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用“匠心”为智慧上海绘就蓝图 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十大“智慧工匠”揭晓

2017-12-5 15:00  |  作者:徐洋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上海12月5日电 上海,一座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魔力之都”,一座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充满智慧的未来之城。
  
  它的“魔力”来自智慧的大脑。2010年以来,上海全面推进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交通、医疗、政务等一批与城市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服务得到了广泛普及,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品质,“十三五”期间更是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最终建设一个泛在化、融合化、智敏化的新型智慧城市。
  
  城市飞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一群可爱可敬的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传承了这座海派都市百余年来精益求精的匠心,从而间断面向未来的创新,并和时代前进的步伐相互融汇,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
  
  今年8月开始,他们之中的佼佼者报名参加了2017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经过五场竞赛激烈的初赛、复赛和决赛,最终选出10名为智慧上海绘就蓝图的“智慧工匠“。
  
  这些“能工巧匠”们集中在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的各个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创意、智能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工业机器人、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听听他们的故事,便听懂了上海的智慧未来。
  
  和机器人一起玩了十几年
  
  上海从来都是中国制造的桥头堡。在工业4.0时代,上海更是具备天然优势,根据今年上半年发布的《关于上海创新智能制造应用模式和机制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上海要力争成为全国智能制造应用的高地、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
  
  既然是高地,自然少不了智能制造的关键——工业机器人。今年的“智慧工匠”选树活动中,特意设置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竞赛专场,来自上海广矩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电气及机器人工程主管邓尉只用了18分50秒便操控工业机器人将七层道具按照“汉诺塔”规则进行搬运,最终在一根柱子上呈现出完整的“智慧工匠”和“临港集团”LOGO,获得本场竞赛唯一的一个“智慧工匠”名额。
  
  2006年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之后,邓尉便一直和工业机器人打交道,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编程调试、故障维修、选型方案等等全部了如指掌。在上海广矩,他主要负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开发,通俗点讲,就是根据企业的具体行业和需求,结合工业机器人的特点,通过开发的应用,操控机器人具体完成某项工作。
  
  十几年来,他的感觉是,工业机器人发展太快了,而且操作更简单了。以前操作机器人可是一个高级工种,不仅步骤复杂,要进行长期专业培训,界面也是英文的,至少需要大学毕业以上的人才能控制,但现在工业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更加“人性化”,操作界面都是可视化的,像Windows界面一样一看就懂,“现在很多工厂机器人的操作者,就是以前的生产线工人。”邓尉感慨,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和人“一模一样”了,无论是动作的准确度还是界面的人性化,都很完美,未来几年,随着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一定会加快上海制造业新一轮的产业变革。
  
  为国产机器人打call
  
  本次工业机器人竞赛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比赛所配用的工业机器臂中有两台分别为中科新松有限公司以及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制造,这也是首次采用国产工业机器人进行技能竞赛。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占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的30%,然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制造业的竞争力仍然较弱,随着机器换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掌握自己的“命运”最重要。本次参加比赛的英华达机器人的开发者,正是在“智慧工匠”选树活动竞赛之一——智能硬件设计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英华达科技有限公司机构工程师董汇丰。
  
  作为知名的电子代工厂,英华达几年前在生产线上陆续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但基本都是ABB等知名国外品牌,但却一直有一颗“造自己机器人的心”。董汇丰的参赛作品“YS01机械手臂”,正是由英华达自主研发设计的。
  
  2008年从上海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董汇丰一直在上海广达电脑公司以及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产品设计研发,近三年来,开始从事自动化项目应用以及非标机械手臂的机械设计工作。这次得奖的“YS01机械手臂”是六轴机器人,支持6/4轴双轴调变模式,拥有6个自由度(沿x、y、z三个直角坐标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和绕这三个坐标轴的转动自由度 ),能够柔性调整平面或者立体工作。与其他平面机器人相比,该机械手臂不仅能够快速准确移动,适应多层次工作,提高机器人工作效率,而且YS01机械手臂360%的工作范围,可以同时增加多个产品线。
  
  从无到有,“YS01机械手臂”得来不易。由于英华达并非机械臂的制造商,每次设计稿都必须交给专业厂商去制造,但往往因为工艺达不到要求,零部件出现些许尺寸误差,必须从头再来。“离最后期限只剩一个月了,但零部件还是在不停地调整,一个月我出了三次差,就算回到上海,也是两天一打电话,当时真是急坏了。”想做自己的机器人,董汇丰感慨,很难。
  
  如今,“YS01机械手臂”已经在英华达开始试运行,主要负责贴标签、贴膜等多道工序,一旦良品率超过95%,便会进入量产,进入更多生产线。现在,董汇丰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YS01机械手臂”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完善,争取明年底前推出升级版。
  
  为智慧城市寻找创意师
  
  利用基站定位数据、WiFi嗅探定位数据、视频监控数据等构成“城市天地人信息图”,加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人群拥堵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并与公安大数据联动,在地铁、火车站等公共区域识别犯罪分子……
  
  在智慧工匠的另一场比赛——智慧城市方案创意大赛上,这些旨在解决城市运营中“老大难”问题的方案,助力于上海智慧城市水平的提升,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大数据业务部主任工程师陈国润也凭借提出的《上海市大人流风险预警系统》获得“智慧工匠”称号。
  
  传统大人流的统计,通常利用闸机计数或现场点数,但对于外滩这样的开放式空间,这种方式无效,此前也有视频设备根据人脸识别统计人数的方案,但识别率、准确率十分有限。所谓大数据,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决策提供依据,或者对未来尚未发生的事实现预判,数据越多、维度越多元,生成的结论便越准确。因此,陈国润这套智慧系统最核心的设计思路便是,以多源数据关联,建立“城市天地人信息图“,可以对全市进行500*500米的网格化人流量分析,也就是说,将整个上海市分为无数个500平方米的小方格,可以针对性地对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方格统计当前的流动人数,并且根据当时的天气、交通、建筑等信息,对可能发生人群聚集风险的区域进行预警。
  
  身为电信运营商的选手,陈国润当然要拿出点自家的“独门绝招”,在此方案最为核心的数据采集环节,手机基站、Wifi 嗅探设备、摄像头、红外体感测试器等多种设备是主要来源,其中,电信运营商能获取的数据最多也最精准。
  
  在人手一部甚至多部手机的情况下,手机作为一种可靠的传感测量工具,对手机的定位,基本可以等同于对人流的定位。根据全市5万多个手机基站,基本可以对监测区域内人数,更关键是可以看出人流涌动的轨迹,从而可以对突发事件准备预案。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