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按下了“快进键”。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区域协同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多款全球首创产品在G60科创走廊上陆续诞生,填补了长久以来相关行业领域的空白。各项成绩都表明,G60科创走廊正逐渐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上海制造”品牌越擦越亮。
引领全球技术更新换代
“我们要在三年内实现背钝化电池装备国产化。”理想延晶半导体设备(上海)公司相关负责人自信地向记者介绍说,公司自主研发的ALD背钝化设备是全球首创的先进设备,采用多反应腔链式布局和自动回料系统,能够最大化提高车间空间利用率,保障生产连续性,相比于国外竞争对手,具有电池效率高、开机效率高、维护周期间隔长、运行成本低等优势。去年4月至今,公司签订ALD背钝化设备合同超过20台,合同金额超过2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出货40台,占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30%。
在G60科创走廊上诞生的全球首创设备还有豪威半导体(上海)有限责任公司研发的12英寸硅基液晶投影显示芯片生产线。该生产线在增加产能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可使得产品功耗降低40%。目前,该产品可运用于全球顶级可穿戴增强现实设备、智能无人超市以及5G光传输波长选择开光,并积极开拓在医疗、教育和辅助驾驶抬头显示等领域的应用。
高端科技改变人们生活
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全程采用超声引导,通过仅拇指大小的切口,全球首例完全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被成功植入。术后,手术主刀医生、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难掩心中激动,他说:“此项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对先心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推动产学研协调发展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此款完全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是由位于G60科创走廊的企业——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与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取得的前瞻性研究成果,与传统封堵器相比,由于选用了生物相容性良好完全可降解材料,植入人体后将在一定时间内逐渐降解,排除了永久异物对心脏的损伤,可使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随着G60科创走廊创新成效不断显现,松江在区校联动、校企合作方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学习汽车组装、轨道技术人员可置身世界各地地铁轨道中……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场景,如今在G60科创走廊都变成了现实。在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共同合作打造的VR综合实验中心里,全球领先的VR新技术融入到了工科和艺术的教学环节,一个集“教、学、演、练、研”五位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性虚拟实验实习平台由此诞生。据学校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配置有曼恒数字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平台级”异地多人协同教学平台,可通过虚拟墙以及VR头盔进行多人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了师生的协作能力。
从G60科创走廊出发,一批又一批极具影响力、震撼力和冲击力的科创成果相继走向全国,蜚声世界。在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强化创新驱动引领的过程中,还将有源源不断的“松江创造”打破国际垄断局面,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提供强劲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