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雅奎:打造创业型城区 让“贤聚奉贤”

2018-8-7 09:0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编者按:2015年两会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高度。也正是在这一年,上海加快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步伐。一时间,“双创”的热潮迅速席卷了上海这片热土。
  
  两年过去了,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进程如火如荼。面对随之而来的机遇和挑战,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上海16区人社局局长系列访谈”,全面展示“上海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高涨氛围。
  
  奉贤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吴雅奎
  
  如果将这次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比作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的话,那么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端的上海奉贤区,可以说是参赛十六个“选手”中最让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一位。
  
  既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也没有丰富殷实的“科研家底”做支撑,奉贤却有一份亮眼的答卷。目前为止,奉贤全区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8家、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83家、区级125家。培育了1家国家级和8家市级科技孵化器、2家国家级和2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仅如此,奉贤区每万人的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3.68件,成为全市唯一的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城区。
  
  与此同时,推进全市首个“千人计划”创业园建设,集聚人才43名,落户项目68个。推进产业集群集聚,以化妆品、生物医药为核心的“东方美谷”美丽健康产业已初具规模。
  
  一系列数字背后,奉贤是如何栽下梧桐树,又如何引得凤凰来的呢?为此,人民网对奉贤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吴雅奎进行了专访。
  
  政策、服务、平台 三管齐下
  
  创业不仅是个人的成功之道、家庭的致富之源,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崛起的必由之路。
  
  奉贤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吴雅奎介绍,“2015年8月17日,奉贤区政府向上海市促进创业工作小组申请创建创业型城区,并在9月8日获得批复,正式进入创建阶段。创建期为3年,在2015年至2017年的三年中,要实现扶持创业组织1350家,其中大学生创业810家,完成创业教育和培训1500人,创建3家市级示范性创业基地。”同时,奉贤区委、区政府也提出了打造“国家级水平的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目标。
  
  显然,这样一个任务并不轻松。
  
  进程中,《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本区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出台,在上海市政策6+6的基础上进行政策叠加,并增加9条扶持创业的区级政策。
  
  奉贤区青年开办费补贴及创业带动就业的社会保险费补贴的出台,为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青年营造宽松的创业氛围;区内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程序、并追加补充贴息资金的配套、放宽房租补贴对象的范围、改进创业见习补贴政策等一系列的措施,不断优化资金、场地、技能等要素类的创业政策,并进一步加大创业配套资金的投入,降低创业企业成本。
  
  此外,奉贤区还打造了“行政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作为承担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培训见习等符合各自职能定位的“一站式”公共创业服务窗口,充分发挥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还解决了创业资源对接和创业瓶颈问题。
  
  据介绍,“微创新苗结对”、“奉贤创业者沙龙”等活动已成为奉贤创业服务知晓率很高的品牌。“投资奉贤”、“贤城众创”等多个微信公众号成为线上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零距离。
  
  如今,光明村科技创业园、海湾科技园和海湾电商园3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2家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已有8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了创业地图中的引力点。
  
  扶持政策优、配套服务全、产业园区多、使用成本低,一系列优势让奉贤引力越来越大。
  
  抓住“第一资源” 用心服务创新创业人才
  
  在吴雅奎看来,在“双创”工作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就必须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谈及奉贤,很多高层次人才眼前一亮,因为奉贤拿出的是真金白银、真心服务。
  
  一是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医疗服务蓝卡”。奉贤区已与瑞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门诊、住院特需服务。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提供报销相关医疗费用服务。
  
  二是人才购房六折优惠。人才可以60%的价格申购对应优惠面积120㎡、100㎡、80㎡的人才房一套。因国家和本市房屋限购政策等原因,无法购买人才房的,可以采取货币化补贴方式(60万、50万、40万)。
  
  而对于入住的“千人计划”专家以及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人才,奉贤区实施三年免费入住人才公寓政策;对入住人才公寓的所有人才,实行宽带网络、网络电视费的全额补贴政策。
  
  据介绍,目前,奉贤区已筹措人才公寓共100套,并统一配备家具、家电、厨卫、纱窗等全套生活设施,实现人才“拎包入住”。而人才公寓还在不断扩充中,争取每年达到100套房源,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奉安居。
  
  “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了人才服务方式,以便发挥各类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吴雅奎介绍说,奉贤区委、区政府先后推出了多项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系列文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予以政策扶持,内容涉及购房优惠、租房补贴、高新产业人才奖励、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奖励、医疗服务、子女就学等方方面面,对于入住“千人计划”的专家以及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人才,在政策补贴上力度还要更大。
  
  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都大大提升了这些创新创业人才在奉贤的归属感。
  
  另外,在对人才设定基本门槛的基础上,政府把评价的标准更多地交给了企业,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自2013年,奉贤启动“滨海贤人”系列优秀人才选拔工作,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149名。这些高层次人才聚集在生物医药(美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智能电网等重点产业领域。
  
  高校创业指导站:学生的创业课堂
  
  在奉贤中专为代表的中职院校中,一个“青鸟”创业教育空间颇有名气。
  
  “一中心(创业之友服务中心)、二基地(校内孵化基地、校外孵化基地)、四区(孵化区、哺育区、成长区、放飞区)、五大模块(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实践、创业教育保障、创业教育文化、创业教育评价)”为基础的系统式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创建至今已对六千多名在校生开展了创业教育,并取得丰硕成果,在全国取得了示范性效应。该校学生创业项目荣获了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上海赛区特等奖,并成为上海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的代表学校。
  
  在创业人才的队伍中,学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奉贤区深知这一点。
  
  “为了激发学生们创新、创业的激情,也为了给予这些年轻人正确的创业指导,奉贤区结合区情,坚持‘立足园区、吸引校区、辐射社区’的工作原则,以区级高校创业指导站的工作抓手,加强对高校、中职院校创业服务的扶持和引导,通过开展一系列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了形式丰富多样的各种创业教育以及培训,”吴雅奎表示,这些有力地助推了学生就业素质的提升,让一批批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快速地成长起来,帮助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缔造了一批创业成功者。
  
  创建至今,奉贤共举办创业培训班80期,学员数3600人。比2014年的两期共60人有了跨越式的提高,有了量的飞跃。
  
  值得一提的是,奉贤区还与在奉高校、中职院校等联手开展创业教育,构建教育培训特色模式,并建立了高校创业指导站,目前已建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和上海商学院两家市级创业指导站,6家区级创业指导站。
  
  高校指导站的建立,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高校之间搭建了一座资源共享,服务对接的桥梁。通过和奉贤区青年培育中心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了方便可及的、针对性强的创业指导服务。
  
  目前,奉贤区共帮助创业成功组织1171家,其中青年大学生开办企业706家,完成创业带动就业5855人。财政资金投入呈逐年上升之势,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明显。
  
  如今的奉贤,已俨然成为了上海的一块科创热土。对于这一点,数据或许是最好的佐证:目前,奉贤区已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88家,位列全市第五;市级科技小巨人企业83家,位列全市第六;获得上海创新资金立项企业82家,位列全市第六......
  
  尽管已经有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在吴雅奎看来,接下来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毕竟,创业型城区的打造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奉贤这次是首次参加创业型城区创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们确实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改善薄弱环节,特别在普及创业教育、搭建创业平台以及加强创业服务上着手,进一步深化创建工作。”吴雅奎说。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