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干【原创】

2017-7-3 08:41  |  作者:杨强劲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深埋在泥土之下,经历漫长时光的积蓄和酝酿,终于等到了白霜的磨砺,一切便欣欣然有了露头的迹象。红薯就是在这样一个秋深冬浅的时节被母亲捧了出来,仿佛还未褪尽泥土的温润,出土的红薯含蓄而温婉,周身包裹着一层均匀细密的泥土,个个憨态可掬,被放在有阳光眷顾的场所中,暖洋洋的给我们带来冬天的味道。

  记忆里,带着泥土芬芳的红薯常常堆满小院的一角,于是,母亲总要细心地挑出个头大表皮完好的放入地窖,个头略小一点的做成红薯干,作为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很是喜爱的零食,而这个过程全然是个复杂的技术活。

  首先,要挑一个冬日明媚的午后,在屋前支口大锅,倒上水,放上竹篾编制的蒸笼,底下架上粗细相当的柴禾,这时,我们在院落里,蹦来跳去,你追我撵,嬉笑玩耍,炉膛里红红的火苗惹得我们一阵一阵的欣喜,不亦乐乎,而母亲则要把洗净的红薯分批放到火烧得正旺的蒸笼里蒸煮,待熟透之后将绵软细腻的薯块剥皮,切成食指宽的长条形,铺开放在竹编的火炕架上,炕到最适宜的咀嚼韧度为止。而我们是很乐意做薯条韧度品鉴的,一根一根塞进嘴里,直到觉得吃的差不多了的时候,才告诉母亲可以了。母亲当然能够轻易识破我们的小把戏,她嗔怪的把炕好的薯干充分晾晒,放入瓷坛或其它密闭的容器中,贮藏半个月的时间,这时候,经过自然发酵的薯干表面就会长出一层白霜,叫“薯霜”,这是薯干里溢出来的薯糠,至此,美味可口的红薯干才算做成了。

  其实,现在想来,那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或许并非是制成的薯干,而是在蒸煮的过程中,从锅沿的缝隙肆意弥散的那股浓浓的香甜。

  一转眼,这些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早已记不清这样的场景出现过多少次,但每每到了冬天,我总能感觉到一缕醇厚浓郁的薯香味弥漫在周身,那是带着母亲的味道和家乡的炊烟味的,它不经不慢的氤氲着我们的内心,柔韧有度,郁而不腻,仿佛再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了,尽管现在的超市里总摆着各式各样的薯条,这个味那个味的,无比标榜自己的独特与美味,但我总以为那些过于机械化,丢了薯干、阳光、冬天的本味。

  现在,由于我们都已成年,母亲也不再制作红薯干了。但记忆里的一幕就如同“薯霜”一般,密密的覆盖在我的内心深处,以至于每到这个季节,走在大街上,我常常会被烤红薯的摊子吸引,因为那里有母亲烹制的红薯干的味道。若遇几个人一起围拢在摊前挑挑选选的时候,寒冷的日子,冰凉的身体一忽儿就热乎乎的,继而,在离开时,就要带着恋恋不舍的感情了。

  我深深的觉得,冬天,只有有了母亲的红薯干,才是真正的冬天,温暖的冬天。

  作者简介:杨强劲,安徽省肥东锦弘中学校长室。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