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处春雨霏霏

2018-11-28 10:33  |  作者:吴钟麟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我终于拥有阳台,在困倦时又可凭栏眺望了。

  但见展现在眼前的是江南春雨图:池水青青,桃红柳绿倒影其间;曲径蜿蜒,倩影欢笑闪现于中。凉亭如盖,飞鸟轻掠;细雨濛濛,欲雨又晴。楼前的带有荷花池的小花园每每让我陶醉如痴,浮想联翩……

  在我青年时代,住的是上海繁华的南京路上那座半圆形的大厦,足不出户,只要凭窗俯视就能感受现代都市的气息。但青年爱浪漫,置身高楼大厦群中却向往起朴素的郊外来,也许那时看多了苏联电影:工作在莫斯科郊外,周末骑着摩托返回度假,那时何等诗意啊!于是在华东师大毕业被分配到松江——上海外围任教不以为意。

  然而,生活常爱跟人开玩笑。我早就听说松江有条著名的“一条街”。“一条街”多诱人啊!北京东西长安一条街,长春斯大林大街,巴黎香榭丽舍大街……可是当我手提行李张望时,没想到我已踏进这一条街最热闹处了,街道狭窄不平,两旁行道树都勾肩搭背,一律式为假二层建筑,底层砖木结构,上面是刚够人站直的木窗房,而且都是木板门半开的住家,仅有几家商店杂嵌其间。人们说这些都是日本飞机炸毁了县城,居民逃避至此临时搭建而成的,谁知一住竟是二十年!我瞻前顾后竟不见一座较现代化的建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这难道就是大上海的郊外卫星城镇?我梦中的香榭丽舍大街?

  幸好,我落脚于一所江南名校,而那时人们是先事业后生活,先立业后安家的,失望为事业淡化了。

  但事业的称心如意终究取代不了生活。将近第一个十年,在有些人忙于搞“三结合”时,我乘闲搞了个“两结合”——结婚。有了妻子却缺房子,这十年正值经济严重困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史无前例”之多事之秋,市政建设无暇顾及,住房不见有增多,教师更是靠边。婚却不能不结,就采取过渡办法:每逢周末妻子到来,同宿舍的就自动让位到别处去,以成人之美;或者去上海,让弟妹打游击。儿子呱呱坠地了,校方才硬挤出一间房给我。

  这是一间什么房?房子至少四壁是直角,可它是平行四边形,透过望板的缝隙能见到天,北临臭水沟,南对二层楼,冬凉夏热,不见阳光不透风,而且独此一间。据说这是建造于民国初的地主家佣人住的下房。

  然而,时代的潮流终究在前进。上海大发展促进工厂向郊县迁移,这下打破了松江传统的八厂一社的小规模的工业格局,城镇上上海人剧增,这就推动了住宅建设。但步子依然缓慢。先是农村中十边地式的,找空地东建一幢西建一楼,不成气候,连名称也没有。我托老婆是市属工厂职工之福,搬进了这类新公房。夏天的凉风总算又扑窗而入,但临窗俯视所见的却是低矮黑屋,煤烟弥漫,粪桶敞开,鸡鸭成群。我颇有种不安的孤独感。

  日历翻到了八十年代,在我到此任教第三个十年时,松江大地震动了。松江“一条街”开膛破肚第一次埋下一人高的下水道,拓宽了三倍,顿时敞开明亮丽。到处是震耳的打桩声,拆掉沿街的假二层,翻造起了带阳台卫生设备的六层公房,而且不再是零敲碎打,是成排连片,铺天盖地,席卷了松江城镇的空地、荒土、河道、城墙与土坡,而且有了可爱的名称:方塔新村、白云新村、向阳新村、凤凰山新村……而且规格越造越高,胜似闵行城!

  我开始嫉妒了,我又感到被时代抛到后面了,因为虽然相隔十年都不到,住宅的翻新却惊人,我又恋起上海南京路上的那座大楼。惆怅时,听说新汽车站正在建设更高规格的新村——住宅小区,住房与绿化配套,全区房距宽敞,又围绕天鹅绒草坪,建有小花园、老年人活动室、幼儿园与商业街,四季鲜花艳,日夜闻鸟鸣,更添惆怅。万没想到,我竟荣幸迁入这富有时代特色的住宅,而且我那些常年住在陈旧老屋里的同时全都跨越了几十年,住进了新公房……

  一群翱翔的白鸽惊醒了我的回忆,却又把我带往遥远的前方。

  1989.4

  参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举办的“大美杯《我和上海》”征文活动,于89.7.10播出

  并获三等奖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