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小姑娘描摹品读记忆中的城市

2019-3-4 10:39  |  作者:徐洋  |  来源:新华网

  石库门融汇了西方建筑和中国传统民居特点,门楣部分最为精彩。这是胡瑜捧着自己的画作在石库门前“合影”。
  
  室内设计师胡瑜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小时候上学,每天穿过老城厢窄窄的弄堂,大喊一声,小伙伴悉数出来一起走;放了学,一块儿在弄堂里跳皮筋、打弹子;学校组织去大光明看电影,开心好几天;上高中了,会时常去华亭路淘衣服,款式又多又时尚……
  
  这是胡瑜记忆中上海的样子。这些年来,上海的建设速度越来越快,像是一座与时间赛跑的城市。作为从同济大学环境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从工作到生活,她亲历着“城市更新”的过程,渐渐地发现,建筑是城市记忆的一种独特载体。于是从2017年开始,她开始尝试用自己的独特笔触绘制上海的老建筑,为了记忆,更是为了记录气象万千的当下。
  
  胡瑜用的是钢笔淡彩的绘画技法,即在钢笔勾勒线条的基础上施以水彩。由于色彩丰富、立体感强,很多建筑手绘爱好者都喜欢用这一技法。胡瑜最喜欢的一点是,这种技法表现快捷,能描摹出老建筑打动她的一瞬间。
  
  由于工作繁忙,胡瑜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画画。她会在现场完成拍照和素描轮廓的勾勒,回去再进一步创作,时间宽裕的话,也会在现场完成整个绘画过程。这时就会有附近居民围上来,向她讲述这里以前是怎样的,该上什么颜色,有的还会热情地带她去家里看内部结构……看到居民们也认同这种保存记忆的方式,胡瑜更坚定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两年来,胡瑜创作了40多幅画,有国泰电影院、武康大楼等著名的地标,也有像前不久刚启动旧改搬迁的张园那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石库门建筑群。对于旧城区改造,她的态度比较乐观,她认为这些老房子的确到了该改造的时候。只不过,要传承的不仅仅是建筑的外壳,还要把城市发展赋予建筑新的人文艺术内涵一起传承下去。
  
  胡瑜说,她会一直画下去,还要把画作制成明信片,上面写“喜欢上海的理由”。让更多的人在品读建筑的同时去了解这座城市的生态、情感和记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