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同陌路的时刻丨《小说界》专辑

2019-3-21 09:04  |  来源: 新文艺


  2016年,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彼得·汉德克曾来到中国,就是在那时,我第一次看到了《形同陌路的时刻》,立刻记在了心里,等到今年《小说界》开启戏剧系列,第一时间就把它列为了主题,而我们的8位作家则写出了截然不同的故事。
  
  ——《小说界》编辑部
  
  《小说界》2019年第二期

  
  李静睿
  
  毕业于南京大学,曾做八年法制记者。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北方大道》《小城:十二种人生》,长篇小说《小镇姑娘》《微小的命运》等。最新出版文集《死于昨日世界》。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木星时刻》。
  

  周洁茹
  
  周洁茹,作家,编辑。出生于江苏常州,现居香港。出版长篇小说《岛上蔷薇》《小妖的网》,小说集《我们干点什么吧》《你疼吗》等。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九龙公园游泳池下面》。
  

  苏方
  
  生于1984年,已出版小说集《有些时刻》。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公路与小径》。
  

  老王子
  
  原名王梓,小说家,诗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鸟藏》,《合唱》,长篇小说《上海滩的贾斯汀·比伯》。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答客难》。
  

  巫昂
  
  诗人,小说家,出版有诗集《干脆,我来说》《生活不会限速》,长篇小说《星期一是礼拜几》和《瓶中人》。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丈夫突然离家出走》。
  

  拳王
  
  干过IT, 现为金融民工,立志振兴实体经济,业余写作、打拳、喝酒。试图做一个严肃活泼的写作者。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云、梦和虾》。
  

  大头马
  
  1989年生,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谋杀电视机》《不畅销小说写作指南》,长篇小说《潜能者们》,曾获豆瓣征文大赛虚构组首奖,第十六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新人奖提名.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赫索格》。
  

  陈楸帆
  
  毕业于北大中文系及艺术系,科幻作家、编剧、翻译。曾多次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世界奇幻科幻翻译奖等国内外奖项,作品被广泛翻译为多国语言,在许多欧美科幻杂志均为首位发表作品的中国作家,代表作包括《荒潮》《未来病史》《人生算法》等。
  
  ★本期带来的小说是《拓扑变换》。
  
  麦克尤恩的十三个细节
  
  “塑写”来自对作家的深度观察与对话
  

  “我推着行李出来,先是看见几个愁眉苦脸的司机举着牌子,以为里面有一个是冲着我来的。没想到再走几步就看见一个新世界:有花,有好多lady 和她们的笑脸。我觉得我的运气太好了。”
  
  2018年冬天,英国著名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和妻子安娜丽娜一起来到了中国。整个中国之行,作家、翻译家黄昱宁一直陪同在侧,这才有了我们本期杂志刊登的《麦克尤恩的十三个细节》。
  
  第一次游故宫,第一次吃烤鸭,与阎连科一起分享各自孙辈的照片,讲述自己的好朋友马丁·艾米斯,谈论写作,谈论最新的英剧《小鼓女》,谈论自己对人工智能的无限热情……
  
  “现在的我,学会让更多的光透进来。爱情、政治、科技、法律,种种元素都可以在我的书里找到。持续四十五年的写作生涯,不可能只写阴暗的东西,不然的话我大概就被关到精神病院了,也不可能坐在这里。”被称为“恐怖伊恩”的麦克尤恩如是说。
  
  彼得·汉德克的挑衅、反思与对抗
  
  “观点”的作者都是我们敬佩的学者作家,因为他们总能让我们去到一个新的阅读角度。
  
  “20世纪暗潮涌动的六〇年代,欧洲戏剧搅动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日益明确的断裂和转换之中。就在这个断裂的接缝处,1966年,年仅24岁的彼得·汉德克以近乎‘横空出世’的架势闯入欧洲文坛。这一年,他作为一个仅发表过寥寥数篇短篇小说的新人,先是在德国著名文学团体‘四七社’普林斯顿年会上对彼时早已成名的诸多德语作家进行严厉抨击而一战成名,随后接连发表了在他此后一生中如影随形几乎成为他创作代名词的著名剧作《自我控诉》和《骂观众》。”
  
  这一期杂志的主题来自于奥地利小说家、戏剧家彼得· 汉德克的剧作《形同陌路的时刻》,而青年作家、编剧陈思安则从汉德克的早期作品出发,一路为我们梳理这位颇具争议的作家的创作脉络,并发出感慨:“自1966年彼得·汉德克以石破天惊的姿态闯入文坛,迄今已过去53年,他依然是世界文学视野内最为活跃的创作者之一,持续就人类最为关切的议题和对文学本身的探索贡献出来自他的那些独特见解。20世纪的文学的光辉时代业已消退,汉德克的同代人渐次退场,他仍以自已的倔强和坚持拓向前路。这大概是我们期待能够在一个作家身上发生的最好的事情之一。”
  
  《温柔之歌》不温柔
  
  “译笔”让一直身处幕后的译者走到台前,走到文字的最深处。
  

  蕾拉·斯利玛尼
  
  由翻译家袁筱一翻译的小说《温柔之歌》,获得了第十届傅雷翻译奖,而在这一期的杂志中,我们便约请袁筱一从译者的角度出发,为我们解读这本来自法国女作家蕾拉·斯利玛尼的获奖之作。
  
  《温柔之歌》中,为了能够外出工作,米利亚姆与丈夫保罗雇佣了保姆路易丝,表面上大家相处甚欢,直到某一天她下班回家,发现路易丝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温柔之歌》获得2016年的龚古尔文学奖,绝不会是因为它的作者年轻、漂亮、身份符合当下写作潮流。小说包含的社会问题才是畅销的因素。”在袁筱一看来,《温柔之歌》真正“痛点”,其实是“弑童”主题之下的日常,“即便我们不是保姆,即便我们不用保姆,我们是那么熟悉蕾拉笔下逼仄的生活,并且,是这份熟悉令我们无法释然。或许我们会为自己在某个生活的转折口,成功地摆脱了它而感到庆幸。但是那又怎么样?你知道,沮丧,迷茫和疲惫会卷土而来。你需要用很大的力气,用超乎寻常的理性,才能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坠入路易丝那样的窘境和——疯狂。”
  
  此外,虽然之前“米兔”运动席卷世界,点燃了经由女性主义运动和革命,女性似乎已经多少得到了解放的角角落落,但,“《温柔之歌》却以另外的方式重新审视了女性问题。和阶级问题一样,女性问题也许需要借由从说‘不’,从揭露男人的罪恶和欺凌开始,但是,它远远要比说‘不’和揭露复杂得多。因为说完‘不’和控诉之后,还有更复杂的,由男男女女共同构成的传统日常世界需要应对。”
  
  游晓颖为什么会写《相爱相亲》
  
  “爱读”的主人公是艺文界人士,我们想要的,是另一种角度的阅读。
  

  由张艾嘉、田壮壮主演的电影《相爱相亲》,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而它的故事,其实来自编剧游晓颖从来没见过的爷爷的原配,“我特别好奇,一个女人怎么可以独自一个人在乡下过了一辈子,也没人在意她的想法。我特别想用她的心情去‘过’一遍整个事情。”
  
  游晓颖喜欢看书,认为阅读是了解世界的最便捷的途径,“当我们身无分文、生活寂寞的时候,书可以告慰乡愁和寂寞,让生命的体验延长很多很多倍。”尤金·奥尼尔则是她最喜欢的剧作家,采访中还特意提起了他的《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通过奥尼尔的剧本,我看到父母和子女之间深切的隔阂和畸形的爱……我们的家庭也会有这种‘性命攸关’的时刻,只是以不同面貌出现。我们也会‘互相伤害’,只是连自己都忽略了,忘记了。奥尼尔切入人物的横剖面,让我体会到创作能走多深。”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