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伊斯兰教的历史渊源

2017-3-1 17:19  |  来源:上海伊斯兰教协会


  上海伊斯兰教现有7坊清真寺和1处固定处所,阿訇18人,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户籍人口达8.5万多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初经由穆罕默德的传播而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后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之一。唐永徽二年(651年)传入中国。亦称"清真教"、"天方教"、"回回教",民国时期多称为"回教"。1956年6月2日起,国内统称为"伊斯兰教",其教徒统称"穆斯林"。
  
  伊斯兰教传入上海始于元代。至元十四年建立松江府,沙全任松江府达鲁花赤,元军官兵及家属遂定居松江,其中有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从而把该教带入上海。元至正年间(1341-1868年),在松江府西景家堰北与"回回"接壤处,建立了上海地区第一座清真寺--松江真教寺。
  
  明代,有回回将领驻守金山卫和嘉定等地。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明朝为巩固海防又将在西北地区甘州、凉州的2千多名"寄居回回"、"归属回回"迁徙到江南各卫(包括上海金山卫)。明万历元年(1573年),青浦县聚星街增建了一所"真教祠"。
  
  上海开埠以后,来沪谋生的穆斯林人数增多,并陆续建造了草鞋湾清真寺(俗称南寺)、穿心街清真寺(俗称北寺)、浙江路回教堂(俗称外国寺)、沪西清真寺、清真女寺、小桃园清真寺等。
  
  1937年"八一三"日军侵犯上海,使上海穆斯林生命财产蒙受惨重损失,有4座清真寺(含2座女寺)毁于日军战火,数千穆斯林难民流离失所,多数伊斯兰教社团和杂志被迫解散和停刊。与此同时,也激发了上海穆斯林爱国爱教精神的发扬,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共同抗日。
  
  上海解放后,党和政府注意提高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关心伊斯兰教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新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正当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1979年6月,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恢复工作,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落实宗教政策,平反纠正伊斯兰教界冤假错案,恢复开放清真寺,培养年轻阿訇、恢复和开展伊斯兰文化工作,协助政府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开展同国内外穆斯林友好交往,努力实现宗教自养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市、区人民政府对沪西清真寺、浦东清真寺和江湾清真寺的移地重建、上海清真女寺的恢复以及对小桃园清真寺、松江清真寺的修缮工作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并多次拨款。
  
  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设在小桃园清真寺内。2012年2月,在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第八次代表会议上,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金宏伟任会长,白润生、方宗伟、花以友、赵学义任副会长,方宗伟兼任秘书长。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