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灵光在飞升【原创】

2017-7-1 15:49  |  作者:刘子铭  |  来源:上海文艺网


  烛光晃动,香烟飘渺。一支不灭的油灯伴随一位老人不息的魂灵。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这是一个圣洁的夜晚,这是一个灵光飞升的夜晚。
  
  奶奶静静地躺着,躺在她睡了多年的火坑上,身上披着鲜红的新被子,被子上绣着美丽的凤凰和一个庄严的奠字。
  
  这个夜晚,我为奶奶守灵。据说人是有灵魂的,当她离开尘世后,她的灵魂仍然存在,有的升入天堂,有的落入地狱。
  
  我想,奶奶的灵魂一定会升入天堂,因为奶奶是一位慈祥、善良的母性,更是一位乐施而伟大的母性。她的十个子女可以作证,她的媳妇可以作证,她的孙子孙女可以作证,她的乡里乡亲、街房四邻可以作证,她的堆成山的纸钱可以作证,来探望她的泪眼可以作证。
  
  奶奶是睡去了吗?轻点,请不要搅醒她。她就象往常一样静静地睡着,面带笑容,或许,她此刻正在做着甜美的梦?也许,她已蒸出热气腾腾的馍等着孩子们从田间归来;也许,她正在端详着花堂之上的孙媳妇;也许,她正在抱看自己的曾孙哄他玩;也许,她正在做着她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也许......
  
  也许,她正在梦中呼唤我们的名字。
  
  奶奶,您在唤孙儿吗?我听到了,我听到了你的叮咛与嘱托。
  
  奶奶最疼我了,我是家里最大的孙子,我的童年记忆里是充满了奶奶的关爱,是她一把屎一把尿地抱我长大,是她用那不全的牙齿把花生和伙烧嚼好了喂我。我总是忘不了与奶奶在一起的日子。
  
  在我小的时候,奶奶总是拉着我的小手,迈着那双从旧时代走来的三寸金莲,带我去乘凉,为我扇着芭蕉扇。多少个夜晚,在星空下,奶奶为我讲述一个个诱人的“瞎话”。每逢过年了,我总是追着奶奶问,还有几天过年,奶奶便扒着手指头告诉我年三十的日子。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不知多少关于“年”的故事都是奶奶告诉我的。
  
  上学了,奶奶总是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人了得有学问;上大学了,奶奶又嘱咐我多注意身体,要学会做人,并希望我将来能出人投地,有所作为;每次临行前,奶奶都要送我点零花钱,让我买点好吃的;放假了,我第一个要看的便是奶奶,我总爱偷偷的蹲在奶奶身后,蒙住她的眼,非让她猜猜我是谁,奶奶总能一口猜出来,:“东,东回来了”。然后我便搂着奶奶撒起娇来,接着奶奶便会拿出好东西让我吃。奶奶做的饭可好吃了,不知为什么,奶奶亲手做的饭菜总是那么香!我多想再美美地吃一顿奶奶亲手做的饭呀!
  
  奶奶是一个伟大的母性,她为这个家庭操碎了心。料理家务是奶奶的绝活,听大人讲,奶奶是用树皮树叶把十个子女拉扯大的,他们的衣服都是奶奶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我的小虎皮帽子还是奶奶做的呢。记得小时侯,我曾问奶奶,您的大拇指怎么是弯的呢?奶奶说:“给你爸爸他们做针线活累的!”那时的我就半信半疑地相信了,其实这是真的。
  
  奶奶过了一辈子穷日子,正是她的精打细算才拉扯着十个孩子长大成人,而且小日子还过得井井有条,人家都非常羡慕。就连在病榻上,一张纸还得分成两份用,时刻提醒千万别烧包,有了钱也得省着花。
  
  再为奶奶送份纸钱吧!我跪在奶奶的灵前,为奶奶化好纸,就让这火热的纸钱捎去孙儿的一片孝心和一心祝福吧。
  
  我骄傲!因为我有这样一位伟大而慈祥的奶奶。奶奶今年九十一岁了,是一位历经了几个朝代的老人,一位历尽风雨沧桑的老人,也是一位跨世纪的老人。她曾给了我们多少无私的奉献和伟大的爱呀!奶奶走了,但她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无穷的力量。
  
  昨夜,是奶奶这辈子最艰难的夜晚,也是她老人家最后的夜晚。这个夜晚,她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与病魔斗争、与生命抗争!她不愿离开这个人世呀,这里还有她太多的牵挂,她总是认为一定会好起来,“我脑子糊涂了,等好了以后再说”。
  
  而今夜,她老人家依然躺在那里,就象昨天,不过少了些痛苦,她是安详的,平静的,我仿佛依然可以听见她沉重的呼吸,听见她唤我的声音。
  
  可惜奶奶临终前没有说一句话便去了。
  
  奶奶,您要说的话,我们都记得,您就安息吧,您可以歇一歇劳碌了一辈子的心了,您老人家的教诲是孙儿一辈子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呀!
  
  我总觉得奶奶没有离开我们,她还活着,好象一会儿便会醒来,与我们唠嗑,一起喝茶。
  
  傍晚,下起了雪。
  
  窗外,一片雪白,就象奶奶圣洁的灵魂。飘飘的白雪可是为奶奶铺一张圣洁的地毯,迎接她去美丽的天堂?
  
  不知何时,已繁星满天。这是天使的泪光吗?
  
  我想,那一定是用来照亮奶奶远行的路的,陪伴这颗孤独的魂灵。
  
  不!您不孤独!子孙们的心与您在一起,永不分离……
  
  母亲
  
  文/唐本年
  
  我的母亲今年98岁了!她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生育有6个儿子。过来的人都知道,在国家和人民正处于战争与解放、困于阶级斗争与建设的时期,这样的家庭生活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当记忆的一幕幕,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守住中国人的道德底线。”等活动的深入开展而拉开时,我也进入到了由童年、家庭和母亲等诸多词汇组成的悠悠岁月:勾起了我对父母亲在艰难困苦中、维系家庭和养育子女的往事、以及参与整个历程的深深地感慨。
  
  解放初期,我的家住在湖南津市市的河街。一次深夜失火,逃出来的四口之家蜷缩在解放路一家公司门面街沿的屋檐下,度过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那个别开生面的夜晚。倾家荡产后的父亲,为了生计,经水运朋友的介绍,带着两岁的儿子到沙市航运部门求职。临走时将五岁的我寄养到了乡下外婆家。
  
  在我15岁从长沙探矿机械厂下放农村,辗转湖北、回到阔别的新家时,已是周矶供销社副主任的父亲,把我从外婆的身边接回来。这时我才知道屋里从我离开时的四口人,已发展到了八口之家。而父亲每月30多元的工资,就是这个家中惟一的经济来源!
  
  俗话说的好:“儿多母苦!”这话一点不假。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深深地陷入在父亲的收入与家大口阔、形成“杯水粒粟”的窘境!母亲在柴米油盐围绕锅台转的同时,迫于生活,她不得不选择兼为供销社、学校和粮管所的单身职工、以及街坊烈军属家庭的老人缝补浆洗。以此得来的微簿收入,补贴家庭。
  
  母亲因生育多、缺乏营养,身体一直不好。每天除了料理家务事外,还要面对几大木盆要洗的衣服。特别是在冬天,气温低至零下几度时,常常需要用棒槌打碎河冰才能够清洗衣物。这对于身体強壮和手肤健康者都难以长时间承受地刺骨寒冷,却偏偏落在患有遗传性湿疹的母亲的一双手上!每到寒风刮起,母亲的两只皮包骨的手,便横七竖八的干裂;那一条条血口再被肥皂、碱性和冷水浸泡,一种割裂般的疼痛,对于一直帮她的我是最能体会的!(因为我在6个孩子中排行老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每逢冬季遗传性湿疹裂手,也最为严重。)
  
  忙碌了一天的母亲,在做完家务和安置孩子入睡后,晚上还要纳鞋底、袜底和做布鞋、棉靴等针线活,趁早市出售。那一针一线至深夜的熬煎,把生活地艰辛与希望,抒写在每一个日升月落之间的星空与梦想——不知是排遣寂寞?还是母亲从针脚的行间憧憬到了未来?我偶尔还能听到母亲小声哼唱的乡间湘调;以及俗语“钱是人的胆,子是父的威。”带来的骄傲、和愉悦心情中,激发起的自励性的自言自语······。
  
  在母亲里里外外忙不过来时,父亲让我从熊口调回周矶货栈工作。鉴于乡镇市场的情况和需要,我每天凌晨4点多至11:30上班后,即回家主动承担起做饭、洗衣,喂养鸡和猪等家务;还要让中午放学的小弟们回家能够及时有饭吃。为帮助家庭和替母亲分担,喜欢读书的我小学毕业(其间有工作)即没有条件继续上学。更没有履行货栈领导要求下午去单位坐堂(而放弃一种自学的机会。)
  
  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总是伴随着国家和社会现象而甜酸苦辣的;三年的自然灾害,粮食紧张。这对于贫穷中的家庭无疑是雪上加霜!得益于周矶农场一片荒芜的土地:于是,才有了母亲跟邻居、带领大一点的孩子,去农场捡拾收割后散落在田地里的零星粮食,和割柴草做燃料。并且用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让我们即分享丰收的喜悦,又品味到劳动带来的温饱日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父亲起早贪黑、夜以继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在1958年还出席过湖北省的劳模大会。因此,父亲与上学中的孩子很少有空相处;自然,五个孩子哪个上几年级了,他也搞不定。成长中的子女却能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虽然沒有文化,讲不出个大道理。但她用行为精神示范勤劳、朴素、善良和担当的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母亲心灵美的形象一直在我的眼里和心中,影响着我的成长和思想行为;于是“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乃百事之首”的做人目标,从社会到家庭,才一步步地趋于我的脚下:
  
  七十年代初父亲退休后,工资更低了。而当时,病休在家只有生活费而给家里办事要经费的、和下放农村后回家拿钱的小弟,都要找没有经济来源的母亲开支。于是,自1961年3月起至1982年7月,我每月自觉而紧巴巴地凑足五分之四的工资交到母亲的手中:即从最低工资时的18元给13元,到最高工资时的53元给40元,含在部队当兵每月6元寄5元。连续20多年一直自觉地尽一个长子、一个大哥的义务,帮助父母亲抚养孩子。
  
  在受母亲的影响与尽孝、担当的20多年里, 我的手中每月只有5至13元钱的生活和杂支费,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哪里工资高就到哪里去!根本不管连续性而丢了九年的工龄。一直最后去食堂买残羹剩饭。因此,我喜欢包食宿的工作,常年中可以不花一分钱。这也是我能应对一切的人品底气之一!与人从油田对调到地方银行工作时,我先吃住在家中,每月交给母亲全额工资。结婚时妻子只有24元工资,按婚前说好的、每月给娘家10元抚助金,给婆家10元伙食费。所剩4元钱,就是她一个月里上班吃早点和买日常家庭用品的钱。
  
  50多年历经工农兵商,我把青春奉献给国和家(退休后又在深圳平安金融集团公司打工,能在艰难中坚持做五年的成功者,因每年都有业绩滚雪球而月月连续提成的利益,在职时的人赶都赶不走。但我为带头履行与六兄弟每人每年两个月轮流伺候母亲之约,不惜再度牺牲个人利益而辞职。)回过头,我从别人的休闲与功成名就后的倜傥、潇洒和寻欢作乐带来的窘迫、及干扰中争取时间,寻找学习和奋发进取的机会,来弥补先天不足导致的艰难和尴尬;侘傺而倥偬在少壮时为成全家庭和别人,没有条件读书和努力的悲哀。执着在腐化堕落的社会风气形成的流汗、流血、又流泪的悲怆遭遇中,以人格抗衡邪恶、昭示对尊严生活地不懈追求!这也是母亲的精神延伸与翻版。
  
  “一娘养九仔,九仔九个样。”——是母亲的表率作用形成的“大爱无言”的生活氛围?是个人的内在底蕴、临界时的双向选择与把握?还是······?“一娘养九仔,九仔九个样。”的俗话,千百年来遍地开花在每一个家庭、母亲与子女的面前。总会立竿见影!
  
  而一个祖辈贫穷得、由文盲母亲尹华珍、半文盲父亲唐家富组合的大家庭中的子孙:已是一个个大学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中科院院士;及作家、诗人或企业老板······横空出世在国内外。它仿佛绿色铺向大地和空间、延伸至一代代梦之密码,离不开一种启迪与支撑的核磁共振;那就是一句适时而刻骨铭心的话、与一种行为精神的表率形象默默地抱负与担当:接力源远流长地淌出社会、事业和民族所需要的精神滋润;与灵魂置入根深叶茂地栽培至顶。久经风霜的存而不论啊,总是以行为寂静无声地在伴随着不可或缺的良知轮回!
  
  人,谁无窘迫之时?甚至于无奈一生!但无论是大环境、还是小门槛,心灵里的一面镜子,是母爱、更是你自己的心态——永远都像月亮映着太阳;那些黑灯瞎火之地,才有灵性的智慧和抱负的勇气之光、如螢映照着梦想!把国格家风中的母爱·爱母之德性,传承、定格在民族的前景与现实。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