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打造科创中心承载区 建设实体经济新高地

2017-9-13 05:33  |  来源:文汇报

  今年前六个月,松江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达284%,且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海尔智谷、正泰智电港、清华启迪等一批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和开工,总投资超过670亿元。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7%,工业税收增长62.23%。
  
  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上海的选择。上海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实干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建设G60科创走廊,正是对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转型发展,走出一条新路,体现郊区实力水平”要求的贯彻,未来的松江区要努力打造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高地。
  
  聚焦放大G60科创走廊品牌效应
  
  发力实体经济,松江区的发展路径是在砥砺奋进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
  
  去年年初,松江区筹划建设G60科创走廊。G60高速沿线的产业园区贡献了松江区90%以上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7%。这里集中着松江区六成规模以上的企业,集聚着4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松江区新增90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创新创业市场主体3.19万户,培育扶持双创项目234个。这些投资指向代表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6月,海尔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在松江区投资建设上海区域总部。此举是为其自主知识产权的COSMO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子。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内涵之一。目前,美国通用电气(GE)和德国西门子作为发达国家智能制造的代表,已经开始探索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将探索智能制造的中国路径,为不同层级的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成为“制造工厂的工厂”。而G60科创走廊的企业将会得近水楼台之利。
  
  7月,医药行业龙头企业修正集团在G60科创走廊投资建设上海高科技生物制药产业基地。基地将致力于研发生物新药、新制剂、生物类似物。此前,松江区与清华启迪签约,在G60科创走廊打造先进的分析仪器技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巨头的落户,也将有利于带动精密分析产业的生态。
  
  一批先进制造产品已经落地。首套国产化应用ALD技术的高效光伏电池生产设备投产;12英寸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下线;全球首条12英寸硅基液晶显示芯片封测生产线落地;国内首台小型便携式质谱仪诞生;3.6万吨世界最大六功位重型模锻压机研发成功;正泰电器750kV电力变压器一次性通过荷兰KEMA实验室权威认证,成功迈入超高压领域。去年以来,G60科创走廊共有七家企业上市。
  
  松江区还在进一步自我加压,上海制造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保持在25%左右。松江区上调目标,提出“制造业占GDP比重超5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超2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加减乘除”
  
  制造业引擎的重装上阵源于松江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加减乘除”。
  
  松江区减少对房地产税收的依赖,加强对制造业的要素供给,主动调整规划,直接将1000多亩房地产用地变为工业用地。去年起,土地减量化出来的经营性用地指标,三分之二用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与此同时,出台政策切实减免先进制造业企业的增容费,在不增加工业用地的前提下,企业得以扩大生产。
  
  借助工业用地供给增加的发展机遇,松江区始见“脱虚向实”的底气。今年前六个月,松江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27.7亿元,同比增长30.1%,增幅位居全市之首。
  
  改革首先需要确立各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体框架。对于松江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言,重中之重是减少制度性成本、加快要素流动匹配、放手科研创新环境。今年3月,松江区召开要素对接大会,提出构建面向长三角、辐射服务沪嘉杭的G60科创走廊。7月,沪嘉杭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打破行政区划,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进行产业链分工合作。其中松江区提供产业生态和人才吸引力。通过要素对接,一批股份制研发平台、跨地域跨国界研究院陆续落地。
  
  改革创新奠定“明日的繁荣”
  
  改革,动的是人的利益;干事创业,靠的是人的作为。
  
  动利益,松江区要求做实党建引领,全区干部迅速统一思想,强化反腐力度,逾160名各层级干部受到处分;反之,在土地减量化、“五违四必”中动真碰硬敢于负责的干部,得到人民群众普遍拥护,在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
  
  干事业,松江区广纳天下之英才。据了解,包括库卡机器人全球研发中心在内的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将落户松江区,库卡人才公寓等一批生活配套基础设施也已启动建设。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质谱技术专家格拉汉姆·库克斯,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主任、中央“千人计划”专家欧阳证等一批业界大咖也都近悦远来,选择在松江区创新创业。
  
  看长远,松江区打造产城深度融合示范区。随着区内代工企业转移、转型,松江区将持续调减代工产业工人人口,并结合“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对九亭、新桥、泗泾、洞泾四镇交界处27平方公里联动整治、统筹规划。昔日商贾云集、环境脏乱的洞泾贸易城10万平方米违建已经拆除平整。
  
  程向民表示,松江区今日之兴盛源于上一周期制造业的发展,而向先进制造业的进军将奠定松江区明日的繁荣。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