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构建西安优质城市文明品格

2019-2-28 17:26  |  作者:徐洋  |  来源:搜狐

  文化是西安的“精、气、神”,也是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为亮丽的城市名片。但文化积淀、历史遗存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遗迹中,而是要走出来、活起来,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融入每个在这座城市里居住、游玩的人心中,转化为一个城市的优质文化品格。在近年来的城市发展中,伴随着中国梦的嘹亮号角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召唤,西安各级文化、演艺、出版部门围绕中国梦、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市委市政府五项重点工作和美丽西安建设,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管理的“双提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讲述好西安故事、传播好西安声音、展示好西安形象。

  
  市民文化生活满意率超7成
  
  记者在近日的走访中了解到,2014年,西安文广新系统紧密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各项目标任务抓落实、见成效,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丝路经济带新起点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在全省目标考核满意度民意调查中,西安市民对文化生活的满意率为77%、“两代一委”的满意率为95.16%,已经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各行业前列。
  
  超过7成的市民满意度,来源于近年西安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目前我市的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以及176个乡镇、街办文化站已经全部实行了免费开放。2014年,市文广新系统对全市文化站进行了重新评定,共评定一级文化站5个、二级文化站24个、三级文化站43个。去年我市还为270个村级文化室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8万多户。同时,我市多个区县也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丰富文化服务内容,2014年,未央区建成7个街道文体活动中心,户县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高陵县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县,阎良区也跻身全省文化先进区。
  
  如今的西安公共文化服务,已经在市委、市政府多年的努力下,形成了亮点频出的品牌。比如作为市政府“十件惠民实事”之一,西安文广新系统去年全年共组织戏剧惠民演出1177场、观众达到160万人次,农村电影放映36108场、观影人数611万人次。每年一度的全民阅读活动也在全城遍洒书香,2014年第八届西安读书月就以“乐读尚学、书香长安”为主题,开展活动132项,得到了媒体的持续关注和群众的广泛参与。每年的“石榴花奖”电视大赛秦声悠扬,2014年的参赛选手超过2700人,最终评出奖项28个。各种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在西安这座古城里蓬勃开展,红五月音乐会、夏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节、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活动,还有灞桥的特色节日文化活动、临潼的群众文化活动,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流动着热情的旋律和欢快的笑声,让城市居民和农村村民都把日子过出了文化的滋味。

  
  全市文化产业形成合力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际化大都市和美丽西安建设征程中,西安文广新系统也在综合施策、应对挑战,全力以赴保增长,增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合力,全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我市共征集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31个,总投资近18亿元。西安市文广新局还与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共同命名了第二批西安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基地示范园区2个、示范单位32家。并集中力量对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西安国家印包基地、西安国家广告产业园、陕西动漫产业平台四个科技融合项目进行了调研扶持。
  
  同时,西安市文广新局大力加强我市文化产业项目的推广宣传,不断扩大招商平台。2014年我市组队参加了第三届苏州文创博览会,圆满完成第七届西部文博会的布展参展工作,还推荐我市3家单位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据统计,2014年我市新增文化企业达510家。
  
  西安市的文化体制改革也在全面深入推进,为全市的文化作品创作提供了持续动力。2014年,我市指导完成了童话剧《公主的头花》,现代豫剧《儿牵娘心》《陈三两》,秦腔音乐剧《七彩哈达》,秦腔《集云山》《庶民情缘》《山路弯弯》《兴旺渠风波》,话剧《明天》《穿越》《我用生命守护你》等11部大戏的创作、演出,以及秦腔《翠花仙姑》、豫剧《秦豫缘》、儿童剧《蓝湖惊叹号》、相声剧《杠上开花》等4部原创剧目新剧本的策划研讨,积极打造舞台剧精品。
  
  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让西安文化成果“走出去”迈开了新的步伐。2014年,我市组织歌剧《张骞》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优秀剧目展演”,组织西安文理学院赴港参加“丝路竹韵—大西北音乐文化之旅”音乐会,组织大唐西市博物馆赴吉尔吉斯斯坦举办“陕西皮影展”,在新西兰举办了“西安文化旅游周”,进一步展示我市文化魅力。

  
  让文化惠民更有效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份文件含金量高、指导性强,突出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刚性要求,明确了具体标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西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陆鹏表示,将尽快研究制定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西安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文化惠民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按照工作部署,今年我市将高质量完成文化器材配送、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共享工程“进村入户”试点等年度任务,组织戏剧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农村电影放映35808场,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2015年我市将推动农家书屋工程全面提档升级,向重点乡镇和行政村倾斜补充更新图书,加快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同时结合我市新农村建设实际,整合农村文化室、广播室、农家书屋,实行统一管理。
  
  群众文化活动方面,2015年我市将重点策划、举办好第九届“西安读书月”活动,再度掀起全民阅读热潮,让国学典籍、文学经典和科普读物深入市民心灵。另外,在五一、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我市将组织广场舞大赛、夏日文化广场、少儿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群众喜爱的活动品牌,增强西安的文化凝聚力。
  
  西安的非遗保护在2015年也将实现升级晋档。去年,西安城隍信仰民俗活动和马明仁膏药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我市有4人被评为第四批省级非遗传承人,53个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非遗名录。今年我市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评审命名第三批市级非遗传承人,同时支持、指导一批市级非遗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
  
  据陆鹏介绍,按照市上统一部署,2015年市图书馆、群艺馆都将开始理事会管理体制的探索和试行,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管理,拓宽视野、搞活机制,更好的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服务功能。“今年我市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一方面强化政府主导地位,一方面发挥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在财政资金支持下,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和竞争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陆鹏表示。

  
  推动产业提升 打造力作精品
  
  我市文化产业管理水平也将在2015年得到全面提升,推动整个产业提质增效,继续保持活力、积极作为,为全市经济发展作出贡献。2015年,我市将继续积极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合作会商机制。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投资拉动作用,为规模以上文化单位提供重点帮助和扶持,为我市培育更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今年我市将重点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加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力争我市有更多文化产业门类进入《西部鼓励类产业目录》。同时依托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在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西安文广新系统将抓住用好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参与制定我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增强产业发展的开放度和外向度,争取国家层面的项目、资金倾斜。在实施层面,我们将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公众文化消费习惯,制定刺激文化消费的具体办法,多措并举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增长。”陆鹏说。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16年在我市举行,这也成为西安市着力提升文艺精品创作的一个绝佳机遇。按照西安市文广新局的规划,2015年将集中力量推动全市文艺创作出精品、上水平,抓好秦腔《咸阳桥》《七步词》,儿童剧《公主的头花》《生命惊叹号》,歌舞剧《大秦雄魂》,话剧《穿越》等9台精品剧目的排演提升工作,力争在十一艺节“文华奖”评选中多获大奖。另外,《我的天空》《趣游陕西》《兄弟请坐》等7台节目还将参与第十七届全国“群星奖”的角逐。在西安文广新系统的组织、领导下,我市专业演艺单位和群众文化团体都铆足了劲,力争在十一艺节上全面展示我市雄厚的文艺实力和丰厚文化底蕴。

  
  净化文化市场 维护文化安全
  
  文化市场要繁荣,更需要安全。近年来,我市在文化治理方面真抓实干、依法行政,筑牢文化安全、播出安全、生产安全防线。
  
  记者从西安市文广新局了解到,2014年我市“扫黄打非”工作成效斐然,先后组织开展了“秋风”、“净网”、“清源”、“固边”等专项整治行动,对非法媒体、假记者、政治性非法出版物、非法网络报刊、非法新闻网站进行了集中清理。去年全市共检查书报零售摊点17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230家、印刷企业120家,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1000余盘(张)、非法书报刊79500册。其中西安摩摩信息技术公司提供载有危害社会公德的文化产品一案,被评为2014年全国文化市场十大案件奖,崔某擅自设立广播电台一案,被评为2014年全国文化市场重大案件奖。西安市文广新局荣获全国新闻出版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市“扫黄办”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新城区、雁塔区获全省办理案件有功集体。
  
  去年一年,我市的文化市场秩序也在持续规范。全市文广新系统整治各类变相经营网吧的违规行为,清查有害卫星电视节目信号,加大对涉外企业、大专院校和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监管力度。2014年,我市开展了为期100天的广播电视市场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检查宾馆酒店80多家,拆除10余套私自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查扣非法接收机30多套,责令整改60家,行政处罚10家。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百日安全播出无事故”检查评比活动,2014年全年未出现一起政治事故及重大人为事故。
  
  2015年,我市将继续深入“扫黄打非”,开展“清源”“净网”“固边”“秋风”“护苗”等专项行动,积极查办大案要案,不断净化出版物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完善“扫黄打非”考核体制,进一步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形成治理社会文化环境的强大合力。下气力扎实开展查处非法接收境外卫星电视节目,打击非法广播电台、非法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专项行动,抓好少儿出版物市场、中小学教辅教材出版发行和印刷复制业专项治理。同时加强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监管,扎实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今年我市还将组织开展“剑网2015”“双打”专项整治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