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老屋转转【原创】

2017-7-7 11:08  |  作者:吴锡镇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在城市林立的钢筋水泥狭窄的天空,却时常想要到回老家那老屋转转。不为别的,只想抛开城市生活的面具人生与虚拟空间,回到儿时真实的岁月。于是,找了个时间回到老家昔日的老屋转转。

  老屋坐落寨头,伤着风雨伤着岁月,昔日优美的风景孤零零萧条着,一如垂暮老人佝偻着身子。看着随岁月疲惫真的老去了的老屋,我心中如打翻五味瓶。

  大门及门框被温柔得骨头都发酥的风“噗噗噗”地吹落,纯粹像老人掉落了门牙洞开。从门牙往里看,黑黑空洞,也许是眼睛的光线还没调节过来,苍凉中带着几许无奈的悲怆。

  走进堂屋,仿佛看到我父亲的脚从山上田埂草地泥水中一脚踩进来,喘着气挂好斗笠脱掉草鞋赤着脚啪嗒啪嗒走进火炉,坐下,卷烟,抽烟叹气。烟雾便在温柔善良的母亲的问候中弥漫开来,父亲脱下摆在堂屋地脚枋旁的草鞋冒着水汽,一草鞋的诗意便盎然升起荡开到我心灵深处,情丝缠绕在心头打了永久的结;羸弱的母亲背着满满一背篓柴火一颤一颤走上门楼石板街走进黑矮的小屋。仿佛看到母亲的背篓里不是柴火而是一轮红日一弯蓝月,是我儿时或者一生的向往和希望。

  穿过堂屋走进坐屋左侧的灶房,比简谱还简单的线条令我忧伤到一种能驾着白云触摸蓝天的高度。灶房里有母亲的盐罐油罐筷子碗盏,有母亲的鼎罐锅子锅铲撑架灶台碗柜,一切都是母亲的。这些都是母亲大写文章的素材是母亲写意人生写意山水的颜料。灶台用屋山头风火墙拆下来的老砖粗制而成,厚厚灰尘下白色的瓷砖油垢满面,犹如煤窑口刚刚拉煤出来的煤工。简易的黑烟囱毫不畏惧地把头伸向低矮的窗外,曾经吐出的黑烟不分早晚与如盘风雨顽强地较量抗争搏击过,风雨再大,母亲亲手勾勒出来的浓烟也毫不退却。母亲与时间争抢脚步的身影如今只粘在烟囱内壁厚厚的灰尘上。那些油罐盐罐鼎罐锅子砧板菜刀碗筷甚至火柴都还是按母亲生前的习惯静静摆放在原来的位置,锅铲还是挂在筷笼边碗柜枋的钉子上,十八年了一动不动。母亲对那些餐具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她生火煮饭切辣椒拍生姜拍蒜子切葱花下油撒盐炒菜等等动作娴熟得只要伸手闭眼睛就能摸到。这是娘摸了一辈子发了黑发了呆的锅灶,比我三十六年来在黑板上挥舞粉笔勾画太阳勾勒地理山川简图还要顺手。没有电源的电灯吊在灰尘扑暗的电线末端,孤零零地坚守一隅空间。我举起相机喀嚓喀嚓照了几张相,就那么几个景象,一眨眼就长出许多心酸的芽,悲从中来,不能不怀想不能不让我心里褶皱崎岖丘壑纵横。风荡漾起来,沟沟坎坎弄乱了我心湖波澜。

  转到坐屋右侧父母睡觉的黑黑小房间,“配就姻缘山坚海固,结成佳偶地久天长”父亲的毛笔字还在柱子上顽强挣扎着残喘着它们的生命,墨香早已褪去,笔锋遒劲入木三分的力道和结构紧倦飘逸的字体却还在张显着父亲严谨而潇洒的个性,发黄的红纸像久病的人的脸没有血色地依附在发黑的柱子上,一种任他老去的无奈悲怆耷拉着。这是我结婚时,父亲带病硬撑起身子给我写的结婚对联,已成父亲留给儿子最后的一点遗物最珍贵的一笔遗产。我端起相机照下对联,虽不很清楚,尚能依稀可辨。无论如何要保存,尤其心底深处。一幅儿童向仙翁献寿桃的年画徜徉在昏暗的小房间另一面壁板上默默与时间赛跑。它见证父母亲对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对儿子儿媳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床铺一动不动静静参禅,似乎还在等待我的父亲母亲重返光顾。

  吱地推开门,走进堂屋神龛后面更黑暗的小房,打开后面小窗,门背角凌乱地堆放着的儿时的玩具映入眼帘。玩具们毫无生气地缩涩在角落,往事便如烟般飘过:童年的我们很聪明,砍一截油树叉,割一丝橡皮筋,轻巧做成胶箭(弹弓),拿着胶箭把流星般飞过头顶的小鸟或者果园菜园树上篱笆上的小鸟射落,我们大呼小叫跑过去抢夺我们射落的成果。或者兴冲冲砍来一小截茶油树用刀细心削成陀螺(我们叫转猪),偷来母亲缝衣针在锥体尖端钉上以减少与地面的摩擦。我们拿起油棕叶或构树皮做成的鞭子一甩手抽去,看那架势就知道我们想要把整个地球抽翻。我们一鞭子一鞭子抽,直把转猪抽到定根。这时,我们就趴下身侧耳贴近它,用耳朵感受它高速转动发出的呜呜声,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享受。我们常常打转猪比赛,比谁的定根时间久,比两个转猪相碰看谁的先倒地。我们兴奋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撅着屁股跳着跑着吼着抽着,根本不在乎汗水鼻涕洒满一地。我们还从山上砍回来小手杆大的两根直杪杪的茶油树或青杠栗树,于离地面五寸至一尺五寸高的地方用凿子凿出眼,安上两片修好的带勾的脚套,做成马脚(高跷)。那是雨天我们出行串街绕寨的工具。我们骑上马脚在冰天雪地里打架,掉下马脚的算输。好多趣事一一浮现。现在看它们毫无生气地堆靠在门背角落,让它们昔日的主人对过去时日无端怀恋,再次感受小时候天空的晴朗蔚蓝。我弯腰摆弄它们,灰尘沾满双手,心思随灰尘唰唰抖落一地。

  我拉开后门,古树参天绵延而来的后龙山岭直抵老屋后的小块菜园。我用手使劲抠了抠门枋,小时候雨中情境倏地闪现:还没上学的我就常靠在腰门上拍着小手看屋檐老瓦看菜园包谷叶、海茄叶、辣椒叶雨水滴滴答答。看得高兴就朝火炉浓烟熏得睁不开眼围着锅台团团转的母亲喊:“娘,哎,落雨喽落雨喽,落瓦雨,包谷海茄都落雨!”母亲笑笑继续忙她的活路。听到我的欢叫,比我大二岁多的二姐兴奋得跑来与我一起分享雨中的包谷海茄辣椒景致。

  走出老屋,仰望沉沉的屋檐,落了瓦片伸出朽烂得只剩一根骨头筋的杉木楞子再次勾起我的记忆,小时捉麻雀那影像在脑子忽闪了一下:架单梯爬屋檐伸手掏麻雀窝是我的强项,不顾麻雀娘在另一栋木房瓦上跳来跳去惊恐不安地叫唤,我扛来单梯架好,爬到屋檐挽起衣袖小手伸进盖瓦与扁椽缝隙间的雀窝,里面肉乎乎没长毛的小麻雀被我连窝拽出,五只小麻雀以为我是它们的妈妈,叽叽叽叽伸长脖子张大还未退却黄皮的三角形小嘴不停地摇晃等待喂食,我端着鸟窝一步一步小心蹭下楼梯拿去向正在堂屋打草鞋的父亲表功,满怀喜悦一脸兴奋。父亲看一眼小麻雀停下手工活虎起个脸说:造孽,快放回去,麻雀小气我们喂不活。再说,你把崽崽捉了,它娘要愁死的!听了父亲的话我二话不说,又爬上楼梯,把雀崽和窝原封放回。麻雀娘还在一边跳来跳去不安地叫唤。

  父母怀揣孤独的幸福,在岁月时光中踮足翘首,前途一片阳光灿烂。可是他们满身荆棘,足下一片潮湿泥泞,就像现在的老屋在风雨中飘摇佝偻着身姿走向时间隧道那端。他们走过一道山梁,前面是一道深沟,他们翻越深沟眼前又是一道山梁,上得山梁前面还有一道深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不断攀爬山梁跨越深沟,不断前行!

  看着想着这一切,心中五味杂陈,把酒临风戟指苍穹的豪气早已消散,花前月下情意绵绵的婉约也早已遁形。看着老屋,我忘却了人来人往形同陌路的城市,忘却了几十个春秋描绘灵光的黑板粉尘与知识接力所付出的努力与辛酸。

  在油菜花开的季节,略带冷意的风吹得心一丝丝苦凉一丝丝落寞。冷风拨动着灵魂深处每一根生涩的心弦,吹拂着心海每一朵摇晃颠簸的浪花,海水拍打着一弯又一弯的崖岸淘洗着一处又一处角落潮涨潮落,哗哗哗哗水花崩珠碎玉。每颗神经吊着沉重的忧伤,犹如娘经营的菜园架子上葫芦瓜沉甸甸七上八下坠着。每颗神经吊着沉重的音符,就像父亲常年一阵轻一阵重的咳嗽声在老屋飘飞。

  离开老屋,回首怅望,臆象中老屋檐口麻雀吵闹声淹没了我内心涨落的潮汐,屋檐整齐的雨滴串珠般坠成雨帘模糊了我能洞穿学生心扉洞穿人间冷暖的视线。离开老屋,我却分明看到,老屋伸直了佝偻的腰身焕发出青春活力变得青春美丽起来,老屋所在的山村也焕发出春天的风采,正沐浴在湿漉漉绿色环绕的朝霞怀抱中。

  会褪色。


  作者简介:吴锡镇,中国散文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贵州省诗词学会、黔东南州作家协会会员,黔东南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在《中华诗词》《中国散文家》《中国校园文学》《南风》《文萃》《杉乡文学》《散文诗》等发表文学作品逾50万字,多篇散文、诗歌、对联入《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中华诗词作品集》《黔东南文学60年》《母爱颂》《青春的脸》《敢叫日月换新天》等文集。散文、诗歌多次获奖,出版《松竹心语》,著有散文集《山根溪流》。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中国书籍出版社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