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思考》

2018-2-23 17:00  |  作者:周忠尉  |  来源:上海文艺网

  人生的追求
  
  人生是一个非常深奥的命题,蕴藏着许多不能广为人知的秘密,包括文化的修养,精神的信仰,人生的追求以及潜意识里所存在的思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对于宇宙与人生一定要存在着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的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都不能被解释清楚,就连科学家也应该以一种敬畏的心来面对这些奥秘,如此一来才有可能去发现更多的真相,不过基本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我,即便有所了解也只能是通过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人文环境与格局,参照他人的言论和举止行为,为自己描述的生存理由,就好比是漂浮在海上的一座冰山,其实我们所能看到的部分只占这座冰山的九分之一,而剩余的九分之八我们是难以觉察的,然而那剩下的,难以觉察的部分却往往都是最主要的实体部分,所以大部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都是在参照别人的生活而生活,并没有真正自己所选择的观点,以及真正所要追求的目标。
  
  而当今的社会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每一个人的想法和追求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社会地位不同,财富多少的不同,文化的程度不同,于是由等级观念的价值取向,以身处不同的群体为主导,自然形成了一股盲目追求的浪潮,以金钱的多少评定人生的价值,以地位的高低决定了人生的成功,绝不去考虑财富的来由和成功的过程,只是一味地去盲目崇拜和向往。
  
  其实人生的选择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狭隘,任何一条途径都可以找出选择的理由,也并不是因为拥有了越多,可享受的空间和范围也就越大,比如有一只鸟拥有了整片树林,但可以供它休息和睡觉的鸟巢只能是一个,也只能建造在其中的某一颗树的树枝上,假如再有更多的鸟飞入这片树林,也不会去影响到这只鸟的实际生活,也无关乎它的拥有和失去。再比如有一只土拨鼠站在了河边,对着所有的动物说这片水源都是它的,谁也不许来侵犯,谁也不许来喝这里的水,但实际上这只土拨鼠喝一次的水也只能是装满了它的肚子,而其他剩余的部分也只是为它寻找到了一个拥有的理由,顶多也只是账目上的一串数字,在一后面多加了几个零而已。
  
  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富贵与贫穷之间的差异,判断成功与失败的标准,让很多以此为荣耀的人们趋之若鹜,不择一切手段地去追求,拼命地想方设法去获取,甚至不惜一切的生命成本,最终依然可能会撒手人寰,一无所获。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农场主雇佣了好多奴隶,其中有一个干活特别卖力,农场主看着喜欢就问他想要点什么,那个奴隶只要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农场主就答应了他,让他在明天曙光初现的时候就开始跑,只要在太阳落山前跑回原地,那么所跑过的地方全都是属于他的。到了第二天,那个奴隶天一亮就开始跑,到了将近中午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有人就劝他早点回去,可他却说机会难得,一定要多跑一点,到了太阳下山前他终于跑了回来,可一到原地,他就倒了下来,累死在了这块他出发前的土地上,最后也只能得到了一块埋葬他尸体的墓地。这样的追求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也是一种奋发图强的努力,可就在当他收获的时候,就在他成功的刹那间又一切归零,由此可见,想要的追求和获得都要跟自己的能力划上等号,在自己能力之外的绝不能去过于贪婪,否则就会得不偿失,得而复失,甚至无得而失。
  
  还有一种人心所向的追求,那就是完美,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完美,包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实,这世上并不存在实际意义上的完美,而所谓的完美也只是从某个角度找到了一种让心灵震撼的视觉与听觉,让别人羡慕与崇拜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即便可能出现无可挑剔的完美,也只能是艺术家们和那些天才们才能够完成的杰作,但能够完成这种杰作的他们,其实生活也并不好过,比如当代第一流的小提琴家海威兹,当某一次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听了他的演奏之后深受其感动,整夜都无法入眠,于是就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道,海维兹先生雅见,我对你的演奏会深受感动,如果你继续演奏得如此美妙,不免就会早夭,没有人可以演奏得如此完美,从而会引起诸神的嫉妒,我诚心奉劝阁下每晚临睡前胡乱演奏一些曲子。这个例子是要说明海威兹的演奏水平极其完美,而人间并不容许更多完美的事物存在,越是完美的东西,越会让人们因随后的幻灭而感到心碎,所以每一次体验都是让人感到刹那的可贵,因而所有完美的事物最终留给人的心里只有无限的怀念与感伤,在欣赏的同时所获得的快乐与愉悦也就不会十分的纯粹。阿拉伯诗人纪伯伦曾说,美就是你见到它甘愿为它献身,甘愿不向它索取,因为美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有了美人生尚有何求。其实在很多的时候,我们所能感受到的真正的美是一种刹那间的闪现,这是心灵和事物之间瞬间出现的感应和体验,虽然这种美也许只是刹那,可它一定将会成为永恒,于是经常在人生中的某一个时刻,突然间地会多次出现,然而这种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遇到,或是即便遇到,所得到的感受也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每个人的潜意识状态存在着差异,对审美的感官与认知于是也大相径庭,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以及各种各样的嗜好与癖好就是这样的感官与认知所造成的。
  
  其实有很多的美,很多别人能够享受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追求到的,即便拥有了骇人听闻的财富,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这样的享受,比如很多有钱人家里挂满了名人字画,但在他们的眼里,能够看到的也许只有这幅字画的价值和因为拥有了它的自豪,并不能够享受或体验到艺术家作品的思想和风采,以及所体现的美的精华和内涵,这也许就是那一类人的可悲之处,也由此可知,不是所有的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听得见或看得见,也不是所有的东西可以采用不择手段能够获得,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不用去争取,只需要去发现和体验,也不必要去疯狂地追求,只需要你放慢脚步,放下紧张的忙碌和躁动的心态,也许快乐和幸福会突然出现,突然间地会获得一种除名利之外所带来的享受。“日月星辰流云,青山白水丛林,一挥手皆揽袖里,何需争天抢地。功名富贵人情,前辈后代同林,弹指一挥间,谁能相守百年。只愿得庭前花开花落,能赏天际云卷云舒。”人生何以所求,不要为了拥有而去拥有。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