到8分的《过春天》,也是自带奖项的光芒而来。影片通过往返香港深圳两地读书的一位少女“带货”走私iPhone的经历,将青春期的迷茫、冒险、躁动等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还用极富动感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两个城市的鲜活风貌。该片曾在柏林、多伦多等国际电影节上参加展映,更荣获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双料大奖,被业内人士视为近两年最好的华语青春片之一。
  
  和《地久天长》一样,高口碑并未转化为高票房。《过春天》上映已经超过半个月,但票房至今没有突破1000万。对此,导演白雪感叹道:“市场太虚无,不知道观众都躲在哪里。票房是不受我控制的,不要为此难过。”
  
  值得回味的是,《过春天》有着鲜明的“青春片”标签,但为何依然没能吸引主流观众?事实上,3月上映的青春题材影片中,除了《过春天》,还有《阳台上》《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但结果只有一部口碑不佳但商业性更强的翻拍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胜出。足见,并非青春片的市场疲劳了,而是文艺气质的青春片依然不被主流观众买账。类似的例子,包括去年由周迅主演的青春文艺片《你好,之华》,即便有着比一般片子都强大的宣发,票房也仅停留在8000万元左右。
  
  不单国内的文艺片不受待见,拿下奥斯卡“小金人”的文艺片《波西米亚狂想曲》也一样在中国水土不服。上映至今,内地票房7000万元的成绩和它去年位列全球票房排行榜第6位、影史最卖座的音乐传记片的成绩之间,差距甚远。
  
  类型化能挽救文艺片?
  
  文艺片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和文艺片的奖项或者口碑并没有直接关联。“而观众的观感是唯一能跟票房发生正比的东西。在观感不足的前提下,影片口碑的好与不好都已经不再重要,这也是大多数文艺片不能卖座的原因。”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口碑力作《过春天》《地久天长》相继失利之后,相信绝大部分人已经开始警醒:类型才是电影市场的第一决定要素,即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这是非常残酷的事实,但越早理解这一点,越能懂得市场的真相,从而摆脱这种束缚”。
  
  事实上,在《地久天长》之前,同样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擒熊归来的《白日焰火》,2014年在内地上映时票房破亿,也被业界认为打破了获奖文艺片票房失败的“魔咒”。但之所以票房成功,和它用了商业片的发行模式有着很大关联。一方面,上映前片方对《白日焰火》的宣传口径强调犯罪、爱情类型,淡化了文艺片的概念,也顺势引导了观众在观看时的类型片体验感。此外,宣传费用更是高达和投资额一样高的1500万元,这也是普通文艺片所无法照搬的经验。
  
  用商业片的模式营销文艺片,也要谨防对商业类型的过度营销。以去年出现“神反转”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营销大获成功,上映首日就占据票房榜首,创下国产文艺片票房记录。但很快,与高票房形成剧烈反差的,是随之而来的口碑暴跌,首日便有31万人要求退票。
  
  比起类型化的营销,更多的文艺片导演正在吸取市场的经验教训,在影片内容上强化了剧情,让观众有更好的观影体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那种云里雾里让大部分观众看不懂的“传统”文艺片,早就被市场淘汰。不得不承认,尽管还是经常陷入市场的尴尬中,但如今的文艺片,变得越来越好看,也有了更多票房突围的机会。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