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捧着金饭碗讨饭,雍和艺术品金融能否破局?

2019-1-23 09:14  |  来源:新京报


  艺术品具有文化和金融双重价值,与金融和地产并称现今世界公认的三大投资领域。然而,艺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艺术品旺盛的市场需求背后,却有着诸多现实困境,捧着金饭碗讨饭,成了收藏家既尴尬又无奈的现实,这让改变艺术品的行业生态,成为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长久以来,艺术品面临着流通和变现两大难题:其本身的非标准化特质,不仅困扰着普通收藏家,金融机构同样极难参与——没有能力辨别真假、没能力评估价值,更没有地方保管,以及艺术品始终没有解决的确权问题,这些问题既是艺术品流通的瓶颈,也是艺术品变现的难关。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藏品展厅
  
  1月20日,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在国子监街乙28号揭牌成立,成为国内首家艺术品生态环境专业平台,艺术品信用体系、保管体系、交易体系和交换体系,是此次雍和文化艺术中心着力打造推出的四大核心亮点体系。为此,雍和文化艺术中心与中国艺术品基金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及多家金融机构等就艺术品金融化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合作,此番以艺术品市场生态搭建者身份亮相,集艺术品集采、征集、征信、金融化、保管、展示、交易、拍卖、融资服务为一体,渴望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破局者。

  打破“收藏家捧着金饭碗讨饭”窘境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收藏爱好者参与人群已经达到近1亿人,英国巴克莱银行曾分析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潜在的需求是6万多亿元,而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庞大参与人群和市场的背后,国内市场近年来对艺术品金融的需求逐渐抬头,但法律确权、征信体系、保管力量等艺术品市场的支撑环节,却陷于严重不足。为此,雍和文化艺术中心搭建了一套全面的艺术品征信体系,针对艺术品市场的各个痛点提供解决方案。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馆藏展品,布面油画《落英缤纷》,(朝)金秀英,创作于2018年。
  
  作为国内首家艺术品生态环境专业平台,以及集成化艺术品综合平台,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采用上馆下库,展藏融合的模式,融众多体系为一体,实施馆中馆、库中库、台中台计划,为金融机构的艺术品金融化业务提供征信、保管、展示、拍卖等系统化服务。其中,馆中馆为博物馆中的博物馆,库中库为金融机构和专业机构提供专业保管设施,台中台让博物馆成为运营平台,提升博物馆运营能力。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藏品展厅
  
  在揭牌当天上午举行的主题演讲中,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社会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管委会执行主任薛国芳,就艺术品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介绍。他用“痛心疾首”四个字概况了艺术品市场乱象下的种种问题:文物、艺术品的海量流失,艺术品价值评估的问题重重,艺术品市场中的巨大泡沫以及环境制约,导致“收藏家捧着金饭碗讨饭”,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很难得到体现。
  
  “艺术品保管,是艺术品交易与流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薛国芳以自己在江苏兴化进行文物普查时的经历为例,讲述了因受保管条件限制,许多珍贵文物都无法得到妥善保管,甚至因此损毁的无奈现实。“当地一些老百姓家里拿出来的都是郑板桥留下的真迹,但由于保管不当,都霉变了。兴化县城还有一位人物,是明朝内阁首辅大臣李春芳,他的后人见我们去普查,很高兴地从柜子里拿出文徵明的一幅画,它是绢本的,结果由于没有保管好,在打开的过程中,就像饼干的碎屑一样全部碎掉……”
  
  因保管造成的艺术品损毁,并非个例。而更为严重的问题在于,中国艺术品的生态环境极为严峻,“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中国艺术品的定价权,并非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受许多西方拍卖机构控制。”薛国芳认为,无序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使得西方拍卖机构占据主导,“获取中国艺术品定价权,并左右中国的艺术品价格取向,扭曲中国的艺术品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此种情况之下,建立健全文物艺术品交易的机制和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薛国芳认为,刚刚揭牌的雍和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可以给出大家一份较为全面的答卷。
  
  “文化+科技+金融”三位一体推出信托
  
  从国家文化战略角度,吸引文物回流、推动艺术品市场繁荣、激发文化动力等,是时代赋予的考验和机遇。2016年,科技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下发的《国家“十三五”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规划》,鼓励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和艺术品交易评价体系。2018年,北京市银监局和文资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首都文化金融发展的意见》,鼓励建设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鼓励艺术品金融化和证券化发展,明确提出建立艺术品征信体系。所谓艺术品金融化,指的是研究如何将艺术品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和机构的理财范围,以及使艺术品转化为金融工具,将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等。
  
  为金融机构提供征信、保管以及拍卖和市场资源的组织工作,整合艺术品市场的各项要素,打造成体系成建制的艺术品生态环境。将信托的制度优势和艺术品资产核心价值相结合,研发出风险可控,既符合收藏市场需求,又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艺术品金融化产品,是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对艺术品金融化之路的探索。目前,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已与国投泰康信托联合推出了传世珍品系列信托产品,为艺术品市场提供多一种选择。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馆藏展品,摩利支天,创作年代为明永乐年间。
  
  据介绍,项目启动后,雍和文化艺术中心将以“文化+科技+金融”的三位一体方式,推出艺术品系列信托产品,在鉴定专家、文化高科技企业、收藏家、投资者、拍卖顾问、藏品保管机构等行业参与者之间构建合法契约关系,搭建艺术领域的资源、信息和科技共享平台,从而实现由艺术品专业鉴定及估值机构承担艺术品鉴定、估值、溯源工作,由市场自行考验艺术品真正的价值所在,由金融机构提供各方达成契约关系的合法平台,从利差思维转化为流转思维,还原艺术品的真正价值,杜绝盲目炒作,推动艺术品金融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为艺术品市场各个参与主体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做艺术品生态环境的建立者和服务商
  
  “什么叫艺术品生态环境?有行业自律机制、和谐且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设计。”作为平台的运营者,雍和艺术中心负责人韩轼岩表示,艺术品资产的非标准化特质,让金融机构很难参与其中,“金融机构没有能力辨别真伪,没有能力评估价值,也没有地方保管,确权更是难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解决这一行业问题,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设立了艺术品征信中心,下设四个专业委员会,旨在解决艺术品鉴定难、评估难、确权难、溯源难等问题。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征信机构、专家与法律工作者共同制定艺术品征信所需的制度设计,将鉴定、评估、溯源和确权结合在一起,形成较为科学的信用体系,旨在打破艺术品信用缺失,制约艺术品流通的瓶颈。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馆藏展品,布面油画《春香传》,(朝)林丹必,创作于2012年。
  
  解决了艺术品的流通性,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才能得以传播。而艺术品流通的基础,正是艺术品征信体系。为了建立这一体系,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花了六年多时间。
  
  “什么叫行业难题?难在众说纷纭,没有标准,没有依据,没有先河,也没有准绳。”韩轼岩说,为了保证鉴定结果真实科学,证据有据可依,行为严谨合法,雍和文化艺术中心与中建文物鉴定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北京文物艺术品司法鉴定中心合作,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为每件艺术品体检,再以行业专家仔细判读解析,得出鉴定结果。
  
  雍和文化艺术中心藏品展厅
  
  溯源,在艺术品征信体系中极为重要,“艺术品是美的创造,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最高生产力,透过每件艺术品解析历史,是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根本。”韩轼岩进一步阐述,艺术品价值的体现,需要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而金融机构关注的是量化标准,“数据必须有依据,必须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真实性。”艺术品的门类众多,指标不同,制作工艺不同,材料成分不同,形成量化评估的科目和方法没有一致性,因此在量化评估体系建设中,数据的积累尤为重要,“目前底层数据搭建已经满足初步使用,数据的完善,还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韩轼岩补充说,每个收藏门类都有多达几十项的评估指标。
  
  为了解决艺术品确权难题,韩轼岩表示,雍和文化艺术中心会同众多法律工作者和司法机关,就艺术品确权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参照多个案例经共同努力研究和商讨,终于走出了实证的一步。“信用体系的建设为艺术品金融化和盘活文物资源提供了必要条件,接着就要解决保管问题。”韩轼岩介绍,雍和文化艺术中心为此规划建设了两万平方米的场地,建设了雍和艺术宝库,智能恒温恒湿,防蛀防水防震,拥有防盗防爆24小时环境监测和生物控制系统,虹膜、指纹脸部识别等先进技术,同时,保险机构对宝库的物理设施提供保险专业化服务,保证高度隐私、绝对安全的保管环境,满足艺术品金融化保管的需要。
  
  达到国际标准UL(美国保险商实验室)的安保和消防标准,依照博物馆、银行双重标准打造的雍和艺术宝库。
  
  “我们要做艺术品生态环境的建立者和服务商。”韩轼岩说,“寻找不同的良伴,把要素市场整合起来,把每个环节都交给专业的人士去运作,为其提供独立、公正的平台服务,这是雍和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
  
  这一切,究竟是寻路,抑或是破局?显然值得期待。
  
  作者:新京报记者 何安安
  
  编辑:沈河西 校对:翟永军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