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在沪举办   

2018-3-8 14:26  |  来源:上海文艺网

  由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和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水墨锣鼓——中国戏剧人物画大展”近日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揭幕。以戏曲为主题的美术展,曾经在上海朱屺瞻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多次举办,此次,两馆联手,做大了“墨戏”品牌。
  
  在中国人物画谱系中,戏曲人物画(又称“戏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此次展览汇集了百年来直至当代从事戏曲人物绘画的众多名家作品,既有关良、林风眠等大家作品,也有为戏曲人物画开疆拓土的韩羽、丁立人、高马得等画家的作品,还为当下年轻艺术家搭建了继往开来的舞台,70余件形式多样、色彩缤纷的戏曲人物作品,让人宛若置身于锣鼓阵阵的剧场。
  
  在“关于中国戏剧人物画的变形”研讨会上,主持人、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表示,近代以来,戏曲人物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视觉图像,其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戏曲艺术作为中国国粹,体现了传神写意的精神境界。只有理解了中国戏曲艺术,才能理解戏曲画的夸张和变形。
  
  年近九旬的老艺术家丁立人表示,戏曲人物画是一定要变形的,倘若如实描写就不如照相了,“关键是怎么变形,我认为要变得自然、有趣,就得发自内心。”在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会长谢春彦看来,中国画讲究线条,是笔墨的艺术,变形其实与书法中的丑书类似,变形要掌握度,这与文学中的夸张是相通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徐明松认为,戏曲绘画重在写意,这次展览的作品各具特点,这样的展览已不是一场单纯的雅集。刘海粟美术馆馆长、画家朱刚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表示,这次展览将刘海粟美术馆“墨戏·戏墨”的老品牌与中国戏曲人物画研究会的年展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合力,希望其中能融入更多的学术思考。
  
  策展人之一陈九、季平也结合创作,对戏曲人物画中的“变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他们认为,戏曲人物画变形,还是要顾及中国画的传统。画戏画,先要入戏,品出味来,然后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