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阅读史,折射着城市精神培育、心灵成长的历史;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往往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力量和积淀。8月10日下午,余德耀美术馆内“大咖”云集,文人、专家、政府、代表济济一堂,畅谈读书体会,探讨阅读对人生、对事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起规划徐汇的公共阅读体系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成钢、徐国文,副区长陈石燕参加了此次活动。
如何连接纸本阅读和全媒体阅读?公共图书馆未来如何发展?阅读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徐汇应该打造怎样的阅读体系?首次以沙龙的形式邀请代表和区域内的专家学者共话城市公共阅读体系建设,区人大特别邀请了四位重量级嘉宾做主题演讲: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从“互联网+”和“阅读+”探讨了关于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思考;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读书生涯;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姜世峰分析了图书馆建筑空间演变的4个阶段,指出图书馆已经不能再单纯地被解码为狭义的图书中心,而是广义的信息资源中心和公共活动场所;上海城市天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俞斯佳则从一个专业规划师的角度畅谈对城市公共阅读体系建设的感悟。
沙龙上,“头脑风暴”时刻上演,同时,区图书馆即将改扩建、西岸图书馆完成选址、公用电话亭“变身”本周定音的一系列重磅消息,也令在座代表收获颇丰。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图书编辑部主任郑小芳代表提出出版社可以与“变身”后的电话亭合作,加强读本的推广;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厉笑影代表希望文人名家能走进校园给学生们以启迪,学校则应该更好地与社会资源相连接;区业余大学校长杜俭建议要有更多元的资本和元素加入到公共阅读体系的建设中。副区长陈石燕代表区政府进行了回应,表示区政府将继续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让更多走得进去、静得下心、读得了书的场馆在徐汇落地。
区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徐汇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履职的第一年。成立伊始,区人大常委会就一直在探索如何充分发挥代表的主体作用,以更好地帮助和推动政府工作,一同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徐汇区拥有丰富的代表资源,293名区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很多都是不同领域的翘楚,请他们更加深入地参与人大工作,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智一直是区人大常委会孜孜以求的。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代表的参与往往局限于实地视察加座谈交流,或者在常委会会议上的审议发言,参与度不够,让代表对一个议题无法做到有效的把握,后期难以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也让常委会的监督议题在审议前无法有效深入地开展。
“代表沙龙”是一种新的尝试。“沙龙”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人,聚会一堂,在宽松典雅的环境中,无拘无束,传播信息,从思想的碰撞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激起与会者的灵感。后续,区人大还会就不同的话题继续开展“代表沙龙”活动,通过形式创新,进一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为区域发展贡献力量,也为之后常委会开展相关监督工作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