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的“烧脑”相声,相声也可以说得高大上

2019-2-22 16:31  |  作者:嵇振颉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材料学博士,通常外表上刻板严谨,但李宏烨却是另类。刚进入上海交大求学,他就加入交大相声社,用幽默颠覆人们对于学霸的印象。博士毕业后,他放弃从事科研工作,专职投身到相声原创中。在此过程中,有过失败、有过挫折、有过不理解,但他坚持走在原创的道路上。各类大型演出、撰写理论书籍,李宏烨打造专属于他的李氏“烧脑”相声。他希望通过自身做大做强,让普通观众感受原创文化的魅力,让相声理论走进大学课程,一步步接近他心中偶像——金庸。

  一、从科研工作者“叛逃”到专业相声创作

  2003年,李宏烨以高分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此后十二年,他从本科读到博士,一直未离开交大校园。专业学习之余,他在相声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上海交大相声社成立于2003年,他是第一批招新招进来的“元老级”会员。努力加上天赋,让他很快成为相声社的主心骨,将这个社团引领到“十佳社团”的高度。

  求学阶段,李宏烨的主业是科研,相声只是副业和调味菜。他的初衷是希望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想法逐步被现实“蚕食”。毕业时,他做出惊人决定,放弃去科研机构工作的机会,“叛逃”去做专业相声创作。

  做出这个决定,不可能是头脑发热。读博期间,李宏烨的一项科研成果,得到国外专家认可。他满怀信心,继续推进这项研究,并准备作为博士论文选题。然而就在论文审核时,一些专家提出质疑。经过导师从中斡旋,他总算撑到预答辩这关。预答辩会上,他对这篇论文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到了提问环节,所有论文评审委员会成员都聚焦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能产生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这下子,他被问懵了。研究过程中,他和国外同行有过接触。通常情况下,国外科研工作者的每一项技术创新,都需要付出很多年的努力才能逐渐完善,不可能是一个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全盘涵盖的。他愣了一会儿,淡淡地说:“我相信这项研究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个回答,显然无法让台下教授们满意,他不得不面临论文需要修改后才能通过答辩的窘境。

  回到寝室,李宏烨无精打采。这时手机响了,是相声社成员打来的电话。几个新人临时彩排,想让他去指导。来到排练场,他一扫心中阴霾,全情投入新段子的创作中。看着眼前新人的成长,手上令人捧腹的段子,他豁然开朗。写相声段子,正好能施展创作抱负。这不就是自己憧憬的生活吗?

  “宏烨,这么晚还在排练啊!”李宏烨转身一看,竟是导师赵教授。他愧疚地对恩师说:“对不起,赵老师,我不是个好学生,让您失望了。”赵教授摆摆手说:“你别这么说,你的研究成果一定会在未来得到承认的。”李宏烨试探性地问:“老师,如果我今后从事和科研无关的职业,比如说相声,您会支持我的决定吗?”“这很好啊!你把工科原理应用到创作相声段子,这几年专业学习也没白费。祝你今后的路越走越顺。”

  恩师的话,让李宏烨进一步坚定心中的想法。他身边还有一大群优秀的小伙伴,不乏学业成绩优异的硕士、博士。“师兄,以后我们就跟着你干。”既然大伙对他这么信任,还有什么理由退却呢?2015年5月,他开始正式创业,将2013年成立的俱乐部产业化,注册商标,开始开发公司网站、微博、APP。他给自己的团队起了一个雅号——“相声工程大队”,把说相声看成是盖楼,每日在这块“工地”上不停劳作。

  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李宏烨最缺的就是钱。就在他渴望资金甘霖时,还真有人送上门。这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据说还曾促成很多初创成功的案例。李宏烨多次登门拜访对方企业,和他们业务代表、老总谈了很多次,总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那家公司承诺第一次投70万,如果发展符合预期,后期再投入数百万。最终传真过来的合同,让李宏烨放弃了这个“馅饼”。因为一旦在甲方一栏签字,手脚会被束缚,只能随对方意愿发展,和木偶没什么两样。他决定在创业初期,暂时不考虑赚钱。眼前要做的就是把事业做大,每个人暂时不领工资,从他本人做起。宣布这项决定时,他有些心虚:这些学霸们会接受吗?没想到,众人异口同声地赞同。还有一位相声社老成员,辞去年收入20万的工作,专程从上海市区赶来闵行帮忙,让他着实感动。

  二、原创至死,将“烧脑”相声进行到底

  暂时远离喧嚣和浮躁,李宏烨又回到书桌旁。既然决心投身相声创作,那就要用作品本身来说话。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原创,对“拿来主义”很反感。视线,无意间落到他写的几本书,那是他多年经验和理论的结晶。

  思绪仿佛飘到过去。刚开始创作相声那会儿,李宏烨还不成系统,各种题材、段子的相声都有。原创之路艰辛,他开始出现才思枯竭。灵感这东西,难道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幽灵?他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他觉得有必要研究搞笑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创作出优秀作品。

  李宏烨一头扎进理论研究中,把自己关在房间内,反复播放自己过去的作品。什么东西会引起观众发笑?其中蕴藏什么元素?每个笑点会持续多长时间?笔记本上,记录着一连串密密麻麻的数字。经过数字统计软件的分析,终于得出一些结论。为了验证这些推论的有效性,他马上将其运用到新段子的创作中。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李宏烨画了一个美妙的圆弧,终于总结出前人不断实践、却一直忽略的搞笑理论。2009年,李宏烨和妻子郑钰出版了第一本书《校园相声学》,2012年又推出更加难以读懂的《相声的有限元》。

  在书中,李宏烨将搞笑分为形象搞笑和逻辑搞笑。形象搞笑主要指在形象上表现出来的滑稽,如演员做个鬼脸、反串、扮个丑角。而逻辑搞笑包括强词夺理、虚张声势、欲擒故纵、逻辑错误等很多种。比如“虚张声势”,他举了一个很普通的事例:“我这件衣服,只有学化学的才知道,它的原料是——布”。这是句废话,谁都知道衣服的原料是布,根本不需要有化学背景。适度虚张声势,能产生“天然呆”风格的幽默效果。

  在所有逻辑搞笑中,逻辑错误是最难掌握的。李宏烨举了一些事例:有个男生向女生表白,女生说:“还不能马上答应你,必须给我一个理由”,男生说:“李游?难道是你的前男友吗?”女生说:“我这次可是初恋。”男生说:“这可是你答应我的。”观众们听到这个桥段,可能会一下子犯迷糊,女生是什么时候答应男生的?如果能找出其中的逻辑错误,一定会恍然大悟、感慨段子创作者的智慧。另一个事例中,两个男生在争论是否懂女生。男生A说:“什么样的女生我没见过?”男生B说:“反正喜欢你的女生我没见过。”男生A说:“喜欢你的女生我也没见过。”B说:“看吧,有你没见过的女生。”本来B说这句话,和A的这句话毫不相干,但A在气头上的反击,却无意间犯了逻辑错误。幽默,只需寥寥几笔就能勾勒出来。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精彩案例。有了理论支撑,新人可以快速上手,再对理论进行实践,不断改进制造笑点的能力。

  此后没多久,李宏烨病倒了。这段日子里,他几乎没睡过安稳觉。不论白天、黑夜,他都在写书、创作段子、给演员排练。十几个小时高强度的创作,让他身体不堪重负。有人好心劝他,没必要那么累。反正有现成的段子,拿来加工一下不就得了?李宏烨把这个人好好说了一通。原创是他的生命,无论再怎么艰难,这条路依旧要走下去。

  身体稍微好点,他又沉溺在“烧脑”创作中。他还重复多年养成的习惯——把表演过的段子录下来反复听,让自己对作品感到麻木,彻底忘记刚创作完的得意感和满足感,由此体会到观众的想法,找出作品中的瑕疵。

  演出邀约又来了。这台演出叫“绿光”,由闵行区政府牵头。主人公的原型是一位留美博士,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学生,专门研究LED技术。如果单从技术层面讲,可能对普通观众的吸引力不大。但如果把落脚点放在家庭教育,就会引起很多观众的共鸣。毕竟教育问题,是一件很多人绕不开也躲不掉的大事。撰写剧本时,李宏烨虚构了几户人家,每家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主人公和小伙伴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其中既有宽松式教育,也有功利式教育、强迫式教育。强迫式教育让孩子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宽松式教育却能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成就一位85后青年科学家。通过曲折离奇的剧情,给观众留下深刻思考。

  演出前的排练,李宏烨身体有点虚弱,双腿有些发飘,还是用尽气力指挥排练。而他的妻子刚生完宝宝,依然来到排练场。社员们推掉所有娱乐活动,宁愿忍受他的责骂和呵斥,也要把这台演出打磨到精致。整整一个多月间,他们每周排练五次,每次从晚上八点到半夜十二点。排练结束,所有人都累成狗。他们彩排的地方,实际上是一条楼道,很low。他们就像一群“疯子”,在这个条件极其简陋的地方,为原创相声而痴癫。

  《绿光》的大幕徐徐拉开,李宏烨让观众即刻开启一场头脑风暴,很烧脑,结局会彻底颠覆最初想法。演出中,不时穿插着“逻辑错误”。观众们听得全神贯注,没有一点走神。笑完后,不会和身边人调侃,立即听后面的内容。因为一走神,就跟不上他的节奏。谢幕时,观众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持续了几分钟。他不禁潸然泪下,这是激动的泪水。

  三、向金庸看齐,让相声理论有机会走进大学课堂

  李宏烨说,纵观相声130多年历史,大约有1300多段相声记录在案,其中近一半是交大相声社原创的相声,大约600多段。如果具体到包袱数,那更是占到一大半。取得这样的成就,和李宏烨坚持原创的热情是分不开的。

  有一定名望和社会影响力后,李宏烨心中勾勒着更宏大的目标。从小,金庸就是他心中的偶像。除了武侠小说中的刀光剑影,金庸吸引他的还有那份对原创的执着。他在写完每个作品后,彻底忘却创作的初衷,作为旁观者仔细阅读自己的作品,从而找出这个作品自身存在的的艺术价值。正是这种“自虐式”的精益求精,让他不断接近心中的完美,接近金大师的境界。

  在他眼中,金庸作品并不只是打打杀杀、江湖血腥,其中传递着一种观点、一种精神,才是作品能长期留存的生命力。他把这种方式,嫁接到相声创作中。他希望通过相声,让别人打开心灵戒备,接受藏在其中的观点。要做到这点,首先要让观众能听懂自己说的是什么。因此,他只做白话文艺术,很少出现文绉绉的话语。太过文艺范,只会人为在相声演员和观众之间设置藩篱。同时,他坚持高品位,绝不沦于低俗。只有写不出东西的人,才会用低俗来凑数。他渴望金大师的“灵魂附身”,悄悄绕到事实背后,看到最本质的东西。随后用一种最直白的方式,剖析出深刻的事理。把复杂的道理说简单,可不是一件轻松活儿。平时,李宏烨涉猎广泛,不刻意拒绝什么,像块海绵一样,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只有博学,才能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宏大的目标,或许只会停留在很多人的口中,而李宏烨却能付诸行动,每天都朝这个目标靠近一点点。他不仅对自己要求甚高,还对团队成员近似严苛。有一次,一位大三男生在表演不到位,被他骂得哭了四次。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一个大男生在大庭广众面前飙泪,可见他说话的分量有多重。但他对事不对人,果然这位男生在正式表演中就改进不少,收敛了多余的小动作,演绎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只是很多人没有一颗大心脏,他的相声社团和俱乐部一直保持着高淘汰率,通常十几个人只能留下一个。李宏烨对这些看得很淡。要留,就留最精华的人。只要身边没有猪一样的队友,向金庸看齐的梦想就不会只是痴人说梦。

  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除了相声社成员和相声俱乐部,还有他的父母和妻子。出第一本书时,出版社要李宏烨自费。作为学生,他根本拿不出几万块钱。父母把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几万块钱汇过来,帮他解了燃眉之急。父母只是普通人,听说他准备专业从事相声创作,没有任何异议,只是默默在背后支持。而他和妻子为相声共同奋斗了十年。十年前,他把妻子拉进相声社,从此两人就成为事业上并肩作战的战友。因为妻子普通话的讲得好,又是一个很好的捧哏,自然成为相声剧中的女主角。只是多年颠沛流离,他从来没有给妻子安稳的生活。想到这些,他心中存有愧疚,希望今后有机会能弥补。

  把自创的相声理论变成大学课程,在高等学府培养一批专业的相声演员和幽默工作者,一直是他渴望实现的理想。只有把产业做大,让人看到广阔的发展前景,别人才愿意来学他的理论。通过相声,让观众感受到原创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   黎指寒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