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滑稽戏

2017-5-10 10:25  |  作者:明明  |  来源:网络

  滑稽戏发源于上海,由清末民初诞生的演出新载体“新剧”(文明戏)演变发展而成;是一个专演喜剧和闹剧的剧种;流行于上海市和江苏、浙江一带。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文明戏流变滑稽戏,“新剧”为滑稽戏之滥觞。滑稽戏形成于清末民初,当时的著名演员有“前三大家”之称的徐卓呆(徐半梅)、张冶儿、陆啸梧。
  
  二十世纪20年代初,专演滑稽戏的班社已有“和平社”等十余个,演出剧目多从戏曲、弹词中喜剧性节目移植,也有不少“新剧”中的“趣剧”。30年代初,著名演员有“滑稽三大家”王无能、刘春山、江笑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又有“滑稽后三大家”之誉的姚周(姚慕双、周柏春)、杨张笑沈(杨华生、张樵侬、笑嘻嘻、沈一乐)、程刘俞(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
  
  早期有影响的滑稽班社有和平社、开心社、笑社、董别声领衔的星期团、张冶儿易方朔领衔的精神团、醒心社。至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的滑稽剧团有笑笑剧团、天宝剧团、华亭剧团、亚开剧团、万象剧团、筱快乐剧团等。保留的优秀的滑稽戏剧目有《大闹明伦堂》、《火烧豆腐店》、《一碗饭》、《唐伯虎点秋香》、《瞎子借雨伞》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滑稽戏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上海主要剧种之一。经不断整合,至“文革”前,上海有四大滑稽剧团,除“滑稽后三大家”外,又有朱翔飞、袁一灵、文彬彬、范哈哈、刘侠声、田丽丽、绿杨、冯秀娟、张利音、杨柳村、张醉地等一批著名演员;除积累了在全国有影响的《三毛学生意》、《72家房客》、《小山东到上海》等优秀传统剧目外,还创作演出了一批如《红姑娘》、《活菩萨》、《满园春色》、《女理发师》、《笑着向昨天告别》、《糊涂爷娘》等优秀剧目。十年动乱时,滑稽戏被“彻底砸烂”。
  
  粉碎四人帮后,滑稽戏重获新生,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文革结束后培养和发现的主要演员钱程、王汝刚等成为剧种领军人物;市级艺术团体上海滑稽剧团和区级艺术团体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创作演出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题材的优秀剧目,如《性命交关》、《出色的答案》、《路灯下的宝贝》、《甜酸苦辣》、《出租的新娘》、《阿混新传》、《神魂颠倒》、《GPT不正常》、《刀枪不入》、《复兴之光》、《正宗自家人》、《谢谢一家门》等。不少剧目还被改编成电影在全国播映。
  
  滑稽戏是我国特有的、独具民族色彩的一个剧种。它是上海文化的一种代表,也是海派文化的一种典型。滑稽戏具有情节滑稽、运用各地方言、肢体语言夸张、音乐包容“九腔十八调”等艺术特点。剧目历来以现代题材为主,擅长反映市民生活,专演喜剧、闹剧;它把创造笑料作为自己的使命,于嬉笑怒骂之中透出人生的甜酸苦辣,在笑声里倾注耐人寻味的各种社会体验。观众把滑稽看成是“让人开心的艺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