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得天独厚的熊猫乐土 让世界共享熊猫文化

2018-8-1 09:25  |  来源:华西都市报

  熊猫乐园 何勃摄
  
  妍惠
  
  阿杰
  
  2000年,在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在联合国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都江堰是18个管理单元之一。至此,都江堰成为世界少有的“双遗”之地。
  
  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俯瞰平畴千里的川西平原,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与青藏高原龙门山的过渡地带的都江堰市,联通了大熊猫岷山种群和邛崃山种群之间的隔阂,得天独厚成为熊猫乐土。
  
  熊猫文化联通世界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大熊猫生活在岷山、邛崃山等几大山系,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江堰建起大熊猫保护实验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大熊猫保护中心,成为享誉全球的保护、科研、教育基地。从初期的“熊猫外交”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熊猫科研和文化交流,多只大熊猫从都江堰走向海外,也从海外回到都江堰。
  
  截至目前,位于都江堰市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先后与美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比利时等13个国家15个动物园建立了大熊猫科研合作关系。
  
  熊猫故事享誉全球
  
  都江堰市与大熊猫的文化渊源历来深厚,早在1953年,一只野外大熊猫在都江堰市玉堂镇被发现,该大熊猫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只被救护的活体大熊猫,开启了我国野外大熊猫救护之路。位于都江堰市龙池镇的大熊猫保护实验站是中国第一个大熊猫实验站,曾多次观测到野生大熊猫出入踪迹。2000年,一只饥饿的野生大熊猫闯进本地农户家中,恰逢都江堰市申遗年,因而被命名为“遗宝”,是都江堰、青城山申报世界文化双遗产的形象代言。2005年7月16日,有记载以来首个进城的野外大熊猫“盛林1号”在都江堰市区内引起众人围观,它被成功救护并放归至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了我国野化放归监测之路。
  
  目前,在都江堰玉堂“熊猫谷”共生活着10多只大熊猫,在都江堰青城山下的“熊猫乐园”共生活着大熊猫30只,在都江堰市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生活着14只野生大熊猫。如果你从双流机场出发,不到一小时车程,就可以和大熊猫“亲密接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