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浑高古 率真拙朴——江南才俊当代书画印名家徐雄关凤凰网艺术访谈

2018-4-12 13:51  |  作者:徐洋


  勤奋,专注,执着……为徐雄关赢得了各项荣誉,这是他长期厚积薄发的结果。聆听徐先生对艺术与人生,艺术与生活的深切体悟和精妙见解,如焚香品茗,意味深长。
  浙江台州山水的灵秀孕育了诸多艺术家,其山川佳气,佛宗道源,无不为从事艺术的人们提供了良好丰沃的土壤,徐雄关先生的书画印艺术,正是在这块“云水长和”的土地上得以成长和滋养,并进入艺术的玄妙之门。
  本期凤凰网书画名家视频栏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百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号称“台州吴昌硕“的徐雄关先生。


  提问一:近年来,徐先生您在艺术上不断获得各项荣誉,作为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书画家,您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成绩?
  近年来,我不断获得了中美杰出华人艺术家百强,最具升值潜力的50位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家,中国书法百强榜,中国百杰书法家,当代优秀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省第九届英才奖,名列台州十大杰出青年文化人才榜首,椒江拔尖人才终身成就奖等诸多荣誉。个人艺术成就被央视网,央广网,凤凰网,中国网,新华网,今日头条,新浪,搜狐,网易等国内近八百家著名媒体广泛介绍。


  我始终认为,成绩代表过去,荣誉激励未来。人生不能停留在功劳簿上吃一辈子,过去取得的成绩作为今天新的起点。一个艺术追求者的成败,基于他对艺术认识的层次和审美取向。求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当初我仅出于一个不愿在工作之余虚度光阴的简单想法,从而踏上了艺术的求萦之路。我更深知艺术没有投机取巧的至理,明白天道酬勤的定律。当面对这一切华光异彩时,我会毅然选择屏弃浮华,心存对艺术的虔诚和执著,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把勤学与修练内功,积蓄正能量作依托,加强对经典法贴的心追手摩,取精用宏,不断丰富文、史、哲的涵养,拓宽创作思路,从而使艺术创作处于精进状态,朝着更高目标迈进。不记初心,勤奋砥砺。今天的努力成就将来更大的我!


  提问二:您在书画印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一画难求,得益于什么?
  不敬业何以有追求,不追求何以求发展。取得的艺术成绩得益于我强烈的求知俗,不固步自封,不为世俗功利所诱惑,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奋发向前。几十年的学艺经历,让我深深领悟到艺术相通、书画同源的道理。书法可从绘画中找到构图、造型、布白的意境;国画中的线条又蕴含了书法的凝重与苍涩;篆刻章法同样要体现绘画的计白当黑和篆书的笔意。我探求文学、音乐、体育等艺术门径,把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到我的创作中。质朴、苍茫、圆润、动静、疏密等艺术元素尽显其中。


  经十五年时间,我专门研究了中国书法史、篆刻史、绘画史,古诗词,书法美学,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剖析了历史上书画印艺术大师所兼容的多门学识修养,领悟了书画印彼此相关联的彻入点。我深知,一切艺术的高下,都是由从艺者本人决定的,更深知“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兼一,终不能尽妙”的道理。我经常不远万里观摩展览,不畏艰辛寻师访友,切磋请益。不论北国还是南疆,不论西塞还是中原,都留下我探访求索的足迹。使自己开阔视野,在短短的几年中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
  提问三:书画印相得益彰,徐先生您是怎样保持书画印三者平衡,融会贯通的?
  其实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吐故纳新、逐渐变化的过程,国画我追求的是文人画中的那种闲雅潇逸、自然真朴的意趣;书法在广博临摹经典作品的同时,力求写出大气磅礴,雄强高古的个性化艺术语言。我的书画印皆以气势磅礴,笔力雄厚老辣,真气弥漫为胜。我追求的绘画格局章法,借鉴书印的间架章法,以诗文为其画的内涵,继承了文人画抒写胸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传统。同时我精研真、草、隶、篆各种笔法,融通各书体间的相互渗化翰铸,使笔下的线条更加简古凝练。
  同时我以金石入印,入书,入画,使笔下的气息非常浑厚,行笔求意趣;意境求深邃,从而实践书卷气和金石气的相融合,体会法从理生,笔随情纵的传统技艺精髓,从笔墨中提炼理法,感觉韵致,用点画来构建精品佳作。
  我始终认为,金石气与书卷气是贯穿于书法风格史的两大书法美学体系,有着各自独立的书法审美特征和价值,而实践书卷气和金石气的相融合,深刻体会法从理生,笔随情纵的传统技艺精髓。


  提问四:对进行艺术创作的人来说,“艺术风格”是常被提及的词,因为它是艺术创作个性化的外在标志,体现了创作思想的内在灵魂。我们很想了解你创作的书画印作品都分别有着怎样的风格?
  徐雄关:其实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吐故纳新、逐渐变化的过程,诗书画印艺术体系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国画我追求的是文人画中的那种闲雅潇逸、自然真朴的意趣;书法在广博临摹经典作品的同时,力求写出大气磅礴,雄强高古的个性化艺术语言。篆刻也然。
  我的书画印追求“重、拙、大”的艺术风格,其用笔沉着有力是为重,自然天真是为拙,气势磅礴是为大。在我的花鸟画中以其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的线条走势就是从我书法雄浑的笔力中来的,提升了画面基础元素的质量,线条把握精到,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勾勒,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我将古玺,钟鼎,汉镜,诏版,陶器文字的体势溶入印中,突破了明清以来篆刻刀法的一元审美观念,与时人一味因袭浙皖二派和秦汉铃印之规范,而上取鼎彝,使刀法呈现雄浑朴茂寓含高古秀逸之气,刀笔间突出书法意味,奇趣之姿,章法处理上因势生变,疏密开合,一任自然。别具古劲浑厚、闲静遒劲之新格。
  提问五:未来,徐先生您对艺术创作都有怎样的期待?
  历史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画大师都是其艺术综合实力的体现,或文、或史、或哲。重学养、重品格,重风格是我的人生追求。在提升学养支撑,修练精神气格的同时,做深学问,积蓄正能量,借古以开今,将我的创作实践智慧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我从未将成绩当作艺术的终点,而是在多年对艺术的冷静思考中,更深层次地把握当代艺术的审美取向。一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大变样,这大变样就是在艺术上有大的突破。在文化的沉浸中涵养胸中的浩然正气,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写出高古、自然拙朴的精品佳作,留下传世之作。待时机成熟,我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艺术展览,出版高规格的个人书画印作品集。当代书坛泰斗沈鹏先生已为我题写了书名,我会倍加珍惜。
  俗话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有成就者,无一不是沿着勤奋之路走向成功的。
  多年来,徐雄关先生扎扎实实地在做深学问,在这国内艺术家中是很少见,很多艺术家成名后一直在吃老本,而且吃一辈子的老本。徐先生在提升自己艺术高度的同时,他还在静静的向四周拓展。和他多次沟通中,我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超强的自学能力,雄关是个冷静的人,在激情四射的性情中,他又有着非常理性的思考,做深学问,积蓄正能量。可以说,悟性、勤奋、自信、清醒、学养、才情、底蕴这些因素对于一个艺术家是多么的重要,而徐雄关具备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