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一座精神的富矿【原创】

2017-6-27 08:59  |  作者:王亚岗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因我在《上海诗人》杂志社负责社团栏目,有幸结识了上海及全国的文学社团,看到他们结伴出游,写同题诗开研讨会,看到他们自筹资金办刊出书,尤其看到他们如痴如醉地沉迷于文学的大海中时,使我想起了70年代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的边缘,在雨季浸泡的茅草屋里,与他们一样日夜做着让人心灵飘飞的文学梦。在那个文化枯竭、文学灭绝的年代,幸运地读到了《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以及唐诗宋词,使我一度痴迷在格律诗的文字游戏中。每个傍晚我都会坐在门前,望着热带雨林中的远山,用秀丽隽永的唐诗拌着白饭,咀嚼出人间最美的佳肴,我感觉我的物质需求无多,但我的精神欲望却贪得无厌。一个偶然的机会,借到了一本《普希金抒情诗选》,我如获至宝,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将整本诗集连同注解一同抄录,如今我还常常拿出这本手抄本,闭上眼睛轻轻抚摩凹凸不平的页面和字迹,去遥想当年美丽的使我心颤的文学梦。从那时起,文学似影子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着我,从那时起,我就成了黑夜的守护人,从那时起,我就成了文学的膜拜者。
  
  浦东开发不久,浦东成立了文学协会,并创办了《浦东文学》报,我也成了其中的一员。从此浦东的文学爱好者有了一个发表作品、研讨作品、交流作品的平台,从浦东文学协会走出,成为作家的有夏友梅、张坚、杨朝宁、严志明、征帆、陆绍明、蔡贡民、宗廷沼等,他们不但活跃在上海的文坛,有几位在全国还很有影响。90年代中期,我作为浦东文学协会常务理事、《浦东文学》报的编辑,参加了上海作协与《上海文学》杂志社在杭州举办的笔会。那时正值金秋十月,我与罗洛、周介人坐在满觉陇的桂树下,喝着桂花茶,闻着桂花香,淋着桂花雨,听两位文坛智者谈古论今,并且对我发表在《上海文学》百家诗会上的《生活感悟》一组诗逐加点评,指点迷津,使我如饮醍醐。之后我们一起游富春、登桐君、上钓台,一有机会我就请教两位先哲,他们虚怀若谷、谦尊而光,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让我受益非浅。想不到两位如今都已仙逝,空留下桂树年年飘金洒银,但留给我的不只是桂花浓郁的馨香,还有他们睿智的教诲与文集里淡淡的书香。
  
  叶辛与赵长天是浦东文学协会的顾问,故常来浦东指导或参与协会的活动,使原本独居一隅的浦东文学协会在文坛有了较高的知名度,这也与协会开展的各项工作和会员旺盛的创作有关。十多年来,已有七、八位理事成了上海作协会员。
  
  真正领我跨入文学殿堂的是《文学报》副刊部主任朱金晨先生。70年代末我从云南回到上海,当时不管生活怎样艰苦、工作怎样繁重,只要到了晚上,在微弱的灯光下,我就看到了文学的灿烂光焰,此时忘掉了人世间的烦恼,忘掉了身心的疲惫,只感觉到文学给我的快乐、给我的愉悦,这时的寂寞孤单也成了一种幸福。我每天在遥夜里总会记录下思想的火花与生活中瞬间的灵感,日积月累竟然积攒了数百首(篇)诗歌与散文。我的这些习作原本是写给自己看的,想不到有一天朱先生到了我家,我颤悠悠的拿出了这些拙作,朱先生不但没有笑我,而且还赞赏我、鼓励我,把我其中一篇散文润色后发表在《文学报》上,从此我一发不可收,对文学,尤其对诗歌、散文更为痴狂了。数年后在上海的一次诗歌影评赛上,我得了个一等奖,在全国的诗歌大赛上,我又数次得了二等奖。几年里我的作品在全国发表了数百首(篇),出版了诗集《淡去的月》,长诗《西双版纳抒情》等,加入了上海作协。抚今思昔,如没有浦东文学协会这文学的摇篮,没有前辈的扶持,尤其如没有朱金晨先生的引路,如今我可能还在文学的大门外徘徊。

【本文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佳作精选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主编:毕凌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