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热河 ——中国作协雾灵山创作基地休假活动琐记

2023-8-23 17:26  |  作者:郑能新  |  来源:上海文艺网

  引言:雾灵山属燕山主峰,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难得的创作休闲之地。中国作协安排会员创作休假,有幸入驻雾灵山创作基地,驻此十余天,颇多感受,散以记之,以飨读者。
  
驻泊花果山
  
  北国的雨真是多情,刚才还是淅淅沥沥洒几点毛毛,现在忽然弄得惊天动地起来,燕山那并不挺拔的绵绵群山一下子都送进了白茫茫的雨雾,稍远处的天地更是浑然一色。车子不得不放慢速度,本来也算不得快的,不过一二百公里路程跑了四个小时。先是换轮胎,用了四十多分钟,有人稍有怨言,司机撇撇嘴说为了大家的安全,理由冠冕堂皇,所有人都像瞬间被一只无形的手捏住了脖子。后来沿途捡人,又引得微词四起,车主人可能觉得有些愧对大家,于是干脆一言不发默不作声。同行的延安作家成路说,算了吧,我们不被半路卖掉就不错了!大家想一想也是,上了贼船,你就是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要耍你的理由有千万条,如果在这样一个娇滴滴的天气里被赶下车,拖着大箱小包的接受那狂暴秋雨的洗礼,那滋味肯定是不好受的,这样,车里终于安静了。
  
  我是从来不喜欢参与“口水战”的,哪怕心里有千般焦急万般不满,也不愿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闭着眼睛眯了一会,感觉那雨还是没完没了的拍打着车窗,把一车的沉闷弄得有些令人窒息,于是,装着不经意地嘟哝了一句:“尽管是第一次来,也不必这么隆重啊,简直热情得有些过头了!”有人附和着笑了起来,然后,车里的气氛开始活跃了。
  
  司机还算不错,没有计较前嫌,把我们送到兴隆花果山庄门口一处避雨的地方。但是,午饭时间是早已错过了,几个人正想找地方吃饭,中国作家协会雾灵山创作基地的管理人员刘小双就开着车来接我们。她说已经安排好了,专门为我们几个做好了饭菜,一行人就很有了些感动。
  
  进得山庄,雨,忽地就停了。但见山庄门口横一巨石,上刻贺敬之先生题写的“上庄”二字,阴刻红底,柔健圆润,机巧灵动。上行不远,又见一汉白玉石碑上有刘白羽先生的题字“中国作家协会雾灵山创作之家”,刚劲有力,苍健洒脱。广东作家朱海湛拿出相机迫不及待地要为我们在还没散尽的雨雾中拍照留念。我说,不急,有半个月呢,慌什么。他呵呵一笑,还是早点与朋友分享吧。
  
  花果山算是名不虚传。满眼都是花草果树,犹是青梨红果缀满枝头,中秋时节已然成熟,随手就可以摘下尝鲜。山楂还有些酸涩,那滋味在有人尝过以后便迅速蔓延到了一群人口中,所以,基本保持秋毫无犯。梨子却是极佳美味,香、脆、酸、甜,所有人一个不拉众皆口舌生津。于是,先是近处的梨树遭殃了,随手可摘的都被收入囊中,更有那平时行动斯文已是两鬓斑白的半老头子和老太,为了几个大果,爬起树来身手矫捷,上蹿下跳游刃有余。有的怀抱不了,竟然依着树干迫不及待地啃起来。看着他们那种痴迷饕餮的样子,我就忍不住好笑,花果山迎来了一批灵猴!照这个样子下去,估计半月下来这批猴子会秋风扫落叶般把花果山梨子扫荡干净。
  
寻访兴隆溶洞
  
  清晨,许是还在兴奋之中,起了个大早,沿着水泥砖石铺就的台阶信步走来。悠悠凉风拂遍全身,小径旁的花草果树那沾满露珠的藤蔓枝条越界而来,不时浸润有些单薄的衣服,感觉出阵阵寒意。此行是由中国作协和省作协安排的创作休假,时近半月,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难得的休闲,平时总是俗务缠身,即使逮住机会出去一次,也不过三两天而已。故此,在家做好计划,准备好好写他几天,所以电脑书本装满了一大箱子。唯独对衣服有些克扣,家里出来时还是挥汗如雨的初秋,料想河北的气温也不会有太大的差池,所以,当我一身夏装出现在众人面前,明显感觉到几个年龄大的作家先是一个哆嗦,然后再大大地感叹了一番。
  
  原本是想借此机会静下心来把省作协的那个中标项目“家乡书”弄一弄,来后才知道,中国作协安排有几天参观游览,剩余时间还有作家间的相互交流。交流是自由的,可以不参与,但人家搞得火热,你一个人猫在屋里又显得太不合群了吧。我真的很羡慕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们,他们此行是彻底放下一切前来休假,看着他们一个个在院子里、小径上悠闲聊天或散步,我的心里也像猫子在抓,心里那个急呀,简直无法形容。三急四急的,心火就窜了出来,才三四天时间,上下唇燎泡,嘴巴肿得像个“四天大王”,把刚来时留给大家的一点好形象完全破坏了。
  
  依旧回到那天早晨的散步上。正兀自走着,迎面碰上延安作家成路,他已经散完一圈回来。因是从北京到兴隆同车,我们早就熟识了,见面他就问我今天时间如何安排。我说,写写吧。随后说,你呢?他说,我准备去看兴隆溶洞,听朋友说这个溶洞不错。我说,明天我们不是爬雾灵山吗?说不定已经列入了计划。他说,我问过了,活动中没有这一项。我哦了一声。他又说,要不,我们一道去看看?他这一说,无形的抛出一个诱饵,把我那天生好玩的欲望像一个馋虫经不住美食的诱惑似的给钩了出来,我说,那好,把老朱也叫上?成路说,好。
  
  吃过午饭,我们三个就出了花果山庄,沿途打听线路,探得确切消息后,打的直达兴隆溶洞。
  
  溶洞位于兴隆县城北,距县城6公里,目前已发现的溶洞面积5000多平方米,开发面积为2700平方米,据说,还发现有支洞5处,是我国最古老的溶洞之一。说实话,兴隆溶洞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目前开发的景点面积不大,但的确很精致。该洞为一大型石灰岩溶洞,发育年龄在10亿至14亿年之间,至今仍在生长发育,属典型的渗流带洞穴和典型的缓慢扩散流碳酸钙沉积。洞内景观优美,类型齐全,形态逼真,体量庞大,令人震撼。一进洞,湛江作家朱海湛不顾指示牌的提示和工作人员的多次警告,操起相机一路拍个不停。开始,我和成路听信了工作人员的解释,真的以为拍照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劝道老朱。后来,到了一个最理想的观景台,工作人员叫我们在此拍照留念,不过,只能使用他们的定点相机拍摄,我们方才明白个中的蹊跷。不准客人拍照,只不过是他们增加收入的另一个途径而已。后来一打听,知是由私人承包经营,谓然叹曰:难怪矣!
  
  不管怎么说,兴隆溶洞的确是值得一看的。因其景观以原色原貌、晶莹剔透、如花似玉,精品荟萃、罕世珍藏为特色,因此,又有燕山水晶宫之称。只是,这么一个绝妙的去处,竟然游客不多,不知是不是票价偏高和管理方式的原因,应该游客兴隆的兴隆溶洞,门前冷落车马稀,实乃奇事耳!
  
圆梦承德
  
  很早就想到承德看看,一直没有捞到机会,这些年的清宫电视剧铺天盖地,把这个皇家的避暑山庄炒得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作协安排的第一站就是承德,确实让我有些喜出望外。早早起来,第一个进了饭堂,菜食品都还没有齐全,我就开始进餐了,待我吃的差不多时,大家才陆续到齐,好在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助餐,既卫生又随意。
  
  七点半准时发车,在延绵的燕山山脉中穿行。如今的高速公路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把曾经的距离缩到最短。车子一上高速就不低于120码,就是这么一个现代化的工具也得跑上几个小时,真不知道过去皇帝拖家带口浩浩荡荡的人马翻山越岭去一次承德有多么的艰难。
  
  虽是莽莽群山,沿途还是有不少奇特好景。当车行到一个叫刘杖子的地方,但见眼前横亘一山,颇似一人仰卧大地,头西脚东直视苍穹。那头部轮廓与毛泽东主席无异,当下就问导游,此山是否为毛公山耶?导游亦有不知。后来又问他人,都未获准确答案。于是惶然,这么一个千古难寻的好景,竟然瞒过了常驻或者路过此地的那么多的眼睛,是为悲也!
  
  到达承德的第一印象,城市干净漂亮。穿城而过的武烈河在城中心划一道优美的弧线,那水清澈、透明,把这方胜地滋养得无比庄严大气;整个城市被一种自然散发出来的独特气息所笼罩,仔细体味,就不难读出皇家那种凛凛的森严。
  
  承德最大的亮点就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避暑山庄建于康熙四十二年,占地560多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陵园。它们依地理形貌选址设计,浓缩中国地貌构成中国版图缩影。园内亭、阁、轩、榭、庙共计一百二十多组景观,融南秀北雄为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可谓“山水咫尺间,直作万里观”。
  
  避暑山庄有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湖泊区由8个小岛屿将大约40多公顷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颇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平原区地势开阔,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的草原风光。山峦区面积最大,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形似皇家后花园也。
  
  整个避暑山庄建有高大厚重的围墙,上面可以屯兵亦可巡逻,宽容二马通过,故称“二马道”。清代,此地常有外敌侵犯,毕竟,至高无上的皇帝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防守之事马虎不得。登上北部山区最高点的“二马道”上,可以把承德全景尽收眼底,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远处的棒槌山和被称为“外八庙”的宏伟壮观寺庙群。棒槌山顶有一块奇石,上粗下细,形似棒槌,故此俗名“棒槌山”。棒槌山四周没有高山阻挡,因此,它就格外醒目,兀自立在那里,显得十分阳刚。不知谁说了一句:“照进棒槌山,活到一百三”,于是,我们一行人纷纷以它为背景,把自己那眉开眼笑的形象与之定格成为永恒。
  
  外八庙更是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惊叹。从南往北,它们依次呈弧形排列着溥仁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等。其中,最著名的普宁寺(俗称大佛寺)就坐落在外八庙的中央位置。普宁寺是乾隆二十年,清政府为纪念平定准葛尔叛乱而修建的,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整个庙宇建筑气势恢宏,特色鲜明。尤是寺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像,更是当今一绝。高达22米多,腰围15米有余,重约110多吨的木雕佛像,据说为世间少有。大佛比例匀称,饰纹细腻,雕刻精美,真不知古人是如何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精湛工艺的。
  
  从承德回来,我陷入了沉思。清政府统治中国的几百年间,后人褒贬不一,或曰贬大于褒吧。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统治者腐败骄奢,修奢靡宫殿、建旷世园林、整豪华陵墓,生与死的享乐都可谓为历朝历代之最。本应大加鞑伐,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是他们这种奢华,又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孰是也,孰非也,吾不好评价。

登顶雾灵山
  
  许是我们结了天缘,上苍接连施舍了几个好日子。按照组织者的安排,如果是雨雾天气,登顶雾灵山的活动就会取消。驻泊燕山却不登主峰,岂不白来一趟?所幸老天爷给足了面子,把一个没有一点杂色的丽日晴空毫不吝啬地放进了早就安排好了的我们的日程里。
  
  车子在盘旋的山道上急驰,司机把方向盘玩得滴溜溜的乱转,一车人都在随车摇摆,女作家姜燕鸣还搞了两次漂亮的漂移。从大家那绷紧了的神态可以看出,所有人都揪紧了心,甚至还有在心里默念着阿弥陀佛的吧。因是之前领队反复交代过,要大家坐好抓牢,说车子上山要加大油门靠惯性行驶,否则,慢吞吞的一上午也爬不到山顶。所以,尽管有一车子的想法,也没有一个人释放出来。
  
  还好,经过一个多小时有惊无险的行驶,终于安全到达山顶。说是山顶,其实不过是处面积开阔的停车场,离最高处还有两百余步台阶,稍作休息,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往极顶爬去。
  
  雾灵山是燕山山脉主峰,海拔2118米,位于北京、天津、承德、唐山四城市之间,总面积二百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据说有高等植物近两千种,陆生脊椎动物近三百种,它以“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猕猴分布北限”而确立其重要地位。
  
  雾灵山峰奇、水秀、色绝、石怪。它的日出、云海、佛光、晚霞更是吸引了无数游人夜宿山顶,单等那辉煌而绝妙的一瞬。我们上山的时候,正碰上中国徒步登山运动在这里举行。当我们徒手爬行几百步台阶就气喘吁吁时,再看那些成百上千的身背行囊杵着手杖的男男女女,每天步行百余里,不禁深深地为之感叹。
  
  身临极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绝壁上的两块巨石,分别刻有“京东之首”、“燕山主峰”四个大字,人立其上,竟成最高参照物,于是乎,你不得不顿时陡生“山高人为峰”的豪迈。
  
  放眼四周,但见万壑奔拥,匍匐脚下;千峰猥琐,无以出头。偶有欲与其一比高低的,也不过在远处的云海里露点小小的脸面,它们就像浩瀚大洋中飘零的船帆,让人心生怜悯。
  
  主峰东侧,依着山势一字排列着五块龙头形的巨石,自古至今传承为“五龙头”。据说,这是大清王朝发祥的龙脉,它依次代表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位皇帝,就是它们造就了今人尚在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当然,传说毕竟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对此,不过是博得一笑而已。
  
  雾灵山的历史人文景观非常丰富。郦道元于《水经注》中对其称赞有加;明代中丞刘伯温在此留下巨型摩崖石刻“雾灵山清凉界”;徐霞客赋诗赞曰;“山山掼簇雾灵山,壁陡崖悬不可攀,我今方知来绝塞,古人于此控雄关”。建国后,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此视察,并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不过,这些不说也罢。
  
  燕山主峰雾灵山虽高,我们尚可征服,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想登顶文学主峰那却是难上加难啊。一行人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感叹清东陵
  
  又是一个好天气。尽管漫天大雾耽误了一下出发的时间,但都知道“早雾晴,晚雾雨,半夜起雾发大水”这个尽人皆知的道理,凑在一起的人们说,今天的行程已经木板上钉钉——稳稳当当了。
  
  车子向着河北遵化方向行驶,两个多钟头后即到达东陵,在约定的地点导游上了车。这是一个褐黑肤色的精干汉子,满族正黄旗血统,也是看护东陵的满族后裔,他是中国作家协会雾灵山创作基地专门约定的讲解员。领队告诉我们,东陵的历史渊源,像他这样的正统满人讲解得更加全面。事实也确实如此,这个其貌不扬的汉子,风趣幽默,亦庄亦谐,知识面丰富,口才极佳,上车不久,他就声情并茂,口吐莲花,一下子把大家的情绪调动起来,博得了一车并不好对付的作家们的好感。
  
  清东陵占地80平方公里,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水相宜。正南两山对峙,形成宽仅50米的谷口,俗称“龙门口”,因其地形神奇独特,故被清皇选作陵寝。据说,明代皇家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不知何故未曾使用,于是乎,被清朝捡了个大便宜。
  
  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清代在此陆续建成15座陵园,埋葬着帝王、皇后嫔妃、皇子格格160余人。诸陵以顺治的孝陵为中心,排列于昌瑞山南麓,均由宫墙、隆恩殿、配殿、方城明楼及宝顶等建筑构成。其中方城明楼为各陵园最高的建筑物,内立石碑,碑上以汉、满、蒙三种文字刻写墓主的谥号;明楼之后为“宝顶”,其下方是停放灵柩的“地宫”。
  
  由陵区最南端的石牌坊向北到孝陵宝顶,是一条宽约12米长达6公里的神道连成一体,沿途遍布石狮、石马、石象、石像生等汉白玉雕刻和龙凤门、七孔桥、小碑楼等恢宏建筑,那些排列两旁的人和动物雕像高大威猛,栩栩如生;建筑群落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确让人感受到了皇家气派。
  
  清东陵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北有昌瑞山为依靠,南面金星山照应,中横影壁山似书案,东部鹰飞倒仰山好比青龙盘卧,西方黄花山恰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形美,景物天成。据说,当年顺治打猎到此,被其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从此昌瑞山便开始了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建设。
  
  清东陵最有特色的恐怕要数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因其时当盛世,物阜民丰,故而大兴土木。地宫规模宏大,光石门就有四道,每座地宫皆满布精美的佛教石雕,经文佛像洋洋大观,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就连班禅大师都赞其为“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宝库”。此外就是慈禧菩陀峪定东陵三座贴金大殿,其豪华装饰举世罕见,不仅全部使用上等的金丝楠木,所有殿柱皆金龙盘绕,据说,光纯金就用了两万多斤,其奢华程度简直令人瞠目。不过,历史有时候也会开出恶意的玩笑,正是这种奢靡,乾隆、慈禧二陵才引来了东陵大盗,他们均被洗劫一空,甚至还遭辱尸,此实为两位至高无上的显贵所无法预知也!
  
  东陵以顺治皇帝的孝陵为中轴线,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规制营建了一系列建筑,总体布局为“前朝后寝”,“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审美思想贯穿于每一座陵寝建筑中,使各单体建筑在空间组合上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空间组合。远望时,殿宇、城垣、门坊、道路、桥涵,金黄碧绿、丹红雪白,气势恢宏壮丽深沉。由远及近,步移景易,变化丰富,秩序严谨,相得相济,引人入胜,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和“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
  
  清东陵不仅是中国封建皇陵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综合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同时,更加全面地融入了宗教、丧葬祭祀、民俗等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感受人类杰出的文化创造,同时,从这部用砖、木、瓦、石写就血泪大书中完全可以品读出大清王朝由兴盛走向衰亡的悲惨历史。
  
清风明月永相伴
  
  中秋节,是我们整个休假活动期间最亮点最有意义的一天。早餐的时候,山庄管理人刘小双就告诉我们,过节了,一定要让大家乐呵乐呵!果真如此,这一天不光菜品特别丰盛,还摆上了许多水果月饼,所有人兴致一下子都调动起来了,平时不喝酒的也拿起了酒杯,从中午到晚上,山庄一直处于癫狂状态。
  
  上午,陈洪嶺先生父女俩首开先河写字作画,所有人都前往捧场,就连小狗虎子也不拉下。虎子是一只大约刚刚断完奶的毛茸茸的小尤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四川作家曾鸣到兴隆县城返回时,虎子就亦步亦趋地在后面跟着,一直来到了山庄。虎子的到来,给花果山带来了无限乐趣,所有人在对待它的态度上出奇地一致,不管年长的年轻的男的女的都把爱心倾注在它的身上。当然,虎子的名字也是作家们临时取的,不过,这名字立马得到了它的认可。这可不是我瞎说,你只要一看虎子在满院子的呼唤声中欢天喜地的跑来跑去,就知道它已经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了。
  
  也许是多天来相对宁静的生活让虎子更有安全感吧,今天的热闹让它觉得有些反常。或许,它已经感知到我们这些天南地北的人们在热闹过后会弃它而去,整整一个上午,虎子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一个个的看着心酸,只好轮流抱它抚摸它,还有几个到处联系当地人收养,最终,还是虎子的临时主人曾鸣为它找到了下家,我们的心情才有了好转。
  
  虎子是幸运的,不仅有了归宿,在女作家简墨的书法作品题款上还写上了它的大名,它与我们这些作家一样定格在了这张具有纪念意义的墨宝上,成为这次活动的永恒记忆。
  
  中午的贪杯,让我付出了整整一下午的宝贵时间。晚上,成路曾鸣两个又作鼓动并为我斟了满满一杯,还好,越喝兴致越浓,或许是陈洪嶺先生的表演把我们的情绪推到了极致吧。这个山东德州来的老先生真是多才多艺风趣幽默,不仅书画了得,曲艺表演也是炉火纯青。老先生的山东快书简直让我们目瞪口呆,那一连串的贯口和无数个绕口令就像伶牙俐齿的小孩一口气倾泻下来,脸不红气不喘中气足,一屋子的人都说开了眼界。
  
  酒足饭饱,尝完月饼,从餐厅出来,已是明月高挂。清风,带着燕山特有的凛冽气息迎面而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这一下,让我感觉到了北国与南方的迥然不同,在我的故乡黄州,中秋月夜,也是明月清风相伴,但却感觉不到明显的寒意。于是,忽然思念故乡,尤其是想起远在南方各地的亲人,竟有一丝伤感涌上心头,他们,今夜是否和我一样得到过快乐?
  
  坐在有些冰凉的石凳上,仰望那轮圆月,东坡先生的诗句蓦然出现在我的脑海:“此生此月不长好,明年今夜何处看”。是的,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应该可以放下一些,不再四处奔波了,可是,在这个周围都是一些世俗眼光的社会里,我还真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否左右自己还能四处闹腾的命运!
  
  不断有朋友发来短信,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祝贺“人月两圆”,感动就是从那一刻溢满心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只这一瞬间,我就作出决定,提前结束休假,明天,就返回那“清风明月永相伴”的故乡。
  
  作者简介:郑能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委员;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主席,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短篇小说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课辅以及学生考试题例。曾获“西班牙华语小说奖”、“孙犁文学奖”、“曹雪芹短篇小说奖”等文学奖项50多次。曾获“湖北省文联系统十佳青年文艺人才”、“湖北省宣传文化系统‘七个一百’百名文学人才”称号。
  
  
责任编辑:杨博         沈彤
新闻热线:021-61318509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