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感悟【原创】

2017-7-3 10:22  |  作者:林杰荣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漫长的岁月中,它所留下的痕迹是如此的令人印象深刻,以一叶之轻,率众生之口,信步闲庭,横跨古今,从历史的那一头悠悠而来,淡然地欣赏着皇朝的兴灭和社会的变迁,仿佛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迫使它停下从容的步伐。在浩浩荡荡的岁月长河里,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强劲的生命力沉浮激荡,不断地卷起一朵朵晶莹闪亮的浪花。

  它从高山走来,氤氲的雾霭是它的温床;它在雨中成长,清凉的甘露是它的营养。每逢开春之际,风若飘絮雨如丝,它便开始贪婪地吮吸天地之间的精华,抽芽吐蕊,舒枝展叶,誓要在这新春的绚丽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绽放出属于它的灿烂。

  它是卓雅的代表,它是坚韧的坐标,它是朴素的象征,它是谦虚的记号,人们对它的赞誉之声古已有之,所谓“南方有嘉木,临风自独立”正是对它的最好写照。

  它能够带领人们走进内心的世界,它能够指引人们探掘精神的境界。品味它,能够赋予肉体众多的玄妙,品味它,能够体验灵魂自由的飞翔,品味它,能够感知属于每一个人的独一无二的道。

  淡淡一口饮咽下,浓浓唇齿留甘香,素色清香固然是令人心旷神怡,然而那一抹若有若无的甘醇则更是让人魂牵梦萦。无怪乎诗仙李白也不禁生出了“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的感慨。

  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愉悦松弛的心情会将人们带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幻想场景,这便是它在意境上的魔力,正如古诗所云“拂面春风笑靥开,味同甘露润灵台”,它能够令人在顷刻之间缓解压力,忘却烦恼,将愁绪转换成闲适,甚至将原先美好的意境升华至更高一个层次的境界。

  品味它不仅能感受到深远的意境,更能领悟到深刻的哲理。其中最为凸显的莫过于“和”与“静”二字。

  “和”者“中和”,不偏不倚,均衡持平。正是印证了中国数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中庸和谐之道。它能够让人达到的是一种内外和谐的境界,是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统一包容,在品味的时候细细感受真气、真香、真味的微妙变化,从而领悟道法自然的真谛,坦然地敞开心胸,享受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交融的精神感受。

  “静”者“清静”,安详,闲雅。从古至今,但凡修身养性、追求自我之道者,无不重视“静”之修炼,于是便有了《大学》里谆谆教导的至理名言“静而后能安”,也有了诸葛武侯流传千古的绝世佳句“非宁静无以致远”。细细品味它,感受一下何为平心静气,摈除一切浮躁悸动,逐渐让自己的心踏实下来。

  淡中品至味,这或许是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吧。对此卢仝的诗描写的最为细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其中包含的对超脱人生、大彻大悟的追求和对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正是此道中的至高大道。

  作者简介:男,笔名林邪云,1986年出生,浙江奉化人,《羲之书画报》签约作家、真爱文学网编辑、《昆嵛》文学签约会员、中华诗词研习会成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在《检察日报》《浙江工人日报》《西藏法制报》《贵州大学报》《南昌日报》《眉山日报》《榆林日报》《博尔塔拉报》《张家界日报》《淮北日报》《江城日报》《羲之书画报》《包头晚报》《孝感晚报》《汴梁晚报》《奉化日报》《人生》《散文诗》《开州文苑》《雪窦山》《汉之南》《水月湖北》《中国诗》《天涯诗刊》等各大期刊中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多次荣获市级以上文学奖项,作品入选十余部文集。著有长篇小说、诗集各一部。2014年入选《中国当代作家书画家大辞典》。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