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夏至时节护阳养心

2025-6-18 08:59

  高仁坤 漳州市第二中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从事内科临床20余年,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救治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其气候特点为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潮湿。夏至前后人们身体会出现疲乏燥热、心悸气短、食欲下降等不适。中医认为此时养生需顺应夏长之气,重点在于护阳养心、健脾祛湿、防暑生津。

  一、核心调理原则

  1.护阳气,忌贪凉

  阳气外浮于体表,内脏相对虚寒,过度贪凉易伤脾胃阳气,引发腹泻、关节痛等症状。

  2.养心阴,防暑热

  心火当令,易耗伤心阴,导致心烦失眠、口舌生疮,需清心火、滋心阴。

  3.健脾胃,化湿浊

  悟空打金服

  高爆打金传奇

  悟空打金服

  广告

  more

  暑湿困脾,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需健脾利湿。

  4.顺时起居,晚睡早起

  顺应昼长夜短,适当晚睡(不超23时)早起,中午小憩养心。

  二、具体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1)宜食

  清热生津的食物:冬瓜、黄瓜、丝瓜、苦瓜、绿豆、莲子心、菊花等。

  健脾祛湿的食物: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白扁豆等(推荐四神汤:山药+莲子+芡实+茯苓)。

  养心滋阴的食物:百合、银耳、莲子、麦冬、酸枣仁、鸭肉、鱼类等。

  酸味固表的食物:乌梅、山楂、柠檬等。

  (2)忌食:夏季尽量不要喝冰镇饮料,少吃寒凉瓜果、油腻辛辣和过咸食物。若汗出过多,可适当补充盐水。

  (3)推荐食疗方:绿豆薏米粥:绿豆30g、薏米30g、粳米50g煮粥,可清热利湿。

  荷叶冬瓜汤:荷叶10g、冬瓜500g煲汤,可解暑降脂。

  生津饮:乌梅20g、桑葚10g、山楂10g、陈皮5g、甘草3g、薄荷3g,冰糖煮水,可生津开胃。

  2.穴位保健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每天按揉3分钟,可以健脾胃、补气血。

  神门穴(腕横纹尺侧端):睡前按揉2分钟,可安神助眠。

  丰隆穴(外踝尖上8寸):常按压可健脾祛湿。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按压可清心除烦。

  3.体质差异化调理

  (1)湿热体质(舌苔黄腻、易长痘):重点是祛湿清热,多吃苦瓜、薏米,忌甜食。

  (2)气虚、阳虚体质(怕冷、乏力):

  少食寒凉,晨起喝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6颗煮水)。

  (3)阴虚体质(手足心热、失眠等):

  多吃银耳、百合等。午休时间忌过长,避免熬夜。

  三、夏至特色疗法

  1.三伏贴:夏至后进入三伏天,阳虚体质(哮喘、关节炎等)可贴敷穴位温阳散寒。

  2.药浴/足浴:用艾叶+佩兰+藿香煮水泡脚,祛湿通络。

  以上疗法需结合个人体质。若已有不适,请及时就医辨证调理。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