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原创】

2017-7-8 09:04  |  作者:李星涛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已是数九第二天了。

  街两边,高大的悬铃木一天比一天消瘦,残留的黄叶不敢再在风中飘舞。怕一不小心,也会像昨夜地上的姐妹,站不稳脚跟,从此流落街头,再也回归不到天空。星光遥远而又幽静,不知它们落下的清寒会被那一片灯火接住,那光与光之间相触时的微响,又会拨动谁的心弦,让他颤吟出多少唏嘘和感叹?

  最冷的夜晚不是寒风凄雨,也不是冰天雪地,而是这冬夜的寂静。这种寂静是冷的冰凝,透明而又无处不在。你只可以感受到它的铁爪抓住骨头摇晃的震动,却又一丝一毫也看不见它冷酷的形容。仿佛一个隐形的巨兽,一口吞下了尘世的火焰,只剩下彻骨的虚空与浩瀚的清意,将你毫不留情地安放其中,就连灯光也被强行脱去了温暖的底色,怎么看怎么都像是冰的碎片,独自在平静的夜海上闪着寒光。

  手机关闭与打开都是一样,它早已变空。自己用血液和骨头护卫着的挚友,早已不在其中。当他们知道我已变成一介草民之后,便一夜之间拆断了我肋骨围成的栅栏,一哄而散。只剩下无语的疼痛,宛如深秋巨大而沉重的黄昏,哽在胸间。那孤单的手机慢慢变成了自己的耳朵,日夜倾听着自己的心跳。

  多少事急急切切,多少人来去匆匆。今天,以德报怨的人捂住伤口流泪,以怨报德的人抱着快意佞笑。孤独的太阳用旷世的孤独养育着万物,喧嚣的蚊蝇用无敌的翅膀传送着病毒。这个世界有些道路早已应该断绝,有些道路却可以当成花蛇,泡制成可以疗伤的药酒。没有人敲响门板,只有自己用心敲击胸骨,没有人站在天涯尽头引领道路,只有自己用目光一步一步铺平坎坷。得失之间,我悲愤哽喉,而目光所及,又无不落叶飘零,霜声一片。

  一切都在等待,泪珠可以开花,梅枝可以燎原。无助的我此时却无比相信太阳,它一定看见了我身边发生的一切。不然,天庭哪里会有雷霆和闪电,世间哪里会有地狱和天堂?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记住了这振聋发聩的呐喊,同时又无奈地看见拿着卑鄙通行证的人大摇大摆地走到另一个人的墓志铭前,弯腰鞠躬之后,转脸捂嘴,嗤嗤窃笑。对着现实,我必须承认我不合时宜,但我又怎能随波逐流?我宁愿痛苦的醒着,也不愿麻木的睡着。胸腔的峡谷中,大风呼啸,白霜皑皑。一个人也可以算是马帮,只是没有了那叮当叮当的铃声,只有心跳的节奏,带有热血的喷涌,击打着千年的绝壁。

  忽然想起白日里一位领导的谆谆教诲:“我只说你写了那么多文章,对于市井应该观查得比我们清楚,可现在根据你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看,你的那些文章毫无价值。你既没有世事洞明,也没有人情练达!”当时听了他的话,我真想扇他两个耳光,因为像他这样的小人,哪里配在我面前谈起文章二字?!但现在想来,他的话也未必没有道理,只不过是戳到了我的痛处而已。就像有人向孔乙己讽刺他半个秀才也未捞着,孔乙己脸上也会笼上一层灰色一样。细细想一下,自己在社会的舞台上,除了偶尔能拿出几篇小小的文章之外,剩下的也的确就只有硬瘦的身子了。至于拍马逢迎阿,谀奉承之能事,我一样也没有学会,举步维艰,屡遭暗算,那也只能是理所应当了。在这位所谓的领导面前,那些文章本身所具有的力量与社会暗暗运行着的力量相比,是多么的渺小而又让人可笑,这可能就是当今文人的尴尬与悲哀吧!

  面前楼房里的灯光一盏一盏灭去,眨眼之间,干脆得很,仿佛没有过程。这让我不由怀念起乡下奶奶的煤油灯。冬天的晚上临睡前,奶奶憋住气往煤油灯吹一口气,可煤油灯的火苗儿却只是向焰心外微微倾一下身子,飞快地凌空一旋,马上又反弹回来,站定。像这样的动作,火苗每天晚上都要调皮地重复很多次,这才突然“嗤啦”一声跳进夜海里,不见踪迹。只留下通红的火芽儿,缓缓变黑。而城里的灯火却全然没有这温情的过程,只清脆的“吧嗒”一声,便把楼层陷入巨大的黑暗里。也许是刚住进小城不久,我还没有来得及麻木。在我的眼里,此时的楼房一律都像是挣脱了喧嚣的巨人,开始低头认真地思考着什么。也许是白日里的孤单和封闭,也许是内心的钢筋和冷漠。我甚至可以从微微波动的夜色中,感觉到了它们思想的波动。这一幢幢橡树一样走不动的物体,一定有要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它们也一定有自己的语言,只是它们的表达方式与我们不同而已。

  头顶掠过一阵雁鸣,带着羽翼扇过的风声。在这样的季节,愿意趁着如此寒夜赶路的,恐怕也只有大雁了。我想,它们之所以日夜兼程,不仅仅是因为要去寻找春天,还应该有对明枪暗箭的躲避,还有对无数觊觎它们眼睛的猜忌与怀疑。如此冷夜,它们应该停栖在一片沙洲之上歇脚,或者围在一片温暖的芦苇丛中做梦。但它们没有,它们选择了隐形的黑夜,选择了高高的寒空,选择了在黑夜的高空中飞翔。忽然想起《后赤壁赋》里的句子:“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裳,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对苏子来说,其仙风道骨应该遇到孤鹤,而对于我等凡尘俗子,能听到夜半雁鸣,也算是尘世之大幸也。倘若还有所思想,那应该更是庆幸了!

  前面是菜市场,一片虚空,静的怕人。过分的喧闹带来的必然是死一样的寂静。水泥台,石棉瓦大棚,凌乱的菜叶、鱼鳞、羽毛、水迹、空中晃动着的拥挤的人影……一切都还保留着白天里万丈红尘的幻象,却又全部像脱去色彩和声音,宛如一部古老的黑白电影,正在无声地放着。公正,计较,吵闹,交易,宰杀……在这里演绎又在这里结束。明天还会上演,明天还会结束。一种生命进入另一种生命,被消化吸收,变成另一种能量,融入尘世,继续着另一种计较、吵闹、交易,继续变成生活的河流,浩浩汤汤,滚滚向前。喧闹是漩涡,寂静也是漩涡,对应着这怕人的漩涡,我的眼光掠过夜空,不寒而栗。

  回到小区,上楼的脚步响彻楼道。心里突然滋生出踩着一个人的肋骨向上攀爬的感觉。心轻轻悸动了一下,但瞬间又平静下来。这些日子,自己始终被一股邪恶的力量所压抑,从来没有攀爬向上的欲望,跟没有踩踏别人肋骨的想法。躺在床上,干脆地熄了灯,让梦带着自己,一路顺顺当当地走进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在圣彼得堡的大街上,我继续披着寒冷的夜色,走着属于自己的夜路。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中国  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