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母亲【原创】

2017-6-30 10:54  |  作者:曾其祥  |  来源:上海文艺网


  新疆唯一修建国门的地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兵团十师186团团部所在地。岳母被当地人称为“国门母亲”,缘于她1962年开始守在那儿,家与国门只有200米距离,50年未曾游览过,初听此说,很多人觉着不可思议。
  
  2012年,我们回家看望82岁的岳母,闲来带她到处转转,当来到国门前,岳母说她是第一次看到国门。我们惊讶了。岳母1954年从山东入伍进疆,1962年随岳父来到国门边,至今,家仍安在那儿,半个世纪春秋相伴呵,在那儿种地盖房,生儿育女并养育孙辈,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在守此边境守此国门,从没有多走几步去领略此景一次?
  
  回答是没有。
  
  国门始终披着一层神秘面纱。冷战结束恢复口岸通商后,这里早成为著名旅游区,因是新疆唯一建造的国门,国门更成为主要景点之一,或者说,有人千里迢迢来,就为一睹国门风采。国门最早修建于1916年,高5米,宽7米,红松木搭建,涂黄色油漆,中心门上高架天安门图案,国门互为朝向。(附图)我小时候,国门顶部面朝他方,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面朝我方写着“CCCP苏联”字样,1992年后改为“哈萨克斯坦”。国门两侧有百年生长的杨柳,遮掩在绿荫中,国门下有一条醒目的白线,那就是两国分界线。因为国门建造在界河旁边,连接会晤站等处理外交国事区域,又因在边防站管理范围内,冷战结束前几十年间,那里一直是军事禁区,谢绝参观。但是,由于对国门的热爱,以及国门建造跌宕起伏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特殊造型等边境文化因素所致,边防军人会对几十年鱼水情深的当地人“网开一面”,所以,186团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大都去参观过。现在,虽然允许“外面人”参观,但要经边检,须持身份证、边境通行证等,否则,仍不能随意参观。
  
  兵团十师186团在这建团50年,其特殊在于,这里不但具有边防及屯垦戍边所有元素:界河、界碑、铁丝网、巡逻道、工事战壕、地道等,还有会晤桥、会晤站和前苏联留下的钢结构瞭望塔等,更为独有、其他边境师团没有的重要特征,那就是国门在此。这些几十年前的战备设施,不仅成为冷战遗址,也成为这里的特有景观。186团定位“世界风光、冷战遗址、百年商埠、跨国体会”的边境文化,也是屯垦戍边文化的缩影,这里已是新疆和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成了人们敬仰观光猎奇的旅游胜地。
  
  我父母和岳父岳母他们,都是最早到达国门的军垦人,从1962年起,在那里执行“三代”任务即“代耕”“代牧”“代管”,他们要生产种地,还要护边守防,担当巡逻值勤、潜伏御敌、维持边境秩序和保卫县政府等重任。岳母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亲临国门,对此,我难以想象。我24年前去世的母亲,随父亲带着我们在与国门隔一条路那儿艰辛生活了近20年,我不知道母亲去过国门没有。
  
  这些让我感慨万端。
  
  国门是国家的形象标志,也是250万像我母亲岳母等军垦人屯垦戍边的精神圣地,寄托着他们的全部梦想。站在国门前,边防站的哨楼就在身后,像一位高大的哨兵立在你身旁,儿时及现在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一种厚重的底气在身,哨楼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让人有着从容和自豪。国门寄托着186团两代军垦人的梦想,国门也是186团军垦人守土有责一种边境情结,他们把国门看成是国家,看作是天安门,也看成是自己家园的“大门”。他们热爱国门,和边防战士同守国门,同是祖国的忠诚卫士,同时,186团人早把工作生活和一生,与国门连成了一体,为国门,他们甘愿献出一切甚至生命,现在,就连单位名称,也尽其可能与国门挂牵,比如国门宾馆、国门餐厅,甚至有“国门超市”、“国门理发馆”。1971年最早成立的中学叫“反修中学”,我是首批学生,现在,这所中学改名为“国门中学”。六一儿童节,国门学校的中小学生会在国门前举行入队入团宣誓,七一党的生日,团场新老党员要在国门进行入党宣誓和重温入党誓词,八一建军节期间,民兵和老军垦们,会聚集到国门前进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186团人会告诉来人,一定要去国门看看,不去国门,就不算到中国西部边境最前线。
  
  相对新疆而言的内地人,曾为新疆兵团人编了一句顺口溜:说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正是像我老人们那样的军垦战士生存态势的真实写照。岳母很能干,一直是大田班长,多年先进生产者。50年间,她从事着最繁重的守边和劳动任务,含辛茹苦养育了4个儿女,退休后陆续带过7个孙辈,古稀之年,又精心服侍病瘫在床的岳父三年多,直到把岳父这位“老边防”,安葬在了边防最前哨的界河旁。岳母像万千中国式母亲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起早摸黑,忙忙碌碌,为丈夫儿孙奉献一生,和天下很多母亲不同的是,她多了一份守边职责,为此,她为守国门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直到终身,所以,岳母50年竟然没有去身临国门,开始我觉得不可思议,再细想来,实属自然,是她们老一代人的“自然”。说50年没顾上去,也不对,想了很长时间才明白,其实,如果为了观景,她真没时间,也没那心情,一生中,她肩挑重担,一头是家人,一头是边境和国门,基本上顾及不到个人,除了她忙碌工作生活丈夫孩子孙子,再就是她和186团军垦人一样,距国门最近,与国门最亲,心中早有了生死不解之缘,所以,她们是在用生命和心在守边守国门。
  
  他们以魂守边,重在一个守字。我想说,其实,这些老一辈军垦人,他们没有挂在嘴上的理想境界主义梦想等,他们的伟大与奉献不需要讲解渲染,一辈子不图享受名利,不贪恋游山玩水,不专意参与娱乐活动,他们就是那样生存着,生活着。他们满足于最低的工资收入与生存要求,不去想山珍海味、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异国风情、悦愉快乐等等,那些多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在沉甸甸地过着一生。要说他们没有向往、梦想、要求是不对的,但他们更多的是满足于使命。他们从不伸手索取,没有太多的欲望,总之,不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一生埋头苦干,视野及绝大多数时间,仅在那片土地上,可能有人没有几次走出国门,走出更远些的地方。中国的老百姓守边与否,都会那样过着,只是屯垦戍边的他们,挑着两付担子过活着。置身边境一线,就意味着要以青春、生命、一生以及子孙的代价,随时做着可能牺牲的准备。他们初到时,有过短暂的屯垦戍边的豪言壮语,表过决心,但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付出,几十年来,辛辛苦苦,任劳任怨,守着空旷和荒凉,耐得冷寂和清苦。他们的服从与付出,来源中国式传统“工农兵”三元构造(不可轻率藐视“工农兵”及这种提法),他们有着军人的忠骨,农民的敦厚,工人的胆量,这些是国门的基石。早期军人的纪律,农民的朴实,工人的无私,是国门守卫者的灵魂,以其“工农兵”特殊材料及构造来建造国门,来实践屯垦戍边,当然是最叫祖国人民放心的。
  
  入冬,不断传来岳母病情加重的消息,我们很揪心。岳母现已半瘫。稍有安慰的是,前年她身体较好时,孩子们下决心携她走了大半个中国。岳母进疆60年了,除了几次回老家探望老人,再没有到过其他地方,妻子说,老人看到海南美景感慨说,还有这么好这么绿的地方!是的,国门所在地吉木乃县,从中国地图看,在“鸡尾”那里,是被人们称为“兔子不屙屎”的地方,荒凉偏远,干燥缺水,戈壁连着沙漠,一片灰黄褐色,然而,因为有这样一生守边的人们,江山才如此多娇!如此多绿!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