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在乐清市文化馆举办

2019-2-23 16:27  |  来源:浙江新闻


  原标题:吾道一以贯之 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侧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之“道”被理解为忠恕之道,那么雁云堂主人半溪先生的书画之“道”又作何诠释?不妨来乐清文化馆看看“吾道一以贯之”——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吧,或许,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
  
  2月20日,“吾道一以贯之”——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在乐清市文化馆举办,展出了半溪先生及其弟子叶志超、郑松银、彭云峰、郑于中、李鸣、金友乐、包澄宇、李妙华、东君的书画作品共120件。
  
  构筑另一座纸上雁云堂
  
  雁云堂是乐清市著名书画家半溪先生的斋号。一份简历中这样写道:半溪,原名施正,1944年出生于乐清柳市蟾河堡。自幼喜爱书画,后因画转而学书,又因艺兼而学文,力求书与画、学问与艺术的融贯。1990年在台北市举办“半溪书法作品个展”,并出版《半溪书展作品选·台北》一书。此后相继结集出版《半溪翰墨·壬午书画合集》《半溪书翰》《半溪画集》,并汇编《历代书画题咏录》《清画家诗汇编》《六洲颂·纪念文化名人施元孚先生诞辰三百周年作品集》,编著《林泉高致·施元孚先生诞辰三百周年纪念》。2009年9月12日在沪举办“半溪书画作品展”。2011年2月25日,半溪先生弃笔长逝。此后出版《半溪翰墨》(西泠印社出版社)《雁云堂文存》(青海人民出版社)。
  
  20年前,半溪先生在柳市创办了书法艺术进修班,学生有李鸣、彭云峰、包澄宇、李妙华、郑于中、郑松银、金友乐、叶志超、周献洲等十余人。结业后,先生将众人习作结成《砚边点滴》,一一点评,并作序文《正其道而悟其变》。他在文中谈到了书法的正道与变道:择帖、入帖、出帖,是学书正道;如何“悟其变”,如何修炼书外功夫则是变道。而如何修炼书外功夫,这也正是此次展览的主题由来。据半溪先生家属说,半溪书画展曾先后在台北、上海、泰顺举办过,在自己的家乡乐清举办还是首次。
  
  除了半溪先生,参展者九人大部分从事与书画关系不大的工作,业余时间他们写点字,画点画,以此自娱。半溪先生去世八年后,大家都觉得,师生书画联展是一种最好的纪念方式,为此,他们每人拿出一幅先生当年赠送的书法作品和自己的代表作参加展览。篆、隶、行、楷、草……此次展出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绘画作品或写实,或写意,或浓墨重彩,或轻描淡写,同样是各具面目。300多名观众流连其中,静静徜徉。
  
  如果说,半溪先生已经在自己的书画中构筑了另一座纸上的雁云堂。那么,这一次师生书画展就是以水墨的方式重返“雁云堂”。乐清市文联副主席林晓哲在致辞中说:“二十年前,今天参展的艺术家还在先生书法艺术进修班同窗共学;二十年间,大家各奔前程,但对书法艺术的执念从未改变;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聚首在一起,这既是对先生的一次深切缅怀,是在水墨世界里与先生的一次无声对话。”
  
  传递自由无碍的笔墨精神
  
  开展当日还举行了“吾道一以贯之”——雁云堂师生书画作品展座谈会,40余名来自各地文艺界的嘉宾参加了座谈,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半溪先生及其学生的书画作品、艺术风格等做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参展者九人虽然师出同门,但是又各自标新立异,自成一派。对此,参展者李妙华作了这样阐释:“半溪先生当年给我上第一堂课时就说,你学书法,不要写得像老师,要找到切合自身书风的书家。”据李妙华回忆说:记得有一次书友聚会,先生见他猜拳水平较高,就对他说:“你善于猜拳,出招每每能根据对手的情况而变化,如能将这种变化思维融于书法,必将大有好处。”这句话对他启发很大。后来看到先生所书的“吾道一以贯之”六字,就渐渐领会到,书法之道,在变与不变之间。
  
  另一位参展者彭云峰说:“施老师的教学不像其他人一样死板 ,他着重是引导我们怎么学习书法,怎样提高艺术眼光,他很强调学书要在唐以上,要多多在篆隶上下功夫……一开始的时候,施老师也觉得我们一班年轻人基础不怎么硬,就选择了欧阳询的九成宫来叫我们打好结体和用笔的基础,但施老师没有强调我们在唐楷上花太多的时间而出不来。先生不但在书法上指导我们的学习,更是在做人的品格上影响我们,先生有一身傲骨,清雅而不陷俗,以梅花的品格做为自己人生品格的对照,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可以说是拿生命来投入的,他的精神会感染我们每一个雁云堂门下的莘莘学子,在先生的感召和教诲下,我们都坚持努力不懈的追求,并且将一直追求下去以报答先生的教诲之恩。”
  
  乐清市著名学者张炳勋、艺术家胡铁铮、王笃芳等讲述了半溪先生的一段身世、回忆了自己当年与半溪先生的交往情况。乐清市书法家林晓林、倪永等对参展作品给予了不吝赞辞的评价,同时认为,每位参展者在书画风格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但仔细看,他们的内在精神与半溪先生是一致的。在座谈会中,也有人谈到半溪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好字可以从纸上立起来。并且认为:从他的书画中立起来的,还有一种“自由无碍的笔墨精神”。这种精神,如今就在他的学生那里传递。
  
  据悉,本次展览由乐清市文旅体局、乐清市文联、柳市镇政府主办,乐清市文化馆、柳市镇文化站、柳市镇文联协办,柳川书画院承办。展览时间截至3月2日。


责任编辑:黎指寒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