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鹿九回头” ——记适度规模经营者王祖臣

2018-11-27 15:57  |  作者:吴钟麟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潮流湧来,人多随潮走,但自有逆水行舟者。当前农村潮流是“农 民怕农,粮农怕粮”,他却不但安农种粮,而且扩大承包数,八七年翻 一番,达一百○二亩,全部种粮,为松江全县之冠,在上海郊区十县之 中也是佼佼者。农谚曰:丰收与风险两隔壁。农业依然靠天吃饭,搞这 么大规模生产是头悬破产之剑,他却敢冒风险。其人就是松江县五里圹 乡园中村的王祖臣。
  
  人参与毛笋
  
  近年来致富之道千万条,何以走此“独木桥”?王祖臣坦然相告: 农村自从打破生产上的大呼隆,分配上的大锅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以来,农业产生跨前了一步,但事物总要发展的,近一年来,在“一切 向钱看”的思潮影响下,相当数量的粮农自行调整了位置,经商与做工 为第一职业,而务农则退居第二,安排在下班后或节假日进行。“种粮 像领小孩,”王祖臣说,“你服侍得周到,粮食就长得好,你怠慢它, 它马上给颜色你看。因为最讲季节,播种差一天就要少收几百斤,但是 要上班,肯定只好耽误。譬如施炭酸肥一定要在雨中,恰恰你厂里走不 开,等到空了天也晴了,再施就等于白施……”
  
  再加上由于种粮的油水不肥,人们无心钻研,产量难以提高,故粮 食生产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种粮是人参,经商是毛笋。”曾经当过八年并且现在还当着的队 长的王祖臣显露出难能可贵的忧思,“粮食种植收益不大,却没人能离 得开粮食,经商是容易发财,却不过是把货物搬来搬去,不增加一点东 西,都去经商,将来吃什么呢?毛笋看看很大,剥开来只一点点,人参 看上去很小,可浑身是宝,连笋须都值钱。”
  
  王祖臣就这么冒险跨上冷落了的“独木桥”。
  
  动脑与动手
  
  王祖臣的申请立即获得批准。乡村两级干部正在为推进粮食生产而 筹措适度规模经营,这是一个新的台阶。但该由谁来经营?这个经营者 必须有相当丰富的种粮经验,而王祖臣是闻名五里圹乡的种田能手。
  
  “这要是归功于当了八年生产队长。”
  
  王祖臣侃侃而谈。生产队长——世界上最庞大干部队伍中最低一级,
  
  权势最小而又最辛劳的干部,就因为最为脚踏实地而锻炼了才干,使他 成了农业生产的“百事通”、“多面手”,远在听哨子出工,听哨子收 工的同龄社员之上,就连白发老农也自叹不如。
  
  大面积种植要善于茬口搭配。大麦小麦要搭配,不可单打一,因大 麦成熟早,小麦成熟晚,播种数要依据收割时的劳力而定,麦子到时不 割一倒伏就歉收,造成丰产却不丰收。大麦小麦又须轮换种植,这可一 箭双雕,既可自然增产又可天然灭虫。他还适当安排种绿肥亩数,农业 既要用田,又要养田,保护田力,施有机肥是最好的保护,这十几亩绿 肥为秋收百亩稻子的丰收奠定基础。
  
  布局有文章,管理更讲究。以施追肥为例,不同生长期就有不同施 肥,施迟了,白费劲;施早了,促使发棵太早,使苗易受冻又瞎起劲; 施少了吃不饱,施过头了又只长棵不结穗,又吃力不讨好。王祖臣每天 去田头巡视,只要一看苗的成色就一目了然。他的田里不长瘪谷。
  
  “七月底到八月初肯定有大雨,九月份对稻要普遍打次农药,不打 到十月份就来不及了。”
  
  王祖臣话一转,谈到在关键之处机要“敢于换付骨头”——苦干。 落麦与施基肥是第一关,他非亲自干不可,因为落麦决不是天女散花, 施肥也不是抛绣球,要求田中与田角一视同仁,要撒得均匀,这还指肥 料厚薄相近,他挑担挑得肩头脱了一层皮。今年盛夏持续高温,稻草疯 长猖獗,一亩可拔草五六十担,王祖臣每天一身汗一身泥,足足拔了一 个月,硬是从草口夺粮,真是“粒粒皆辛苦”。
  
  家政与外交
  
  但光有这一个“经验”还不够,现代务农还需懂得“经营”,令人 欣慰的是八年生产队长的实践又给了这第二笔财富:以经营家目光妥善 安排了内政与外交。
  
  王祖臣家中劳力对百亩种粮来说,并不富裕。除了自己正值 43岁的 富年外,双亲均已年过六旬,他把视线转向大儿子。25岁的大儿子是一 等劳力,以部队复员回来安排在乡镇企业,月薪一百三十五元,还算可 以。王祖臣的算盘却是另一个拨法:一个青年在厂里无实际技术活可干,又一个人在外无约束,到头来一场空,回到土地上来,学得自己一身种 田经验,既可保证今年承包成功,收入准翻一倍,还可一辈子受用。他 决定调回大儿子。他还动员妻子从养殖场退回,组成三人大军奋战在田 头。他让母亲专管伙食后勤,父亲识字脚健,负责上镇采购提款,兼管 猪鸭饲料,以解后顾之忧。一家五口各司其职,这是他的内政。
  
  王祖臣懂得搞大农业决不可能关门独干,离不开周围环境,脱离不 了群众。首要的问题是赢得理解与支持。
  
  他注重感情投资,这于一百○二亩承包数的确定时就开始了。为什 么是这个数?是为获取比八五年“翻一番”的好名声?决不是。对园中 村来说,减去这个数,全村还有一○三亩土地,人均还有八分地,正好 满足全村口粮自给。于左邻右舍丝毫无损——王祖臣追求的主要目标。
  
  他前期曾雇工四名,待遇优厚:月薪一百三十五元,相当于大学教 授,外加供给住宿、蔬菜与柴禾,还每月休息四天,春节放假一个半月让返乡过节。他说:“我不能搞地主剥削。”岂止这些,还充满人情味, 这在对待大忙时雇的季节工上尤其鲜明。工价当然从优,而且还在未上 工工时就先预付一半,在物价浮动频繁的当前,这无疑是真正的保值, 他与人心贴得多近啊!他也曾遇到伤脑筋的事,一些妇女为多挣些钱有 时超负荷种秧,一天种五六亩,到末了就粗种滥插,必须返工补种,劳 神又浪费,但他从不扣他们一分钱,“妇女力气本来就小,也是为多挣 几个钱,够可怜的……”人非草木,岂能无情?
  
  经营的核心是懂得经济效益。这里有两笔账:
  
  一笔是以小换大。大面积耕作秋收非雇工不可,这就产生了矛盾:论谷物生长,晚割比早割好,但那时家家都要割,去雇谁?而拖迟了反 倒要损失,假如来场“秋风秋雨”则将“愁煞人”;要雇工必须提前开 镰,但要少收一些。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宁可以小换大,不可贪小失大,王祖臣提前三天开镰,劳力充足有余,而最后结算,损失近乎零,还完 成了明年夏热作物的播种。这就是效益。
  
  第二笔试精打细算。雇工收割讲速度,开支节省与速度成正比,这 就要求在中午供应伙食,免得往返费时。伙食当然顿顿有肉,肉从何来? 如今自由市场肉价吓人,若以此为货源,得不偿失。王祖臣早已饲养了 三十头猪,正好宰了自给。另外还养了一千五百只鸭,获蛋六百五十只,鸭与蛋自给作伙食,猪塮、鸭粪喂田又是珍贵农家肥。精打细算皆出钱!

       就靠着这“两经”——丰富经验与懂得经营,王祖臣才敢冒风险,展现改革塑造成的新颖农民的风采。
  
  活源与春风
  
  但是,王祖臣头脑非常清醒,他的根本保证是党的政策。他始终反 复感谢乡政府对适度规模经营的优先政策,正是这“优先”使他如鱼得 水、如虎添翼、破浪前进……
  
  起步要钱,一下贷款一万三千元,其中只有四千元要付息,其余三 分之二多由国家支付利息;
  
  种粮要肥,肥料近来紧俏,一袋甲安灵平价十元,浙江集贸价达二 十四元,乡里全部确保供应,而且平价。
  
  高产需科学,乡里农科站专人指导,提供良种:稻种“丙六二○” 不怕虫害,毋需农药,成本就低。粳稻“八二○四”不仅最新品种,还 是第一期原种,长的稻穗一刀齐,不是常见的参差不齐,较一般的增产 百分之十。
  
  大生产离不开机械,村里有个农机服务队,只要他需要就派来联合 收割机、开沟机、扒地机,没有免耕机,村里也缺钱,就集资买了一架,开进王祖臣的地里……
  
  激励与思考
  
  凭着“两经”“一依靠”,王祖臣首战告捷,全年收获三麦五万二 千多斤,稻谷九万八千多斤,人均产粮三万斤,是一般农民人均的十倍;全年总收入二万五千元,扣除成本,净收入达一万七千元,人均三千五 百元,这不包括今年全家的伙食开销以及手中八千斤粮食。消息传出, 传遍浦江两岸,人们惊呼:王祖臣走的不是独木桥,而是通衢大道。一 年务农致富,多大的魅力。
  
  更为光辉的是,尽管集市粮价高达一元一斤,尽管粮商自行上门, 尽管当前为潮流是“赚钱不择手段”,尽管从来没人会嫌钱多,王祖臣 却毫不犹豫地根据计划按二角五分平价与三角八分议价将粮食统统卖给 国家,不让一粒进入流通市场,而粮食在今年更是宝。务农也能独立大功!
  
  岁末年初,王祖臣事迹使神州大地上的许多人激奋与思考:究竟什 么是利己又利国的生财致富之道?这使人想起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松江 在古代称茸城,是天然鹿苑,一度鹿群想迁移,终因三泖九峰的水丰草 盛而顾盼流连。
  
  美景在家乡!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