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成都?”

2018-10-10 18:06  |  作者:首席评论员 刘琴  |  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随着4列展现创客文化的“双创周”主题列车呼啸而出,10月9日如期而至——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在万众瞩目中揭开了帷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几年来,在国家战略推动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生态和所有人的生活。从某种角度来说,双创活动周就是一个大秀场,不仅综合展示一年来全国上下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和突破,也突出体现地方对国家各项“双创”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什么是成都?”“为什么在成都?”
  
  这是进入新时代以来,频频见诸国内各大媒体的一个另类“城市之问”。继北京、深圳、上海以后,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今年首次走进西部,落地成都,无疑让外界再次聚焦这一“城市之问”。对此,主办方如是解读:“这是国家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安排部署,也是对四川和成都创新创业工作的充分肯定、激励和鞭策。”
  
  一份中国城市“双创”指数排行榜单,则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上述之问。以2014年9月为基准,成都的“双创指数”到2016年5月已接近2.8倍于基期;到2017年,成都“双创”指数达到85.26,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四。而在城市“双创”能力分指数排名中,成都高居全国第二。不断上升的双创指数,不仅凸显成都双创活力,也彰显中国新一线城市的发展潜力、发展活力。
  
  从体制机制创新,澎湃双创之势;从生态环境优化,营造双创氛围;从人才机制创新,为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资源……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中心组织经济工作,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双创”生态和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成都特色的双创之路。
  
  动力从何来?
  
  从全国首创的科技成果所有制改革“小岗村试验”,到出台具有全国比较优势的“双创新政十条”,从启动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到引导设立全国城市中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从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区域双创发展“十三五”规划,到大力推行网络理政、实施“全网通办”,让创业者“最多跑一次”。近年来,成都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自贸试验区等先行先试改革举措,敢于破冰,勇于打通,多条经验被国务院列为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也激荡了蓉城大地的创新活力、创业动力。
  
  平台如何建?
  
  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110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200余家594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66个产业功能区实现与国内外大学签约全覆盖, “菁蓉汇”“创交会”“蓉创茶馆”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这些数字,构成一幅成都全域创新地图,喷发创新创业气象万千。其背后,是近年来成都对形成政府服务创新主体、高校驱动科技创新、企业主导创新孵化、协同推进先行先试的双创新模式,有效汇聚社会资源的不懈探索。
  
  向何处聚焦?
  
  “会弯腰”的柔性显示屏、“不怕水”的绝缘插线板……本次双创活动周期间,80家新经济企业的108余项成果,全面展示着成都新经济发展之城、黑科技创新之都的风采。
  
  日前,国务院发布实施《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而“立足国家开放大局,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培育‘七大应用场景’”,则是对这一“意见”的成都解读。从成都高新区聚集创新创业企业总数达62680家,到新潮传媒、医联、极米科技等独角兽企业脱颖而出,成都的“双创”升级版可圈可点。
  
  人从何处来?
  
  所谓“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而今,“老不出蜀”成为人们对成都宜居城市的用脚投票,而“少不入川”,则早已成为传说。
  
  尤其自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发布以来,成都人才聚集益发呈井喷之势。《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成都以6.6%的占比,成为最受海归青睐的城市第三名,仅次于北京、上海,领跑“新一线”;2018年春季求职期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上,成都跃居全国第二,在新一线城市中最受求职者追捧。新人才观感召下,“蓉漂”已经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一个国际化人才高地正在全面构筑。
  
  氛围如何造?
  
  与之前相比,本次双创活动周首次开通了4条双创地铁线,首次启用了地方吉祥物“蓉蓉”。同时,7项重点活动和29项特色活动实现全民开放。一时间,“双创”成为全城热词,双创活动周成为全城盛大节日。这恰恰从一个侧面印证这座城市浓厚的双创氛围。
  
  创新是成都的城市基因。从“都江堰”到“交子”,自古以来,成都一向“敢为天下先”。进入新时代,天府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为城市营造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生态。持续开展的“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厚植着成都城市创业沃土;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蓉漂人才日”,则为千万个蓉漂打造 “心之归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正在营造一种风尚,鼓舞一种激情,让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在成都蔚然成风。
  
  随着2018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成都的主办,一个“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的全国创新创业新格局正在形成。放眼西部大地,一个充满创新活力、改革动力、人文魅力的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已是呼之欲出。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