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灯下书写的日记诗》   

2018-4-26 13:56  |  作者:翁 泽 良  |  来源:上海文艺网


  这是一本很普通的日记本。
  
  它,采用两层硬板纸材料作封面和封底。内芯仅为60克书写纸,64开100页。
  
  可,封面则留下了已逝岁月的痕迹:绿色为底。上方是一轮红太阳,磅礴欲出,闪烁万道金光的图案,下方是醒目的宋体红字“东方红”。
  
  1970年5月3日,是我随上山下乡的风潮,离开上海最难忘的一天。
  
  也就在下乡的前一周,一位学情有加的校友特意赠我日记本,存念。
  
  日记本的序页,他工工整整地写着:
  
  我们的友谊,怎能让千山万水而隔断?!
  
  我们的友谊,将永远巩固和发展。
  
  底下有他的署名和日期。
  
  带着这份珍贵的友情和喜悦,我把这本日记放进了挎包,一块儿带到了皖西丘陵的乡村里。当年17岁的我,拟想在分别的日子里,用日记记下我下乡旅程中难忘的片段,留下雪泥鸿爪……对我来说,这为尝不是一件快乐的事。
  
  谁知,一本日记,满是诗作,满是那段青春岁月的印记,一记整整六年。
  
  望着这本褪了色的日记本,让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多少个农村的夜晚。
  
  太阳钻进了两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当农家房屋上的烟囱冒起缕缕炊烟时,整个村庄已尽在暮蔼缭绕之中了。
  
  是时,家家户户划上了一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乡民们在一天的劳作收工回来后,各自赶忙着自家的晚餐。这家西葫芦蛋汤,那家南瓜面疙瘩……一家老小围坐在桌子前,虽然粗茶淡饭,却吃得很香……
  
  夜深了,皎洁的月光泻在那广袤的大地上,农舍已黑灯瞎火,进入了梦乡。村上,时而传来了一两声犬吠。乡村的夜晚,好静谧。
  
  晚餐后的我,趁着煤油灯下的夜晚,或看上一本好书,或写下一段
  
  小诗,或给亲友家人捎上几多问候或思念,以此打磨这寂聊而宁静的时空。书写的日记诗就从下乡开始,都在乡村的夜,煤灯下。
  
  灯下,我书写的日记诗有《赠友人》、《致读者》、《务农新歌.九节》、《英雄赞》、《闲游瓦埠》、《飞舟行》、《我要读书》、《乡邮路上》、清平乐.《保卫线路》、《再见吧,亲爱的妈妈》、《前进,90次快客》、《咏梅》、减字木兰花《赴皖途中》丶西江月《战双抢》丶《担土》、清平乐《寿县》、《南京》……
  
  这些日记诗,可分劳动篇,景物篇,见闻篇,亲情友情篇,个性咏志篇和教学欢乐篇六大类。虽然有的诗文字显得直白,诗的格律尚不够严谨,但恰是我当年真实生活的描述,真情的表达和流露。
  
  如写劳动的《清平乐.寿县》:“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双足踏满晨曦水,倍觉大气独鲜。寿县布满丘林,山清水秀紧连。翠禾随风频头,今朝心潮胜往。       (原创于1972年6月双抢)
  
  如《担土》中写冬日劳动的欢快。“举目望断南飞雁,万花凋谢大地封。光足短褂衣单单,担土三百迎暖来"。(原创于1970年11月)
  
  日记,有写友情思念的。《思念》篇曾写道:“……友人山水隔,何日重相见?朝思暮想念,思念白纸上。……"(原创于1970年11月)
  
  日记,有写我对母亲的一往情深。《再见吧,亲爱的妈妈》是我的一篇散文诗。我在诗中这样回忆与母亲在列车启动一刻,分别时的情形与感受:
  
  “站台上,震响起开车的催促铃声,
  
  车窗口,闪动着两对深情的目光。
  
  我亲爱的妈妈,
  
  怎能在此与您分别!
  
  流逝的岁月,已被年年的太阳蒸发,
  
  留驻的感恩,却永远永远不会干涸。
  
  凶年灾月,您渐渐苍老,
  
  七十初春,我历历回眸”。
  
  文未,是这样写的:“……629次列车,缓缓出站,
  
  宛如黑夜的星星,宛如黎明的朝霞。
  
  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让我们的热泪洒满人间! ”
  
  撰写中,我好几次止不住地流泪……
  
  日记诗,也有写我教学欢快的篇页。1972年5月,我去了寿县双庙镇的一所乡村民办小学任教。一个转身,让我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四年多教学相长的日子里,我倾注了对孩子们的爱。为不负父老乡亲们对我的重望,珍惜乡村教师这份工作,我写下了《我们是山村的第一代赤脚教师》这首诗。
  
  诗的开头,我直抒胸臆:
  
  “是教师,脚下却带着乌黑的牛屎!
  
  是农民,手上却挥着雪白的粉笔!
  
  如今我们是山村的第一代赤脚教师,
  
  肩负着培育一代新人的重托。……” (原创于1973年10月19日。)
  
  之后,这首诗由一位中学音乐老师谱曲,在校园里唱开了。
  
  煤灯下的日记诗,也诚然有我性情不羁的青春诠释。如《致读者》写道: “诗,当你爱上了它,
  
  因为这是美丽的诗篇!
  
  为了让你更安静的咏诗,
  
  愿你再读我的诗。
  
  因为我的坚强性格,
  
  因为我的不羁随笔,
  
  请你吸收我的"精华"
  
  只是让你更了解我作诗”。(原创于1973年02月02日。)
  
  当下,正能量的文学佳作频频问世,文学艺术又迎来了一个美丽的春天。敝人在可喜可贺之时,谨以草此小文,应试着回忆那段青春芳华的生活片段,试着把人生的片页的小故事重新道出来,以心以力传递人间的情,人间的爱。
  
  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依旧珍藏着煤油灯下书写的那本日记诗。因为我的情,我的爱,我的故事,我的梦。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