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鸿声评许文华歌词:来自大运河畔的情歌

2018-2-8 13:21  |  作者:孔鸿声

孔鸿声与许文华

  “杏花细雨的江南,随风飘来/如淡淡的水墨晕开/唐诗宋词,写下几多韵味和色彩/水是你的情,墨是你的爱/雨中杏花,是你睁开的眼//”
  
  好美的意境,深沉的情怀。一首《水墨江南》,引领笔者走进了绵绵细雨之中的江南,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令人心旷神怡如水墨画般的雨中秀丽景色。许文华的歌词,就有这种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吟诵下去的魅力。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域内,有一个邵伯镇,它地处江淮冲积平原,素称“水乡”,有“东西南北四湖通”之誉。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就流经邵伯镇西。邵伯镇辖区内还有一片邵伯湖,其面积达206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60多个,也是一个别致迷人、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区。而本文的主人公——许文华,1967年就出生于此。后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现为《扬州晚报》编辑,主要从事书画评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发表诗歌,作品见于《扬州文学》、《扬州日报》、《新华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妇女报》、《中国水运报》等众多报刊杂志,2001年出版个人诗集《情人的眼泪》,同年在扬州大学举办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地方电台、电视台报道过他的专人专访。2014年初涉足词坛,已先后在《词刊》、《歌曲》、《上海歌词》、《花港词刊》上发表众多作品。
  
  笔者与许文华的相识,是由扬州市江都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的陆华军介绍的,因为都是同乡人,所以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两年期间,许文华陆陆续续地给笔者的邮箱里发来了近40多首新创作的歌词,笔者也在《词刊》、《歌曲》中阅读到他发表的作品近二十首。一个初涉词坛的歌词作者,其作品能在短时间内被两家国家级刊物连续刊用,可以说是不多见的,由此可见许文华歌词创作的悟性和写诗功底之深厚。
  
  读许文华的歌词,给笔者最深的印象是充满“深情”,这种“深情”,既荡漾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又潜藏于作品的美妙意境之中。许文华将这种发自心底的“深情”溶化于他的作品之中,怎能不使读者被作品中的“深情”所感染而同喜、同乐、同悲、同泣。
  
  “深情”之一:饱蘸着浓浓的乡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在心中的分量是无法用某种工具来衡量和计称的,特别是远离故乡的游子,其对故乡的思念、惦记、想往之情,往往是一种复杂的“心酸中的幸福”之感受。在许文华的不少歌词中,饱蘸着一个游子对故乡思念的浓浓乡情。
  
  有一种守望不分春秋冬夏/门前的老树,在明前泛出新芽/流失的年华沉默不答/娇艳的桃花,在记忆中有了新家/微微的春风,吹疼了青青篱笆/那是我遗失的青春年华//
  
  有一种守望不问海角天涯/祖居的木楼,在脚下吱吱呀呀/雨巷的青苔绿了一茬又一茬/是谁告诉我,你还在将我牵挂/迟到的秋风,望着我不说一句话/那是我带给她的回答//——(《有一种守望》)
  
  以“思乡”为主题的歌词作品,是词家们经常涉及到的。综观词家们所作的众多“思乡”歌词作品,笔者将他们的抒写手法,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宏观的粗犷视野,大手笔地概括家乡的人文地理;二是以中观的点面格局,适度地展现家乡的山水风情;三是以微观的细腻角度,仅以个别一景一物进行描述。无论采用的是哪一种抒写手法,其含义都是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钟情。
  
  阅读许文华的“思乡”作品,其抒写手法应属于第三类。游子虽然远走他乡,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仍然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流淌在血液内、弥漫在思念中。“门前的老树”、“祖居的木楼”、“雨巷的青苔”,这些细小的景与物,如难忘的影片,时时刻刻地重复放映着。只有对故乡有着极其纯真的爱、极其深厚的情,才会有如此浓浓的思念和牵挂。类似这种一景一物的描述,在许文华的“思乡”作品中还有许多。如“梨花细雨”、“小桥流水”、“伊人故园”、“一曲箫声”(《忆扬州》);“乌蓬摇浆”、“蓝衫船娘”、“十里画廊”、“灯笼粉墙”(《最美的水乡》)等。俗话说:睹物思人。在许文华的作品中,可谓是“忆物思乡”啊!
  
  “深情”之二:渗透着殷殷的亲情。
  
  孟郊的《游子吟》是世人较为熟悉的一首唐诗,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深深地激发起小辈们的“感恩”之心。亲情是最难割舍的,人们常用“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等词组来形容亲情。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亲情的作品难计其数,歌词作品也不例外。同样,许文华的歌词创作也不例外。
  
  那年的雪花沸沸扬扬/一树梨花压海棠/我带着青春去流浪/遥远的村庄,是母亲种在黄昏的愁肠//
  
  ┄┄
  
  那年的雪花沸沸扬扬/我挥泪离开了故乡/故乡有我不舍的爹娘/前方更有我追寻的春光//——(《那年的雪花沸沸扬扬》)
  
  作品中的主人公在雪花沸沸扬扬的季节,带着青春去流浪,虽然故乡有他不舍的爹娘,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挥泪离开了故乡。
  
  在《论语》的《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说:“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哪里,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方:即原由或道理。而今,时代在变迁,生活在变样,思想在变活,不少小辈们因求知所需、生活所迫,或者为实现个人理想、完成父母愿望,已难以履行“父母在,不远游”这一古人教诲,他们不仅远走他乡,甚至远飞异国。然而,虽然游子身在天涯海角,但一颗滚烫的心,却始终紧系在故乡的父母身上。正如许文华在《故乡的手》一词中所感叹的那样:
  
  故乡的手不想让我走/父母在不远游/我还是走在了异乡的街头/浓浓的乡愁/是寂寞时想家的歌/在向飘泊的游子挥手//
  
  故乡的手是心中的不舍/父母在不远游/我还是走在了异乡的街头/多少次梦中抓着那双手/醒来时却是泪水在流/月下那杯酒一醉能解愁//
  
  飘泊他乡,最害怕的就是寂寞,因为一寂寞,思乡的情感烈火就会陡然升腾起来,蓬蓬勃勃而难以压灭,此时此刻,“浓浓的乡愁/是寂寞时想家的歌/在向飘泊的游子挥手/”,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多少次梦中抓着那双手/醒来时却是泪水在流/月下那杯酒一醉能解愁/”,多么真实的情感,渗透着一股游子思念亲人的殷殷深情。只有亲身经历过这种境地的,才能写出这样的感受。
  
  “深情”之三:倾诉着绵绵的爱情。
  
  爱情是个很美妙的词汇,也是个写不完的话题。有多少人一生都在为爱而勤勤寻觅、恳恳追求,把爱情看得至高无尚;又有多少人一生挣扎在爱情的旋涡里茫然不解而不能自拔,最终为莫名其妙的爱情献出了自己唯一的生命。如果搞一个测试题:爱情到底是什么?可能不会有一个完全感觉相通、理解一致的相同答案。
  
  对爱情的吟诵,在许文华的歌词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可能与他多年来钟情于情诗创作有关。请看他的《相遇是美丽的花朵》
  
  相遇是美丽的花朵/还未绽放,就被风雨带走/青春是花前月下的歌/歌声中有我牵着你的手/曾在江南的烟雨中行走/西湖的传说是不老的归宿/飘香的荷花是你盛开的笑容/你是否愿化作鱼儿水中游//
  
  相遇是美丽的花朵/曾在诗情画意的扬州飘流/小桥流水宛如你的温柔/你是否愿接受我飘飞的柳/青春是水墨江南的锦绣/月光是烟花三月喝过的酒/相依相偎的是那首老情歌/你是否愿为我作一生停留//
  
  有人说,爱情是一见钟情的心动;有人说,爱情是以身相许的奉献;有人说,爱情是生死与共的幸福……,情侣们所追求的就是这三者合一的“永恒爱情”。而在《相遇是美丽的花朵》中,许文华用“你是否愿化作鱼儿水中游”、“你是否愿接受我飘飞的柳”、“你是否愿为我作一生停留”,抒发了自己对爱情的绵绵想往和追求。
  
  爱别人是一种享受,被人爱是一种幸福。所以说,爱是双方的情感结合,爱是双方的意愿体现。然而,大千世界中的爱情并不完全如此。“不知何时你已离我很远/骑着单车的爱情已回不到从前”——(《骑着单车的爱情》),“再看不到你的模样/任凭多么美妙的想象/我们的爱也曾飘香/却最终输得精光”——(《输得精光》)“想到你就有太多的感慨/如今我已淡出你的视线外”,“想到你有太多的话想表白/曾经的关爱已被时光掩埋”——(《想到你我的眼泪就要掉下来》)……。在许文华的爱情歌词中,爱与被爱的错车,爱与被爱的不解,爱与被爱的制约,爱与被爱的无奈……,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虽然是负面的,却也是真实的。因为这样的爱情,在现实的生活中真是多了去了。
  
  无论是饱蘸着浓浓的乡情,还是渗透着殷殷的亲情,更有那倾诉着绵绵的爱情,许文华的歌词主题,不是“情”字当头,就是“情”在其中,休闲时读读许文华的“情歌”,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编辑:沈彤 黎指寒

电话:021-61318509 、15802185270
邮箱:2910973420@qq.com
微信号:13296264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