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飞:大飞机翱翔蓝天惊艳世界 看中国浮沉“民机梦”

2018-10-17 16:56  |  来源:人民网

      编者按:在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为铭记上海产业在艰难中起步,在探索中发展,在新的起点上扬帆再启航,传承上海产业工人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党委与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联合推出“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制造新征程”主题报道活动。活动贯穿全年,在人民网上海频道、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党建网、“上海经信委”、“人民网上海”微信公众号、上海广播电台990早新闻、《今晚》栏目等平台陆续推出。
  
  今年5月11日,在中国商飞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一座崭新的、镌刻着“永不放弃”四个大字的雕塑矗立起来。而在十年前的这一天,黄浦江畔,承载着中国大飞机梦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从2008至2018,中国商飞公司矢志不渝、砥砺奋进,走出了一条我国商用飞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开启了我国大飞机事业新的奋斗征程。
  
  2017年5月5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成功完成首次蓝天之旅,79分钟的飞行表现惊艳了世界,这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国家的行列。

  
  你可知,38年前蓝天上曾有过中国民机身影
  
  “新中国曾经在1970年、1986年、1993年和2007年先后四次作出发展我国大型民用飞机和大型民用飞机产业的重大决定,最开始是在1970年。”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商飞公司科技委委员吴兴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1970年8月,经过周恩来总理的批准,国家同意上海市试制生产运输机的报告,由航空工业部统一归口。身为运十飞机研制亲历者的吴兴世告诉记者:“任务定名是708工程,因为是1970年8月份定的这个事儿,飞机的代号是运十。”
  
  原来的大场基地停放着当年的运十飞机,现在已经移到了祝桥基地(文中图片均由中国商飞提供)
  
  1970年9月,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杨作利,那时还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从空军605研究所第一批奉命调到上海,参加708工程研制。当时,这架飞机的定点研究单位在上海的龙华机场,这是一座小飞机的维修厂,专门修理战斗机,厂房比较老旧。“我们第一批来这个地方有100多人,没有办公室,也没有睡觉的地方,就在大食堂里办公,甚至在小飞机的机舱里面设计飞机。地下室、仓库里都能睡觉。我们当时说,只要能放下一张办公桌,我们就办公,只要能放下一张床,我们就睡觉。”杨作利回忆道。
  
  上海飞机制造厂是研制运十飞机的主机厂,从1974年初至1976年10月,全厂共进行了12次大的会战,使飞机的研制进度一再提前,年人均劳动生产率比1973年增加了300%以上,全厂义务加班工时达2200多万工时,相当于1万名定额工人1年多的工作量。
  
  上海造飞机,全国来支援。据统计,当时全国共有21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家工厂、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加了运十飞机的研制,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要求之高,为新中国历史所罕见。
  
  “经过十年奋战,1980年9月26日,我们把运十飞机推到了起飞现场。那一天,全厂就像过年一样,很早很早就来到了机场,有些人甚至爬到车间的顶上来看飞机。”杨作利回忆起38年前运十首飞的情况,依然历历在目。“那天上午9点37分,飞机发动机启动,发动机声音震耳欲聋啊,飞机慢慢地滑出跑道,慢慢地加速,越来越快,然后抬前轮,一下子腾空而起,就钻到云层里面去了,一会儿就看不见了。飞机终于飞起来了!”

  
  运十抵达首都北京,数千人排队参观
  
  从立项到首飞,运十客机用了仅仅十年的时间。1981年12月8日,运十飞机从上海飞往北京南苑机场进行汇报飞行,获得了高度赞扬,首都各界人士4400多人排着长队上飞机进行参观。运十飞机先后飞抵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郑州、合肥、广州、昆明、成都等国内主要城市,并于1984年3月9日至16日,先后7次飞抵拉萨,在西藏遭遇风灾、大雪封路、救灾物资无法运进去之时,担负起运送物资救灾的任务,在7次飞行中未发生任何故障和事故。运十飞机是世界上第一架在试飞阶段货运拉萨的飞机,它经受住了考验,为中华民族争了气。
  
  据业内专家介绍,运十基本设计在当时与波音空客相差仅仅几年的水平,但由于经费原因,研制工作难以继续。1986年财政部否决3000万元人民币研制费用预算,运十飞机研制计划彻底终止,以一代航空人的遗憾叹息告终。
  
  雄关漫道从头越,中国大飞机终于圆梦翱翔
  
  2001年4月,以“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王大珩为代表的20多位院士向中央建言,希望国家重视对大型飞机的研制。2003年春,王大珩再次上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恳切陈词,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同年11月陆续成立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论证最为艰苦的一个“重大专项”。2007年1月,近3万字的论证报告最终形成。当年2月26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70次常务会议,会议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要求尽快开展工作。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总部依然设在运十的老家——上海。当年11月,C919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飞机。C919中的C代表China,也是中国商飞公司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代表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
  
  2015年11月2日,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总装下线。2016年12月,C919在浦东机场进行了首次滑行试验。2017年4月22日,C919首架机在进行高速滑行时,抬起了前轮。
  
  2017年5月5日14时,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腾空而起、直冲云霄,15时19分,C919以微微上仰的姿态着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机长蔡俊带领团队走出机舱,铿锵有力汇报道:“非常成功!非常圆满!飞机状态非常好!”
  
  听完蔡俊的首飞汇报,中国商飞董事长、C919首飞总指挥金壮龙大声宣布:“C919大型客机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自此,蓝天之上再度有了中国大飞机的身影。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
  
  “C919试飞那天,中国商飞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同志。把我们请到试飞现场,我们这一批当年的航空人士,都是70岁以上的,两鬓斑白了。”杨作利说,“当C919腾空而起,试飞现场一片欢呼。大家高唱歌唱祖国,我感觉到我们胜利了。我们这一辈子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路途漫漫而上下求索之,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首飞圆梦短短80分钟,但背后是几代航空人近半个世纪的摸索与奋斗,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业一段艰难、坎坷、曲折的历程。中国曾因在飞机研制上起步较晚,被嘲笑是“没有翅膀的雄鹰”。而从1980年运十的首飞,到2017年C919的首飞,这期间历经了中国自主研制大飞机的37载沉浮路。
  
  大型客机制造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皇冠”,其产业覆盖机械、电子、材料、冶金、仪器仪表、化工等几乎所有工业门类,涉及数百种学科。国外相关机构调查显示,现代社会大部分技术扩散案例中,60%技术来自航空工业,是典型的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业。发展大型客机项目,对于促进我国航空工业跨越式发展,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满足我国快速增长的民用航空市场需求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十年来,中国商飞公司按照“研制一代、生产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发展思路,统筹力量,稳步推进,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并在随后的一年里完成101架机转场和102架机首飞,目前拥有国内外用户28家,订单总数达815架。

  
  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新支线客机
  
  此外,ARJ21新支线客机先后取得型号合格证和生产合格证,已向全球首家客户成都航空交付8架飞机,累计载客超过16万人次,航线运营和市场化、产业化之路稳步推进。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正式命名为CR929,合资公司挂牌成立,研制工作转入初步设计阶段。
  
  通过大型客机项目的实施,中国商飞初步掌握了大飞机的研制技术与方法;初步形成了从支线飞机、中短程窄体客机到中远程宽体客机的产品谱系;初步建立了支撑大飞机事业长远发展所需的人才、技术、管理等基础能力;初步带动了相关基础学科、航空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国商飞公司在技术创新、产业带动、体系建设、适航能力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目前突破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100多项关键技术,掌握了5类4级617项专业技术以及大飞机研制规律、研制方法,填补了一系列空白,形成了我国商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与发展平台。

  
  一路走来,中国商飞公司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甘于奉献、勇于攻关、能打硬仗、具有国际视野的商用飞机产业人才队伍。公司从组建时的3800多人到现在的11000多人,形成了一支涵盖商用飞机产业链条各专业门类的人才队伍,为我国航空工业面向未来、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历过运十首飞、ARJ21首飞和C919首飞的吴兴世坦言,目前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发展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我们今天只是做到了让我们的航天公司可以买我们的飞机,让我们的飞行员可以飞我们的飞机,让我们的乘客可以坐我们的飞机,目前还是支线飞机,还不是C919。”
  
  吴兴世表示,要继续坚持“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用前进的目标激励自己,用比较的差距鞭策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水平。“我们要进一步让自己的航空公司、飞行员和乘客,还有全球的航空公司、全球的飞行员、全球的观众都喜欢买我们的飞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