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眼镜掉了之后》——董喜阳

2018-10-18 09:09  |  作者:董喜阳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当眼镜掉了之后,我什么都没有想
  只是有点高兴,甚至是窃喜
  多好的机会啊,可以看不见世界
  尚未读懂和熟悉的世界
  早秀的虚无
  或是晚成的存在,阳光总是在
  玻璃上涌动。魔术,还是
  某种不确定的
  力之杂耍。此时,我需要房屋
  装满各种好动的词
  用耳朵和眼睛
  用嘴和鼻子、喉咙,乃至所有
  可以启动的器官。那些随意的
  声音就是这个冬天
  宿命对于我的调研。或许
  当眼镜掉了之后,我是幸福的
  一只白天鹅。在中毒的水面上
  找到了掠飞的湖

  董喜阳,1986年生于吉林九台。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文学硕士。诗人、作家,兼事文学、美术评论。鲁迅文学院第三十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作家》《大家》《延河》《芒种》《阳光》《中国诗歌》《星星》《诗歌月刊》《诗潮》《诗林》《扬子江诗刊》《绿风》《诗选刊》《散文诗》《中西诗歌》《读诗》《草堂》《常青藤诗刊》(美国)、《北美枫》(加拿大)《澳洲彩虹鹦》(澳大利亚)等刊物。获2014年度诗歌月刊优秀诗人奖,2014年度白天鹅诗歌奖,首届关东诗人奖“最佳新锐奖”,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韩文、日文等。居长春。

  诗观:诗歌是生活的关照和呈现,应该把诗歌还原于生活,在生活中扩展诗歌的精神维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