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督教的历史渊源

2017-3-1 17:28  |  来源: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


  根据2012年底统计数据,上海现有经认定备案的基督教教职人员287人,信徒22.36万人,开放的基督教堂点169处。上海现有基督教团体: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简称上海市基督教两会)。
  
  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简称基督教全国两会)总部设在上海。
  
  18世纪后期,欧美基督教各宗派先后成立传教组织——差会,向海外传教。清嘉庆二十年(1807年),第一个来华的传教士马礼逊为英国伦敦会所差派。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第一个来上海的传教士为郭士立,他乘坐鸦片走私船三次登陆上海,窥察上海的港口、城池等情况。当时的清政府对包括传教士在内的外国人的进入,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上海成为所指定“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传教大门遂被打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英国伦敦会麦都思、雒魏林、慕维廉等人最早来到上海,他们藉助不平等条约建立教堂、开办医馆、印刷所等,并建造住宅。他们也是基督教在上海第一个教案—青浦教案的肇事者。其后,英国圣公会、美国圣公会、美国长老会、美国浸礼会、美国监理会等基督教各宗派先后来沪建堂传教。鸦片战争结束不久,英、美基督教的主要派别便在上海建立了传教的立足点。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基督教原先没有成立差会的较小的宗派也派遣传教士来上海,内地会、基督会、宣道会、公谊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以及基督教青年会、基督教女青年会等社会服务团体和慈善救济团体也进入上海。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在华传教势力得到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在华传教士分别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光绪十六年和光绪三十年在上海举行了3次由各宗派代表参加的在华传教士全国性大会,传教差会已把上海作为对华传教事业的基地。这一时期英美基督教差会开办的学校、医院、文字出版机构等,在客观上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一定的作用。
  
  近代以来,上海的工业及商业迅速发展,经过一百多年历史,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而基督教的发展与上海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基督教传入上海,上海的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近代上海集中了一大批受过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在英、美等国留过学,或由西方传教士在上海所办的教会学校中受过系统教育,这给基督教在上海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由此也造就了一批基督教界的领袖人物。正由于上海工商业的高度发展,文化和教育也相对发达,又有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和西方传教士,因此,各种差会、教派均在上海设立了总部机构,使上海成为中国基督教的中心。
  
  在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影响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初,夏粹芳、宋耀如等13人发起成立中国基督徒会,创办《中国基督徒报》。光绪三十二年,上海闸北堂牧师俞国桢宣布脱离美国北长老会的管辖,成立了由中国人自办的耶稣教自立会全国总会。全国不少地方的基督徒纷纷响应,形成了中国基督教自立运动。
  
  在此形势下,在20世纪20年代中,几乎所有主流派的全国组织都冠以“中华”的名称,并推定中国教牧人员为第一负责人,以图改变“洋教”的面貌。民国11年(1922年),西方传教士进一步提出教会本色化的主张,中国基督教人士为此作出了种种有益的探索。并在同年5月上海举行的第二次基督教全国大会上正式提出本色化教会的口号。自立运动和本色化运动对提高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意识起了推动作用。
  
  民国37年(1948年),吴耀宗在《天风》周刊上发表了《基督教的时代悲剧》等文章,提出基督教已经是帝国主义思想、文化侵略的工具,成了社会变革的阻力,中国教会应该从差会的控制下摆脱出来,成为独立自主的中国教会。
  
  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总理关怀启发下,吴耀宗联合基督教内一批领袖,于1950年在上海发起了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同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吴耀宗等人起草的题为《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三自革新宣言。这个宣言指出中国基督教必须实行自治、自养、自传,认识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的事实,肃清基督教内部的帝国主义影响,实现自力更生的目标,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三自革新运动得到了全国基督徒的热烈响应。1954年7月22日至8月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基督教全国会议,正式成立了以吴耀宗为主席的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领导全国基督教信徒开展三自爱国运动。
  
  1955年4月25日至29日,上海市基督教举行了第一届代表会议,会上成立了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陈见真当选为第一届三自主席。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教堂聚会的人数减少、奉献收入下降,不少传道人无事可做,从当时实际情况出发,全市教堂、聚会点由208所合并为23所,实行联合礼拜,大部分教职人员转业退休,只留下74位教职人员继续参与教会工作。联合礼拜对不同的信仰观点和礼仪实行互相尊重,改变了宗派林立的局面。
  
  1966年至1978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严重破坏,所有教堂关闭,宗教活动停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面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迫害的宗教界教职人员得到平反,恢复了名誉。1979年9月全市率先恢复了沐恩堂、清心堂、沪北会堂的宗教活动。1981年在上海市基督教第四届代表会议上成立了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该会与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合称为市基督教两会。此后数年中,全市的教堂陆续修复开放,市区各区先后召开了基督教代表会议,相继成立了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区堂务委员会(简称区基督教两会)。上世纪80年代初起,上海市基督教两会编印出版了各类宗教书籍,出售《圣经》、《新编赞美诗》等,还经常对教职人员进行三自爱国教育。自1985年4省1市在上海开办华东神学院以来,至今已为华东地区培养出数百名神学毕业生。
  
  上海市基督教两会已开设了在沪外国人英语、韩语专场礼拜,为来上海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提供宗教服务。
  
  1978年以后,中国教会恢复了与世界各国教会组织的友好交往,加强与各国教会的联系,基督教界与国外的交往逐渐增多。通过教会组团出访,向海外介绍中国基督教的现状,宣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了解基督教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状况。来访的及上海教职人员出访的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南非、肯尼亚等,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
  
  上海基督教界热心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和赈灾助学等慈善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市基督教两会组织发动全市信徒募集爱心捐款共计600余万元。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