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长安三万里》?

2023-7-17 18:20

  中国是个善于抒情的国度,而诗歌又是抒情最好的文学体裁。在诗歌的天空中,盛唐的诗歌无疑是最闪亮的那颗明星。因此,唐诗成为我们这个民族,言志咏言的最好载体。
  
  《长安三万里》选择了“盛唐”与“诗歌”这两个背景,就已经成功一半。你以同样的套路去讲宋词,用张先去串苏轼、晏殊、欧阳修的故事,都达不到盛唐诗歌这样的渲染力。
  
  电影其实是钻了一个大众“知其诗而不知其史”的空子。诗句大家都会背,但诗人们有着怎么样的故事,诗人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却模棱两可。在这样的前提下,哪怕你故事讲得有点硬伤,也能赚够话题度与共情感。
  
  在看电影时有一种奇特的现象,但凡有熟悉的诗人出现,观众们都会惊喜一笑。只要有熟悉的诗句出现,观众们都会跟着朗诵。在现实中经历了多少沉浮,终于在此刻让我们明白,当初语文课本中“背诵全文”这四个字的意义。
  
  所以我觉得《长安三万里》是一部成人动画。不管是电影时长还是故事节奏,这部电影对小朋友来说都不太友好。就好比你带着孩子去参加老同学聚会,你感动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你以为孩子也能受到感染,但孩子的内心却是:“这群大人真无聊啊。”没办法,只有逝去的才是最好的。
  
  不管你以哪种形式去了解历史,历史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谁都逃不过时间的规则,大唐由盛至衰,意气风发的诗人也变得垂垂暮老。电影一直在营造这种时间的残酷感,你肉眼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刹那的,幻灭的,转眼即逝的。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把最好美好的青春、最潇洒的人生、最繁荣的盛唐砸个稀巴烂。那有没有一种东西是永恒的呢?有的,电影也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诗歌。正如台词所说:“诗在,长安就在。”只要我们还在吟诵长安的诗歌,长安的少年就永远不会老去。
  
  当年是诗人向往长安,如今反倒是长安需要这群诗人。你看,他们在慈恩塔前的金榜里,他们在长安市上的酒肆中,他们在曲江池边的笙箫内,他们在终南山顶的白云间。他们,他们,他们跨过了时光,超脱了历史。
  
  他们,永远都在长安。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0

扫一扫上 海文艺网

扫一扫 上海文艺网微信

上海文艺网客户端
上海文艺网手机
文艺电台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沈彤
电话:021-61318509
邮箱:bjb@shwyw.com
广告投放联系方式:021-61318509 邮编:201602 上海文艺网总部
COPYRIGHT 2012-2020 上海文艺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严禁一切有损本网站合法利益的行为, 所有用稿为公益交流。请严格遵守互联网络法制和法规、转载稿件如有异议立即删除。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乐都路358号云间大厦15楼1503室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9820号-1 沪ICP备13019820号-5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 20160406145114127 沪公网安备 31011702005446号